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败家子 > 第0071章 插手政事

第0071章 插手政事

    诏书是随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派出的人到达南直隶和其他十三省的,至于北直隶,那就是京营的地盘,自然早就开始了!

    南京,魏国公府正堂。

    刚回府的徐显宗端坐在正位上,坚毅的面庞上浮现出一丝疲惫。

    “大哥,京城此举是为何意?”

    坐在正堂左侧的一名青年略显疑惑的对端坐在首位上的徐显宗开口问道。

    这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徐显宗的亲弟弟——徐承宗!

    “不管朝廷什么意思,我们魏国公府都必须要全力支持!”

    徐显宗并没有正面回答徐承宗的问题,反而望着徐承宗开口道:“明天由你亲自去卫所处理此事!”

    “是,大哥!”

    徐承宗起身拱手领命!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云南的黔国公府,以及其他十二省都指挥使司衙门和各宣慰府中。

    当这份诏书的内容传入军户所之后,各地的军户纷纷踊跃报名,使得各地募兵所人满为患。

    毕竟,明朝的卫所制本身就是自给自足,底层士卒堪堪能够糊口,这还是上司没有克扣的情况,否则的话,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这一点,从明朝中后期糜烂的卫所制度就可觑一二。

    山东都指挥使下辖的一个军户所内。

    “敢问两位官爷,这告示上说得可是真的?”

    一名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有些战战兢兢在募兵处前,对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派来的吏员和经历开口询问道。

    “当然,这是皇帝陛下亲自下的旨意,谁敢假传圣旨!”

    负责募兵的两人顿时翻了个白眼。

    “那…我能参加吗?”

    青年弱弱的问道。

    青年名叫陆逊,乃是山东济南卫的一名军户,他的父亲已经年老,眼看就要离开军队,而他就要替代父亲,前往军中效力,却没想到就在这时,朝廷竟然派人来军户所募兵,其待遇之好,让无数军户所内的年轻人为之向往。

    本来他们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成为军人,原本还以为这一生就如父亲那般平平淡淡,混口饱饭,却没想到…

    “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军户子弟,都能参加!”

    ……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大明所有军户所内。

    那些军户在看到告示的第一反应是不信,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敢想象朝廷能够如此大手笔!

    各地军户所将领也很不情愿京营在他们的卫所内募兵,但是,在朱祁镇那道圣旨和五军都督府的严令下,他们只得低头遵令。

    ……

    二月底,一道夹着内阁票拟的奏折副本,呈上了朱祁镇的案头,奏折中字里行间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让朱祁镇心中一揪,急忙让金英让司礼监将这道奏折扣下,并且急召内阁三杨和户部尚书刘中敷到乾清宫议事。

    这道奏折是由山西、河南、湖广、陕西四省上奏的,原因是他们境内的逃民增多,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最重要的是,因为逃民增多,各地的赋税肯定会下降,从而不可避免的会被朝廷追责,尽早上奏,将这个难题丢给朝廷才是正道!

    和其他两省主官相比,奉宣德皇帝旨意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的于谦上奏的奏折中不仅将所遇到的问题上报,并且还附上了建议,建议朝廷下令各地编制,用于清查逃亡户口的通知文册。

    在‘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的古代,朝廷对百姓的流动限制非常严格,原因就是经常会出现逃民的现象,而一旦逃民过多,那势必会影响当地的赋税、徭役征发,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也是非常不利的。

    于谦建议的就是记录百姓的乡里、姓名、口数、户籍类别,原有土地数及赋役负担情况等条目。

    若再有逃户,就按册督促逃户复业。

    这种限制逃亡的政策在明朝深受广大农民百姓的痛恨。

    不过,这也是古代资讯落后时的不得已之法。

    内阁三杨和户部尚书刘中敷都对于谦的建议非常满意,决定按照于谦的建议,在逃户较多的山西、河南、湖广、陕西四省及南北直隶各府、州、县编制。

    但来自后世的朱祁镇却深知,造成逃户增多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引起的,古人一向都崇尚故土难离,若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没人愿意逃离故土!

    很快,三杨和刘中敷便来到了乾清宫。

    虽然刘中敷因为想插手香皂和肥皂的买卖而被朱祁镇下令内阁下诏申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朝中的身份地位,因为他的本意确实是想要给国库增加收入。

    但经过三杨的解释之后,才反应过来,国库、内库已经正式确立,香皂和肥皂虽然收入非常高昂,但那只是朱祁镇的个人收入,和如今户部的国库没有丝毫关系。

    虽然刘中敷非常后悔当时分离内外承运司,建立内库和国库的时候没有阻止,但事已成型,不论是他还是内阁,都已经无法改变!

