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333章争锋相对

第333章争锋相对

    主要的问题都集中在几个方面,贸易发展速度太快,管理上有些混乱,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的行为时有发生。

    百姓为了追求利润,将良田都改种桑树和棉花,以及其他的经济作物,放弃了粮食作物。

    手工业扩张厉害,却没有一个规范行为的制度,作坊主虐待长工的事情时有发生。

    ……

    找出了问题所在,下一步自然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了。

    在这一点上,刘志广泛征求意见,从朝廷高官到地方官员,再到普通士族,以及各行各业的代表。

    有人建议恢复户籍分类制度,将农籍、工籍、商籍和士籍分开管理。

    这样农民就不能轻易抛弃土地,也不能随意学徒或者经商。

    也有人建议对农业种植种类进行严格规定,譬如每户种桑或者棉花不可超过二十亩,且不得占用良田。

    还有人建议加倍征收商业税,限制他们的利润,使得商贸发展的速度放缓……

    七月底,带着收集来的所有资料,刘志坐着龙船踏上了归程。

    一路上不再停歇,八月初便回到了京城洛阳,文武百官们照例又迎接到运河码头上。

    皇后带领着众嫔妃到宫门口迎接,两人寒暄了几句,邓猛回首朝人群中看了几眼,表情有些疑惑,却什么都没有说。

    刘志知道她在找什么,于是笑道:“阳安和来艳没有回来,他们去了荆州,替我巡查那边的情况。”

    听到是办正事去了,邓猛微笑着点点头,“他们二人都还好吧,我就是担心,万一她怀了孩子怎么办?”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是那么不小心的人吗,早就从太医院调了两个妇科圣手跟着呢。”

    刘华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即使是放她去飞,身为帝王也会做到有万全之策,保证她的安全。

    儿行千里母担忧,明知她身边伺候的人少不了,却还是忍不住替她担心。

    回宫第一件事,刘志便是去看望母亲,到了永安宫才知道,郾太后最近有些身体不适,因为怕刘志在外面不安心,所以拦着并没有让人告诉他。

    “母亲这是怎么了?身体不适为什么没有告诉儿子。”

    说着又忍不住回身对邓猛道:“你也真是的,母亲不让说,你就这么听话吗?”

    “是妾的错,没能照顾好母亲,让你担心了。”

    邓猛并没有为自己解释,反而歉意的低下了头。

    “皇后听我的有什么错,她这是孝顺,而且人老了怎么照顾都没用,又不是因为她不尽心。”

    郾太后和皇后关系融洽,立刻就替她说话。

    “母亲春秋鼎盛,怎么能说老了呢,您还要长命百岁呢。”

    见母亲生气了,刘志赶紧逗她开心。

    “好啦,我这只是点小毛病,又不是什么大问题,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

    郾太后主要也是些老人病,再加上有点伤风感冒,便觉得神疲气短,容易疲劳。

    刘志也不敢太打扰,陪母亲闲话几句,便回宫去了。

    几月不见,后宫嫔妃和家人们也需要聚一聚,席间刘志问起了颖阴公主刘颖的婚事。

    因为太后身体不适,所以这件事已经交给了皇后去办,这些天她已经挑选了两三个比较合适的人选,等着刘志回来拿主意。

    “颖阴自己有什么条件?”

    前面两个公主出嫁,基本上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选择的,所以对小女儿也不能厚此薄彼。

    “我……我也不知道,还是父亲拿主意吧。”

    这么大的事情,颖阴公主却一脸茫然,刘志看得出来,她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没主意。

    这丫头从小怯懦羞涩,后来让郑玄教了几年,平日里感觉已经活泼多了,最起码说话已经没那么唯唯诺诺。

    但没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终身大事上都还是这么没主意。

    刘志摇摇头,这么随便选一个可不行,完全就是盲婚哑嫁,以后若生活的不幸福,苦的还是她自己。

    于是便试着进行引导,“那我问你,你是觉得跟性格开朗的人相处愉快,还是和文静的人相处更舒服?”

    问的这么具体,自然比较好回答,刘颖想了想,很肯定的回答:

    “我喜欢性子开朗一点的,如果跟我一样闷,那以后就没话说了。”

    很好,看来还不是完全随波逐流,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那么你觉得性格温暖一点的人好,还是性格严肃更合适?”

    “女儿觉得性子温暖的人更好。”

    ……

    就这般一问一答,几句话之后刘志便摸清了刘颖的喜好,看得邓猛佩服不已。

    她找刘颖沟通了好几回,一直没问出个什么名堂来,只好按照自己的猜测给她选了几个人。

    这么一听,居然错得离谱,她还以为刘颖一定会喜欢跟她性子相近的人呢。

    看来她得赶紧重新挑选了,免得耽误了刘颖的婚事。

    宴席上刘志给每一个嫔妃和孩子都带来了礼物,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金银珠宝,反而都是些江南市集上常见的小玩意儿。

    比如一些形状可爱的小泥人,或者是地方特色的刺绣之类,让这些困于深宫的女子,感觉很新鲜。

    此次陪他同去扬州的,照例还是充容田圣,她也给后宫诸人都带了礼物。

    刘志又检验了一下双胞胎的学业,两个孩子淘气归淘气,却聪明好学。

    他们感情很好,从小到大同吃同睡,形影不离,不过大了点之后,渐渐地性格也开始不同。

    刘瑾的性格要稳重点,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让着弟弟,平日里也比较乖巧。

    刘瑜的性子则更加活泼好动,而且还是个好奇宝宝,若不是郑玄脾气好,恐怕都被他给烦死了。

    对于学业,刘瑾要好一些,但刘瑜的理解力更强,总是能举一反三,小小年纪,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考完,刘志给他们一人奖赏了一个愿望,刘瑾想了想才道:“我希望姊姊早点回来。”

    从小刘华就对他们两个爱护有加,邓猛后宫事务繁忙,更多的时候都是这位大他们九岁的长姊在教导和陪伴着。

    所以他们对刘华的感觉也十分依恋,刘华出嫁之后还是经常会回来看望他们,但这次随着刘志出门,却几个月都没有回来。

    刘瑾性格温厚善良,思念姐姐也是情理之中。

    他刚说完,刘瑜就在旁边笑话他,“阿姊曾经说过,她希望以后能够游遍山川大河,如今刚去了几个月,你就希望她早点回来,岂不是为难姊姊吗?”

