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振奋新明 > 第十四章 修棱堡

第十四章 修棱堡

    时间进入1645年四月以后,清涧河河谷开垦的荒田已经有一千亩左右了,秋粮也开始了种植,本来李振新想着多种一些土豆等高产作物,但是发现这个想法很不现实,托吴老三从外边买土豆、红薯和玉米的种子,结果只有土豆和红薯的种子被买到了。但是种子数量稀缺,最后还是李振新想到了芽生育种的办法才勉强凑够了一百亩。

    明末的时候这些高产作物,并没有被广大农户所接受,尤其是土豆更是因为口感偏麻而不被接受。李振新尝过明末的土豆,怎么说哪,就是一股麻味就能让人望而却步。但好在,知道可以用它们生产淀粉,生产出来的淀粉可以混进小麦面粉里做成混合面,也能顶饱。也可以和肉类混合做成午餐肉,同时也能做食用酒精,所以对于李振新来说完全可以废物利用。

    让人遗憾的是,玉米在明末的产量并不理想,主要是还没培育出适应环境的良种,同时玉米种子对于土地的要求很高,如果是旱地的话种出来的产量还不如小麦,而水田的话也比当时的小麦高不了多少。这个时候就无比想念万恶的塑料了,有了塑料薄膜的后世,哪儿都能种粮食出来。

    在种完秋田之后,李振新把主要劳力分成了四拨,一部分人负责从事炼铁,纺织棉布等工业生产,一部分负责照顾田地,一部分负责继续开荒,剩下的人和新来的一起修棱堡。

    开春以来,来山谷逃难的人数在减少。主要是春耕开始很多人都开始安定了,另一方面满清的统治秩序也开始慢慢建立,起码没有满地的乱兵,正规军的抢劫行为也变少了很多。中国的老百姓其实是最好安定的一群人,只要有稳定的秩序,他们就很容易进行新的生产活动。

    本来李振新以为进入春季以后,毛呢布的销售会下降,但没想到销售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需求似乎越来越旺盛,反正吴老三经常抱怨的是产量不够,生产出来的布都会被卖出去。很多发到村民手里的毛布,也被吴老三收购上来卖了。这也是好事,起码现在的山谷居民开始有了正经的收入,这无疑会加大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羊毛布的销售之所以没有被影响,主要是因为吴老三的销售市场开始北移,厚实的毛布被河套地区的蒙古牧民广泛接受,在他们看来这种厚布可比棉布好太多了,做成衣服在草原上放羊不要太好,既保暖又经济而且还能用羊毛换。用二十头羊产的羊毛就能换到足够一家人能穿上新衣服羊毛布,这买卖很划算。据说在吴老三的带领下,大量的陕北放羊娃们都转型了。他们赶着羊和骡马从吴老三手里进了布匹,然后一路向北到草原上把布换成羊毛、银子、羊皮、成年的羊,然后再返回到山谷里卖出去,这一趟下来少说也能专一半的差价。跑上几趟之后就能赚够娶媳妇的钱了。

    羊毛贸易的发展,为以后闻名世界的陕北商人攒了第一桶金,而这些闻名世界的陕北商帮的祖先们,居然都是放羊娃出生,这确实是一件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新修的城堡,是李振新设计的棱堡,但估计和正版的棱堡差别很大,因为李堡主本人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棱堡长什么样,只是顾名思义的结合自己零星的一点记忆设计出来了,一个四不像的城堡。很多村民们对这个奇形怪状的城堡,意见很大,怎么看都觉得不如以前四方四正的堡子好看,但没办法谁让李振新是说话算数的人哪。

    整个棱堡修成以后能够容纳五百人以上,作为以后的主要住宅生活区,为了加强防御能力,棱堡的外围还要挖一道壕沟,铺设一道铁丝网。铁丝网被称为进攻者的噩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御措施,而且制作起来难度并不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熟练,现在山谷里的炼铁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借助于铁料产量的增加,谷里的其它机械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特别是架子车的出现,更是深受村民们的欢迎。一些铁产品也成为了外销货,被吴老三通过销售网络卖到了外边,换回了羊毛、粮食等物资。

    有了轴承之后,一些简单的机械也可以制造出来,比如手工砂轮机等。而且还可以对以前的纺织机,进行进一步改造。目前改进的纺织机,生产效率是之前的三倍。山谷里的一切,因为春天的到来,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连续领到了两个月工资以后,村民们的消费水平也开始提高。因为谷里管饭,所以每个月领到的羊毛布,就可以全部拿出来进行消费了。很多人都开始给自己住的简陋的窑洞里添置生活物品,听说等棱堡修好之后,还会修房子分给大家,这让逃难来的人干劲更足了,每个人都在想象以后住进新房子的生活。

    棱堡经过一个月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之后的工作就是给堡里盖房子。等房子盖好以后,李振新的计划是沿着河滩把生产工坊都从山谷里搬出来,并且扩大规模。等这些设施都修好以后,生产能力会进一步加强。那个时候,才算是真正有了点能在古代生活的基础。

    唯一让人不满意的,还是教育问题。尽管李振新每天都抽出时间专门抓教学,但是效果和预期的差太远了。四个多月时间里,这近一百多个笨学生里的大多数人,识字数还是不到一百个,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依然算不利索。这些人中最有学习天赋的是吴老三和王四的两个孩子,他们三已经识字数超过了五百,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和书写,加减乘除等算术也都掌握了。山谷里的账目处理都可以交给他们三个来完成,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们三个一样那就幸福了。

    每天上课的时候,看到坐在最前边充满求知欲的吴老三,李振新就有点控制不住想笑的冲动。这老头现在完全像变了一个人,给自己整了一套长衫。每天以读书人自居,特别热爱学习,除了字写得不好看以外没什么缺点。字之所以写得不好看,主要原因也不能怪人家,而是山谷里缺纸等文具。搬到河谷之后,一定要把造纸的事解决了,千万不能耽误想吴老头这样爱学习的好苗子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