    毕竟,他们不想百年之后在史书上落下个欺辱幼主的名声!

    “陛下,不知您这么急着召臣等所为何事?”

    见完礼后,正襟危坐在朱祁镇赐的独凳上,杨士奇躬身拱手,朝端坐在正首位的龙椅上的朱祁镇轻声开口询问道。

    “杨阁老,朕刚刚看了内阁送过来的奏折副本,您们处理得很好,朕很满意!”

    朱祁镇站起身,三杨和刘中敷见此,也下意识的要站起身,但却被朱祁镇摆手制止。

    朱祁镇目带尊敬的神色,看向坐在殿中的三位内阁大学士和户部尚书,沉声道:“但是有一点,朕不能认同!”

    三杨和刘中敷一愣,目露疑惑的对视一眼,然后再转头看向朱祁镇,等待着他的解释。

    “关于山西、河南、湖广、陕西和南北直隶逃户增多的奏折,朕已经让金英下令司礼监扣下了!”

    “这…”

    四人听到朱祁镇的话顿时一愣,杨士奇站起身,面色凝重的向朱祁镇躬身拱手道:“陛下,这是关乎各地安宁的大事,还请陛下给臣等一个合理的理由!”

    话中隐藏的意思就是,若朱祁镇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的话,那他们就会去找张氏,绕过皇帝,强力施行!

    朱祁镇眉头微皱,但他心中深知,目前他还远没有到达语出成宪的地步,不能和内阁乃至张氏抗衡,他这些时间能够闹腾出这么多事,张氏和内阁都在后面紧紧盯着呢,一旦事有不对,他们就会立刻出手纠正!

    然而,这次朱祁镇首次在地方政事上和内阁意见不同,使得皇权和臣权出现了首次碰撞。

    内阁在这个时候,已经展现出了它能够和皇权相抗衡的属性。

    “你们知道逃户增多的根本原因吗?”

    朱祁镇并没有紧张,反而开口向三杨问道:“四省的奏折只是说逃户增多,却对根本原因含糊其词。于谦虽然巡抚山西、河南两省,但主要是兵事,对这件事,他的奏折依然是来自两省布政使,然后以此给出的建议,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

    “这……”

    三杨一愣,沉默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和震惊。

    忧虑的是若真如朱祁镇所言,那造成这些省份逃户增多的原因肯定非常严重,才会让各地布政使不敢上报朝廷。

    至于感到震惊,则是因为朱祁镇能够从奏折中的字里行间看到连他们都没有发现的疑点,这已经具备了一个合格君主的意识了。

    “那依陛下的意思,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杨士奇恭敬的向朱祁镇躬身拱手请示道。

    “朕觉得此事不宜声张,让于谦暗中调查之后,再做决定!”

    朱祁镇沉吟半晌,看向三杨:“不知三位阁老以为如何?”

    “老臣觉得陛下此举甚善!”

    一向非常看好于谦的杨士奇率先开口支持。

    “臣等附议!”

    杨荣和杨溥也出声附和。

    至于户部尚书刘中敷,在皇帝和内阁达成决议的情况下,则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现在的六部只剩下执行权,决议权则已经被内阁分走。

    “陛下,为了防止意外,臣建议朝廷应该派出钦差,吸引当地官府的注意力,避免于谦的调查受到地方官的掣肘!”

    杨士奇随即开口建议道。

    为了于谦,杨士奇真可算得上是尽心尽力了。

    事实上,此时杨士奇心里已经相信了朱祁镇的判断,那就是地方官肯定在这件事上对朝廷隐瞒了最关键的根本原因,否则,他也不会提出让朝廷另派钦差的建议了。

    皇帝和大臣,朝廷和地方,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却又相互对立的存在,双方互相依靠却又斗智斗勇!

    “那阁老觉得应该派谁去呢?”

    朱祁镇点点头,同意了杨士奇的建议,并开口问道。

    “臣以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可堪当此任,再让大理寺、刑部、户部派员足以!”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吧,朕会让东厂…哦不,现在应该是国家安全使司,派人协助,并且让樊忠领一千羽林卫随行护卫!”

    “臣等遵旨!”

    四人齐齐起身,躬身拱手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