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魏虎将 > 第八十四章吕虔平乱

第八十四章吕虔平乱

    利城叛乱的消息最先传入的就是周边的城阳、东海、下邳、琅琊三郡。

    由于周循降魏之后,凌统就带着亲卫回到了江北。

    此刻下邳有着凌统在,击退了吴敦的军队。

    吴敦只能将目光放在北方,先是鲸吞了东海郡,,顺势攻入了琅琊郡。

    青州自孙观死后,一直未有刺史,此刻消息从南边传来后各自为战。

    城阳郡太守松了一口气,好在这伙向北的叛军先攻了琅琊,要是来了城阳,还真不一定守得住。

    城阳郡并没有救援琅琊,而是屯兵在南边,防范叛军。

    周边各郡只有远在琅琊郡西北的泰山郡出兵了,这泰山郡太守也是个狠人。

    泰山郡太守唤做吕虔,是当年曹操在兖州时辟除的人才,素以刚勇为人称道。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勇猛见长的斗将,却有一颗爱民之心。

    吕虔治下的泰山郡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更是在青、徐、兖各州郡县中排在前列,本人因此被举为茂才。

    当叛乱的火焰烧到隔壁的琅琊郡,身为泰山太守的吕虔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吕虔正带着官兵在山里劝着百姓回归田园。

    由于连年的战火,青州又曾经饱受黄巾之苦,百姓大多躲避进山里。

    经过吕虔的治理,和亲力亲为的一个一个山寨劝诫,这十几年来,逃入山中的百姓基本已经全部回到县里。

    吕虔正在拜访的是剩余不多的小寨子,作为地方父母官,吕虔非常负责任,不肯放弃任何一个百姓。

    吕虔身边的随行官吏说道。

    “太守,县里来人了,有紧急军情汇报。”

    吕虔疑惑了,泰山身处腹地,哪来的军情,难道是前线战况不利,夏侯征东要从泰山调兵?

    吕虔压下心中疑惑,挥挥手让士卒过来。

    “禀太守,琅琊郡有贼寇入侵,开阳县已被贼人占据。”

    吕虔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向县里赶去,同时让士卒去周边县里传令,召集屯田兵。

    琅琊身处中原腹地,并没有听过有什么贼寇,即便有贼寇,那也会选择多山而且靠近大河的泰山郡,一旦事不可为,无论是逃至河北还是遁入大山,都比琅琊郡要好得多。

    唯一的可能就是贼寇是从其他郡来的,中原和平已久,有臧安东在,这周边的贼寇不是被收编,就是逃出了青徐一代。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吕虔的心中燃气,莫非是臧安东或者其他两人谋逆?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动静。

    十日后,吕虔召集齐军队,共三千人,泰山郡交由吕虔手上时非常乱,大量田地无助,吕虔也就顺势收了过来,在这里屯田。

    以劝归的山中百姓为主,选其精壮之士,组建屯田兵,更是以此灭了当时的黄巾军的徐和等人。

    这些屯田兵共有五千,吕虔留下了两千人守备泰山郡,从中挑选了三千最为精锐的屯田兵,出发驰援琅琊郡。

    吕虔的这些泰山屯田兵,平时农闲时就聚在一起训练,有些追随吕虔一起打过黄巾,还有一些是那些老兵的孩子,父传子,已经是第二代泰山军。

    个个都视荣誉为生命,此刻雄赳赳气昂昂追随吕虔前往琅琊郡。

    打完这一仗,这些年轻的泰山兵也可以回到乡里和别人吹嘘,自己如何如何英勇,如同他们的父亲一般。

    当吕虔进入琅琊郡时,途径的乡、里都已经被摧毁,地上躺着尸体,屋舍被烧的焦黑。

    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和呛人的烟味,让人不得不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

    这些行为让吕虔更加笃定,一定是臧霸、吴敦、尹礼或者是他们麾下的人所为,不然不会造成了这么大的破坏,这几人还不出来露面平息。

    毕竟这是让朝廷看见他们价值的机会啊。

    一日后吕虔就来到了距离泰山最近的琅琊郡开阳县。

    开阳城头的土黄魏旗已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色彩杂乱旗帜。

    很明显这些贼人甚至没有时间去准备旗帜,这场谋反一定十分匆忙,观这换旗子的行为,这些贼人一定所图匪浅。

    不然取了财货,掳掠人口就可以了,为何要占据城池更旗易帜呢?

