“别山过几天也会从太原赶到长安,我看其他的几位商业上的军政委员们也都赶到了,五天之后就开会吧。”
北方经济建设开发会议的地址选在了长安,因为那里是目前军政府治下真正核心的地区,比较方便召集人。
“王爷、规划做的差不多了,吾粗算了一下,整个规划,五年内要投资近六千万,十年内完成整个规划的话,需要的资金绝对会超过亿万两,这钱是不是花的有点太多?”
看着眼前的预算方案,方以智呼吸都有些紧张。十年下来,要花出去过亿两的白银,这手笔大的都无法想象。就是大明最鼎盛的时候,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三四千万两白银,光做基建就要每年就要撒出去过千万的钱,能不把人吓住吗?
“这还是少的,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年咱们各项财政收入就有两千万两了,五年之后财政收入过五千万,也不是难事。到时候你再看这个规划,说不准还嫌小哪。”
“王爷、账不是这么算的,收入高了,开支也会增加,吾估计到时候的财政收入,依然没啥结余。”
“这是肯定的,但到时候咱们欠账的能力不就增加了?密之你要这么看问题,钱放在老财门的银库里,与国与民都没啥益处?咱们要做的事,就是让天下之财,为天下之民所用。官府攒钱是最无用的是,官府要聚天下之财,也要散天下之财。只要把这个功能发挥好了,天下才会越来越昌盛。”
这个时代的官员,还是摆脱不了小农思维,总觉得将钱攥到手中才稳妥。即使像方以智这样的人物,也还是转不过弯。
实际来说目前军政府欠的各种外债,加起来也有两千多万两。这么大的债务,在以前看来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可对目前的军政府来说,似乎并不是无法接受。每年也就是还三百多万两的本息而已,影响不了根本。
等张同敞从山西赶到长安之后,军政府第一届经济建设大会,如期召开。
在会上方以智公布了未来十年里,北方的基建规划。十年内,将在北方建设完成,三纵两横五条铁路建设项目,以及连通各省会和州府的公路网项目。
五条铁路网分别是从西府直通山东的中原线,从绥远西通河西,东通宣化的边境线,从北京直通徐州的华北线、从大同直通郑州的晋中线,和从神木直通长安的陕关线。这五条铁路,中原线和华北线是双线建设,其它的几条是双线设计,单线施工。
前五年主要修通,西府至徐州,大同至郑州、神木至长安,绥远至武威四条铁路。目前来说,西府至徐州的铁路关中境内已经通车了,剩下的两个方向延长线修建难度并不大,经过的平原地区多,山地少,有五六百万两的投资,就能建成。其它的三条铁路,修建难度大所需的投资估计得三千多万两,再加上公路方面的建设,五年内总计所需投资接近六千万两。
“诸位要想完成这个规划,肯定是需要向民间融资的,融资计划暂定为,今年向民间借贷一千五百万两,明年向民间借贷一千万两,之后的三年每年向民间借贷八百万两,五年内总计借贷规模近五千万两。还款计划是头三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三年之后分期还本金和利息,所借之款按出借当日算起十年内还清。”
这个融资计划是经过算计的!现在来说几大银行,每年能拿出来的自由资金有个七八百万两,这次再从晋商八大家手中榨出来七八百万两,就能凑够一千五百万两。之后每年从他们手中再借一千多万两,难度应该不大。可以说是充分把民间资本都调用到,北方大基建中了。
依托这些借款,再注一部分水,五年下来撒到民间的资金就有七八千万之多。而目前整个境内活跃流通的货币也就是两亿五千两银子左右,五年下来货币的活跃流通量可能接近五亿左右。纯货币通账率,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个通账率并不严重,因为此时的货币供应量其实还不饱和,商业迅速发展后对货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实际算下来货币的通账率估计还不到百分之三。
货币每年贬值百分之三,对经济的平稳发展,负面影响不大,反倒是能促进消费,刺激商业活跃。
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好处,几乎所有正常的商业产品,都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短时间内应该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尤其是涉及到民生领域的衣食住行,基本上样样都缺。
粮食就不说了,目前治下要解决吃饱饭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办农业大学的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培育优质粮食品种,和找到有效的工业肥料,是目前最紧迫的事情。
穿衣方面的情况同样严重,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还是衣不遮体,家里有正常的换洗衣服都是富裕人家的生活。到大街上去看,基本上一半人穿的都是补丁套补丁的衣服,这还是城里。乡下的情况更严重,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油光瓦亮。
住房问题更不用说了,情况最好的延川,砖瓦房的覆盖率也不足百分之三十。这已经让去过延川的人大为吃惊,很多人都说,延川那地方的人富裕的不像话,连穷人都能住起砖房,这不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狗屁的太平盛世景象,老百姓大多数还住在破窑洞里。这要是放到后世,妥妥的是急需脱贫的地方。
用十到二十年时间,改变百姓们的贫困面貌。这个愿望真正开始实施的时候,李振新发现真是难入登天。至少以目前的生产效率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看来,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得靠蒸汽机技术的大发展。若是五年后,有合用的蒸汽机能带动火车在铁路上驰骋,那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这几年蒸汽机的进步很明显,可还是不令人满意。至少离成熟的机车牵引技术,还有不少的距离。何时才能搞出真正的火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