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帝国之一统 > 第五十一章 真真的胜利者

第五十一章 真真的胜利者

    惊天的喊杀声逐渐减少,城门一处伴随着主将周勃的毙命,彻底被秦军控制。

    整个宛城似乎安静下来,唯有熊熊大火,愈演愈烈,狂风的吹拂下,火苗更是腾空数丈之高,散发出呼呼的嘶鸣。

    水火无情,汉军难以第一时间支援城门,拿下城门的秦军,同样不能第一时间穿过火海,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双方无形中陷入了僵持,但战局的走向对汉军来说其实是相当不利的,火海汪焰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对手。

    反观秦军,虽说不能持续推进,但却凭借火势的走向,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基本上毫发无损。

    宛城中心一处,那面“汉”字战旗下,韩信身着一件素白色战袍,在五千亲卫的拥护下静静看着席卷而至的火浪,文秀的面庞,没有彰显出半分战败的失落和愤怒,反而挂着淡淡的笑意。

    “号令大军从南门撤退,宛城已失,无需在守。”

    耳听八方渐渐平息的喊杀声,韩信一扬马鞭,传下命令,便拔马撤退,朝着宛城南门奔去。

    留下四五骑斥候,负责将命令传达各部。

    半刻钟的时间,整座宛城驻扎的二十万汉军,便走走的干干净净。

    半个时辰后,城池被秦军控制,秦汉首战,以秦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硝烟弥漫,一夜过去,徐晃的一把大火,令三十万秦军耗费了几个时辰之久方才扑灭。

    鏖战一晚,三十万秦军将士已是个个精疲力尽,连走路回营的力气都没有,随处可见倒在大街小巷内酣睡的身影。

    清晨的阳光,懒散的照打在浓烟滚滚的宛城。

    杀。

    震天的喊杀声响彻云霄,突如其来的变故,惊的早出觅食的鸟儿慌张的拍打着翅膀飞逃,刚刚入睡不久的秦军士卒,更是吓的浑身一颤。

    “汉军来袭,汉军来袭。”

    一群正在城门搬运汉军尸体的秦军,看到城外黑压压碾压而至的汉军洪流,惊恐万分失声大吼。

    “快关城门。”

    城头怀抱着开山大斧,依靠在女墙上休息的徐晃,听到士卒的喊叫,瞬间惊醒过来,目中泛起森森的凝重,却没有失去理智,急忙回身对着城下,不知所措的士卒大吼。

    “诺……诺。”

    一帮士卒不敢怠慢。若是不尽快关闭城门,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到城门士卒的禀报,扶苏一行很快赶到了城头。

    只见城外铺天盖地的“汉”字战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人影如林,黑压压的一片,竟有不下二十万汉军士卒。

    “怎么可能,负责打探汉军军情的斥候何在。”

    扶苏一双剑眉几乎皱成了一个川字,满腔得胜之情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凝重,以及不可置信。

    “报,禀告陛下,各位将军,南门发现大量打着“韩”字战旗的汉军来袭。”

    一骑从城内飞奔而至,直接在城下对着城头扶苏一行大吼。

    刚遇豺狼,又闻虎豹,接连两道军情,无疑像一道晴空霹雳重重轰在扶苏心头。

    如今前有汉军,后方韩信又领军逼近,腹背受敌,扶苏那能还不明白,他这是中计了。

    “将负责打探汉军动向的密探给朕斩了。”

    扶苏龙颜大怒,两军交战,军情重于一切,开战前,他一再叮嘱斥候,不惜乔装打扮深入汉军腹地打探。反复确定汉军军力,得知刘邦麾下卫甲不过三十万众,其中二十万镇守宛城,其余十万镇守后方,才确定率先攻击刘邦。

    而如今,光是他看到的汉军便不下四十万,多出秦军整整十万之众。

    “陛下莫急,我军如今虽然被困,但昨夜一战,三十万大军,却丝毫未损,守住宛城不难。”

    见扶苏情绪有些失控,章邯急忙出列抱拳宽心道。

    “将军不用如此,区区挫折朕还承受的起,只是如今,我军粮草多数屯于城外,军中无粮,时日一长,宛城将会不攻自破。”

    胜败乃兵家常事,经过短暂的失落,扶苏重新恢复过来。

    章邯所说不假,守住宛城不难,可秦军粮草辎重却大多数还在城外,尚未来得及运入城中,如何守城?

    一席话落,众将皆都沉默下来,自古以来粮乃兵之命脉,无粮,如何能撑得起三十万大军。

    “依末将看,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待大军休整一日,养足精力后,趁敌军立足未稳杀出城去。”

    一直沉默寡言,神态自若的王贲,突然提出了一个冒险的方法,不经让愁眉不展的众将眼前一亮。

    “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将军所说无疑是当前最有利于我军的一个方案,不过依我看,陛下何不兵行险招,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李儒淡淡一笑,否决了王贲的提议,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陛下何不坚守宛城,等待援军,昨晚我已查看过宛城粮仓,足以供应我军半月,众所周知,宛城乃的荆州门户,既然我军已经拿下,又岂能轻易放弃还给汉军,日后多此一举再次来攻?”

    “不出数日我军被困宛城的消息,就会传入咸阳,蒙恬将军必会来救,只需我军坚持二十日,到时候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城外二十万汉军何足挂齿,何须非要撤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