    这话说的颇有道理,刘瑾听了也是一愣,“那我改改,让姊姊玩够了再回来。”

    众人见他从善如流,都忍不住笑起来,轮到刘瑜的时候,他却一本正经的说道:

    “父亲,我如今什么也不缺,可不可以把这个愿望留着,等以后有了想要的东西再说?”

    刘志对他有这样的想法,颇为惊讶,不过还是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只是也有一个前提。

    “最多给你一年时间,过期作废。”

    “没问题。”

    刘瑜答应得很干脆,还伸出小小的手掌,要和父亲击掌为誓。

    宴席散后,刘志今晚便留在了长秋宫,与皇后数月不见,多少还是有些思念的。

    “陛下,颖阴的事情,是我考虑的不够周全。”

    灯下,邓猛先是汇报了一下这几个月后宫的情况,也没什么大事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随后歉意的提起了刘颖的事情,刘志却笑着安慰她。

    “颖阴是跟着太后一起长大的,你对她的性格不怎么了解,也是情理之中,用不着自责。”

    作为皇后,邓猛已经是十分合格了,对这几个庶出的儿女,也都一视同仁。

    既没有特别热情,也没有冷淡虐待,就像刘颖的婚事,最起码她还会等到自己来做主,不会给她胡乱安排一个人。

    二人聊了会儿天,便一起安歇了,第二天刘志在崇德殿召开了朝议,讨论政策改革的事情。

    昨日他回来的时候,便把相关资料发放了下去,朝廷高官几乎人手一份。

    这件事情早已讨论了一年多,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主张,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决定的时候了。

    最近几年来,除了比较大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常规的五日制朝议都已经取消了。

    平时有什么事情书字分别上书上表,大一点的,刘志会在中德殿召集相关人等商量一下。

    值得召开朝议的,必定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就像今日这般。

    “诸位,昨日的资料你们想必都已经看完了,不知有何感想?”

    “陛下,大汉商贸发展迅速,既有利也有弊。

    该如何修改政策,臣觉得不应该光看眼前的利益,须得看长远一些,才能避免短时间内再次调整。”

    开口的人是陈蕃,当年大的改革时期他并没有在朝中,而是在担任扬州牧。

    如今扬州的欣欣向荣,也少不了他的悍马功劳。

    而且他对扬州的情况一直都比较关注,在此事上也确实有发言权。

    “话是这么说,可未来之事谁能算得准,说不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胡乱猜测,反而会制定出不利的政策。”

    出言反对的正是他的好友李膺,两人虽然私交甚笃,但在公事上却向来不徇私情。

    “陛下常说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若是事事都裹足不前,这么大的国家,便是累死也治理不过来。”

    二人争锋相对互不相让,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朝臣中也有支持陈蕃的,也有同意李膺意见的。

    一时之间居然分成了两派,相互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刘志静静的坐在上面,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居然觉得还有些怀念。

    从前他一直定时上朝,勤勤恳恳,后来眼看着朝廷步入正轨,对于繁琐的朝议,便觉得有些厌烦了。

    如今久不闻争辩之声,竟然还听得津津有味,果然是觉得日子又有些无聊起来了吧。

    朝臣们这一争辩,就有些停不下来,只是争辩的内容,渐渐的便延伸开去,开始讨论改革的具体内容。

    刘志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支持进行户籍改革,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此时的士大夫们,对于阶级观念深入骨髓。

    从前取消户籍限制,也是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逼,如今他们要求重新进行户籍划分,却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其他阶层的威胁。

    另一部分人则支持农业改革,认为农业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如今的天下格局早已变了,从前的政策已经不适合发展。

    反而是支持手工业改革的人没几个,看来大家对于这方面还不怎么重视。

    整整一个上午,虽然讨论得十分激烈,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刘志干脆赐下了简单的午餐,边吃边继续讨论。

    午饭之后,一直没发话的刘志终于开口了:“我看大多数人都支持农业改革,既然如此,先抛开其他几样不谈,从这一样开始谈起。”

    在这一项上,众位大臣的意见还算是比较统一,基本上都要求对于农业种植,进行国家统筹管理。

    具体的说,就是针对每个地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有国家出面,规定以什么作物为主。

    以扬州为例,虽然纺织业十分发达,但并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棉花,所以根据交通和地理情况,可以把棉花种植区移到北方去。

    本地农作物还是应该稻米为主,在田间地头和山坡地种植桑树,解决当地的丝绸原料问题。

    另外离它比较近的荆州和徐州,也可以多种植些桑树,向扬州提供生丝。

    这样不仅仅解决了胡乱种植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只是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商业运输成本,使得国家在交通运输上的投入增加。

    不过自从水泥发明以来,全国各地新修了几条主干道,已经开始试着运行蒸汽汽车。

    当然交通还是以水运为主除了大运河和一些比较宽敞的天然江河,许多州县都自发兴修了一些小的运河,将整个水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蜘蛛网一般的水运网络。

    当然主要集中在中原和江南一带,其他地方地势险峻,山地太多,发展水运难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