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朝请郎 > 第299章 军政两院

第299章 军政两院

    对于张军提出来的计划和要求,李适是知道的,前面和张军私下讨论过,这会儿张军再提起来,是说给李勉李晟这些人听。

    皇帝同意还没用,起码得首相也同意才行。

    而李晟这会儿兼中书令,是次相,意见也是相当重要的。

    “你想节制东西两川?”果然,李晟马上警惕起来,问了一句。

    “大唐现形之下,还需节度使如何?”张军反问了一句。

    现在大唐的形势,还需要保留节度使干什么?其实节度使不过是个代指,两个人说的都是军队。

    前面说过,李晟这个人确实忠勇,能征善战,文治方面也相当有手腕,就是权力欲太重,有些贪功。

    要不然也干不出来往酒里下毒的事儿。

    而且这个人有点小心眼,特别记仇,是个沾上就比较麻烦的人。主要是这老头报复心强,有时候根本不顾全局。

    他一个,李抱真一个,都是那种能为了私愤在战场上扯别人后腿的人。

    李适,李勉两个人都看向李晟。

    李晟皱着眉头想了片刻,缓缓的点了点头,说:“巨唐糜乱均来于节度,此际四镇剪除,确是罢除藩镇之大好时机,此事,某无异议。

    但,大唐有藩镇,有团练,有边军,州县半数皆戎军事,民间藏兵无数,此事又该如何?”

    大唐不只是文武不分家,军政也一向没有分家,大多数州刺史和县令本身又是地方军事长官,手里都有军权,也有兵马。

    不同的只是一个数量上的问题。

    而实际上,这些团练和州县之兵,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充实了地方的治安保卫任务,只凭官吏是整治不过来的。

    李晟的意思就是,削藩这事儿我没意见,但是地方上的这些军队怎么安排?

    把问题又扔回给了张军,其实也是一种试探。

    他还兼着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如果这些团练边军州县之军全部取消,他手里也就只剩下实际权力掌握在大监手里的禁军了。

    那时候张军就是一家独大,成为了大唐实际上的唯一的战斗部队。

    边军不能算进来,因为除了皇帝谁也无权也不敢动边军。

    虽然这个时候事实上边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主要战力都进了神策,但边军仍然是大唐疆域的唯一守护力量。

    “陛下,”张军冲李适拱了拱手:“臣建议,大唐现在军力一分为三,边军守卫,皇家陆军主攻,而地方军武则可划归内卫之责。”

    这里没禁军什么事儿,那是皇帝自己的亲军,大臣没有资格指手划脚,所以不计在内。

    “哦?何为内卫之责?”李勉问了一句。

    “警视察看,维持地方稳定,从事地方治安。可在兵部下设内卫署,于各州设内卫局,县设分局。

    由兵部垂管,地方监督,专行侦察断案缉拿之责,巡视城坊覆灭匪类,拱卫安宁。取消州县戎军事之职。”

    “司曹如何?县尉何去何从?不良帅统不良人如何?”

    “司曹即为各州局长,专任职属,向兵部报备,县尉可为分局局长,统率本县兵员。

    至于不良人与不良帅……陛下,臣以为,大唐当建情报司署,对外邦行侦探,对内行守卫,不良人或可从之。”

    “谁来统属?”

    “自然还是兵部。”

    “即为刺探,如何对内?”

    “缉拿外邦细作,监视外邦人员,守卫大唐机密,访断泄密之事,发现不轨之人,即为守卫,涉国家安全。”

    “去外邦细作……难免有失国体啊,我赫赫大唐,如何行此鸡鸣狗盗之事?”

    “国家安全才是大计,细作亦并非全凭恶意,惟小人之心不可无,探测消息而已。遍数各都上州县,暗中窥探者可少?”

    “如何保全大唐大国之风?”

    “首相,国与国何来风度?唯拳头大小罢了,而国与国何来长情?唯利益纠缠罢了,于其蒙头鼓内,何如了然于胸?”

    “如此,兵部将一枝独大矣。”李泌从经济角度分析了一下:“必将倾压五部,而糜耗陡增。”

    “此即为另一件事,”张军接过话头:“陛下,首相,次相,某以为,若欲国度安宁平静,政军必须分离方好。

    臣建议行军政两院之职,政院以次相着领,以尚书省为主体,仍辖六部如旧,只需以财部替换兵部即可。

    军院由陛下亲任首席,由某与各帅分职而管,辖兵部,边军,陆军诸部,不涉政务专司军伍,行卫国护民开疆拓土之责。

    而首相领中书省,行统管监督审核之职责,统筹军政,审议重大,谏议参谋。”

    张军没提门下省,那是皇帝的地盘,犯忌讳。事实上,门下省就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参谋部,发令中心。