    吕虔下令让士卒准备准备直接攻城,这并不是吕虔轻敌,而是吕虔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开阳的反贼攻陷城池后,甚至没有时间,也没有人去修补一下大门,城门烂了一大块,很明显是被撞木冲撞开。

    在看着各色杂乱的旗帜,吕虔更加笃定了这些反贼毫无组织和纪律。

    吕虔一声令下,亲自冲在第一线,一手持盾,一手持刀,泰山兵开始向着开阳大门冲去。

    吕虔吼出的那句话,大致意思就是,“我将带头冲锋”

    城外的喊杀声传到了城郭之上,这些士卒们匆忙的喊着城外有人攻城。

    这也不怪这些士卒,他们自己的身上还穿着魏国的军服,不等吕虔的部队走近,看清楚旗号,谁知道他们同样是反贼还是前来镇压的官军。

    现在城楼上的叛军发现了这些人的进攻意图,急忙吹响了号角,开始紧急集合。

    但是这一切已经晚了,没有城门,又仓皇应对,泰山兵们很快攻入了城池。

    吕虔顶着盾冲在第一线,巨大的力气撞开了一切挡在面前的叛军。

    “不要恋战,随某杀进去。”

    吕虔没有在城门逗留,呼喝着让泰山兵们聚在自己身旁,向着城池中心冲去。

    吕虔的目标就是斩杀这支叛军的首领。

    凭借以往的经验,叛军入城不久,叛军首领肯定在各大宅院内搜寻财务,除非这个叛军首领,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的人。

    但是就凭到现在还没有封住城门,掩埋尸体,这个叛军首领显然是个目光短浅之人。

    搜寻了几个宅院后,终于在一个大户的院落找到了叛军首领。

    这个首领身穿校尉甲胄,看见吕虔到来,急忙拔出环首刀自卫。

    十数日前这个叛军首领,还只是利城县的一个小百将,凭借第一个冲入利城的先登之功,被吴敦提拔为一路渠帅。

    率领部众来攻开阳,没想到还真的被这个愣头青拿下了开阳。

    占领之后这个叛军首领离开放开了士卒,让他们在城中烧杀抢掠。

    许久未做此事的叛军首领,居然有些热泪盈眶,这久违劫掠的感觉,这才是一个手握里有刀的老爷们该干的事,于是他也加入了劫掠。

    看着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自己的刀下,看着他们惊恐的表情,看着一个个无辜的女子被自己压在身下,叛军首领十分亢奋。

    曾经绿林生活的记忆瞬间涌现,叛军首领将匕首刺入女子的掌心,将她的双手钉在案牍之上。

    就在这时候吕虔踹门赶到,看着这一幕,泰山兵们义愤填膺,吕虔的脸上浮现出杀意。

    “汝这畜牲,纳命来!”

    仅仅一合吕虔就斩下了叛军首领右臂,面对失去抵抗的叛军首领,吕虔将其四肢斩下,吊在城楼之上示众。

    城内叛军见到首领已死,皆放下武器投降。

    吕虔审问了这些投降的叛军,这才知道叛乱是从利城开始的,而这些人都是利城的士卒,他们是以一个名叫唐咨的人为帅。

    吕虔写了一封信,让两个叛军士卒带去交给唐咨。

    仅仅半天功夫,信就被送到了吴敦手中,吴敦此时正好在琅琊郡南部边境。

    信中吕虔已然占据开阳,表达了对唐咨的佩服,言语间称呼唐咨为兄,邀请唐咨一见,希望唐咨可以不要向北,放过琅琊郡和泰山郡,言辞恳切,似乎是在示弱。

    吴敦在魏多年,自然知道这个吕虔,吴敦收下了信件,让士卒回去告诉吕虔,自己将会亲自前往开阳一见。

    吴敦去的原因很简单,他很欣赏吕虔,希望可以策反吕虔一起谋反。

    吴敦深知吕虔在泰山郡的名声非常好,只是吕虔做了十几年的太守,眼看着就能往刺史上面坐一坐,这个时候朝廷空降了夏侯称为徐州刺史。

    而青州宁可空着也没有给吕虔,吴敦就不信吕虔心中没有怨言。

    其实吴敦不知道,吕虔还真的没有怨言,因为曹丕登基之后,加封了吕虔为益寿亭侯,只是一向低调的吕虔没有声张,吕虔又常年身处大山之中,封侯一事也就没多少人知道。

    吴敦安排了好了东海郡的战事,戴上了面具,以唐咨的身份,起身赶赴开阳。

    吕虔在城外十里亭备下酒席,等待这个“唐咨”的到来。

    吕虔的计划很简单,擒贼先擒王,有道是宴无好宴,哥前哥后三分险,吕虔的宴席是这么好吃的么?

    吕虔带了二十名亲卫,皆是虎背熊腰的虎狼之士,只要“唐咨”一到,他就绝对跑不了。

    吴敦带的人可比吕虔要多,足足百人,而且还有着十匹快马,这都是从利城大户搜出来的。

    吴敦在绿林混迹多年,不带些好手,准备好快马,如何敢去赴宴?

    吕虔看见对方人多,并没有畏惧,而是站出来热情的邀请“唐咨”入席。

    看见吕虔邀请自己,吴敦从马上翻下来,笑眯眯的坐在了吕虔为他准备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