    在有唐一代,门下省的权责达到最高点,就任者都是皇帝最信任,最信赖的人。

    门下省侍郎以下,设左散骑常侍,左拾遗,左补阙,都是顾问职务,另有谏议大夫负责面谏,给事中一个五品小官,分判省事,负责审驳皇帝的诏敕。

    另有城门郎,管理宫庭门户,符宝郎,管理皇帝的各种印信。

    除了给皇帝提供参谋,接受日常询问,提供各种建议和意见,拟定诏书敕书以外,门下省事实上还负责监督皇帝。

    他们可以驳回皇帝的命令,请皇帝重新考虑,或者将某事压下,等皇帝冷静一段时间再议。

    就比如李适多次想重新启用卢杞,除了李勉反对以外,门下省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几次驳回皇帝的命令,拒发诏书。

    这是皇帝的自留地。

    一个外臣,你想参合门下省的任职责任,你想干什么?想控制皇帝吗?

    大唐的皇帝这会儿并没有我是皇帝,我想怎么就怎么这样的想法,很遵守规则,尊重臣子们的职务权力。

    到宋,君臣之间开始产生对立情绪,而到了大明,完全就是一出文人集团控制皇帝的大戏,到清代又反了过来。

    那么事实上,唐朝的皇帝就不想一言九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当然不是。这里面有祖制律法的关系,也有世家门阀对皇帝制约的关系,所以大唐的皇帝才那么想干掉世家门阀。

    参谋室里,在张军说完话以后陷入一片安静。

    除张军以外,每个人都在思考张军所说的话,和他所说的事情的可能性,将带来的一连串反应,还有后果。

    李勉年纪最大,但也是最早反应过来的。

    他发现,如果按照张军所说来实现,那么起码,吏治方面就有极大的好处,也不用再担心地方武装了。

    但同样变化也不小,那就是军伍完全脱离了现在的体系,形成了独立的势力,而且只有皇帝能干涉到。

    到时候军就是军,中外官员都无法指手划脚,很多人都会丢掉一些权力……但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军队同样也没有权力来干涉政务。

    李泌是第二个清醒过来的,看了张军一眼,走过来轻轻拽了拽张军的衣袖,两个人走到一边。

    “若立军院,军伍糜耗从哪里出入?”

    “某以为,若立政军两院,当重新规束各省部,于每岁末预报次年财物糜耗计划,而财部则按当岁收入斟酌计划,提出分配计划提请中书审核。

    军部自然也在预报序列。

    但预报是本省部概算,财部如何分配,划拨多少,应以符合国库收入来算计,当发则发,当免则免,总之不能亏空。

    这便是财政计划法,可确保省部地方运转,又能最大可能的维持国库平稳持续,可以提前三至五岁计划域内诸事。”

    “那,倘有不足呢?”

    “同样道理。各省部州县应按实预算,再按实拨重新计划分配,确保政务运转,各桩各事慢慢就会计划起来,早有腹稿。

    而军部这边,不瞒度支,当下所需糜耗极大,以现今国库实难填充,某会在实拨之外假以商业来赚取军资。”

    “开商号?”

    “是也不是,某有些发明创造,会建坊生产,但巨唐甚大,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会委与其他商号售******如银镜。假如出产一只银镜需银五两,那某便以七两价格售与其他商号商人,许他售卖十银,如此便可节省自行售出的麻烦。

    而财部可以商号商人实际货物计量收税,比如一镜半银,由本坊作代收偿交种种,也可增加收入。

    此事内里有些繁琐,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某有心得记录,到是可以给度支一观。”

    “如此,多谢。”李泌给张军拱了拱手。增加国家收入是他的职责,这算是张军帮他的忙。

    李适缓步走了过来,听了个尾音:“商税?”

    “是。陛下,农税不易苛刻,农丁若入不敷出必会导致田地荒芜人丁流失,是以农耕首要保证农丁吃饱,然后才计收入。

    臣以为,不如转为工商税务,谷粮也是商品,交易便可收税,交易多少便收取多少就是。

    如此农丁耕地便不是为了完税,而是为了盈余,自然会热于种田护田,粮产便可稳定。

    而商人不事产出,只会趋利,低买高卖,致使大量钱物屯集,改以商税后,便可增加钱物流通,也能丰盈国库。”

    张军想了想,凑近李适:“而陛下,可以将皇家私库与国库分割,除应有度支以外,不必再依赖国库。”

    “那该如何?”

    “臣可以允陛下入股,或者助皇家开设商号获利,不过,也需缴税。”

    “某也要缴税?”

    “正是。皇家更应身为表率,支持国家法度才是。此是长长久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