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木匠王爷 > 第98章 李璟迁都洪州城

第98章 李璟迁都洪州城

    保境安民是留从效治理泉、漳两州的基本政策,尽管他臣服南唐,但和吴越国,留从效也相处的比较融洽。至于他的另外一位南方邻居南汉,双方之间没什么来往,但总体来说,是以和平相处为主。

    有了和平的外部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留从效惊奇的发现,柴荣居然是一位百年难遇的贤明英主。在他身上散发出一统江湖的曙光变得愈加的光亮和耀眼,在称帝之后的所作所为,毫不客气地说,不逊色于汉武、唐宗!

    柴荣继位后,在养父郭威的基础上,加大了各项改革的步伐。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通过各项改革措施,使得后周王朝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军事强大,已具备了一统天下的资本和实力。

    柴荣在进攻后蜀的时候,对南方诸国也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他选择的目标是南方诸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南唐。自从灭亡闽国之后,南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福建的战争泥潭中抽身出来。但是好了伤疤,又忘了痛。李璟很快又陷入了一场类似的战争泥潭之中。

    保大九年十月,南唐任命边镐为主帅,率领南唐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楚国。由于楚国内乱比闽国还要混乱,边镐没费什么力气,轻松进入潭州城,楚国宣告灭亡。但是朗州的将士推举刘言为武平军节度使留后,在楚国灭亡后,不接受南唐统治,继续和南唐搞军事对抗。

    短短一年多时间,郎州军展现了强悍无比的战斗力,把南唐军打了个落花流水,收复了原楚国的地盘,然后向后周称臣。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局面,李璟欲哭无泪,闽国攻灭战,好歹还得了到建、汀两州。楚国之战,南唐损兵折将、寸土未得!

    保大十三年十一月,柴荣任命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发动了对南唐淮南的军事进攻。面对后周军队的进攻,李璟惊惶失措,焦头烂额,只能调动淮南地区的精兵强将进行抵抗。

    闽国降臣潘承祐关键时刻挺身向李璟建议,到原闽地的建、汀、漳、泉一带,招募士兵、将领,支援淮南战场。在潘承祐的推荐下,以林仁肇、陈德诚、郑彦华、许文稹为代表的一大批原闽国将领走出福建,踏上南唐的军事舞台,展现了他们自己的军事才能。

    林仁肇是建州建阳人,原闽国的知名将领,后来成了南唐的头号名将。闽国灭亡后,林仁肇曾经隐居了一段时间。在潘承祐的极力推荐下,林仁肇终于走出福建,任偏将,率兵增援淮南寿州。淮南战场上,林仁肇率兵攻城南大寨,又破濠州水栅,升淮南屯营应援使。

    身处大好和平环境的留从效没有高枕无忧,他一直居安思危,一直为泉、漳两州军民百姓的命运着想!当李璟派遣潘承祐到泉、漳招募将士支援淮南前线的时候,留从效没有设置障碍。他表示支持和同意,但是留从效自己没有派兵出战。

    帮助南唐同中原王朝作战,留从效还没那

    么傻。从后周军队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来看,留从效认为南唐基本没戏,派兵去淮南前线,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保大十五年,当李璟派遣弟弟李景达,会同边镐、许文稹、朱元等诸多将领屯兵十万于寿州紫金山。他们采取筑甬道饷,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留从效以一位久经沙场的目光对此提出了质疑。留从效反复上书李璟道:“顿兵老师,形势非便”。指出采取步步为营、屯兵不前之策,会导致军队疲惫,不利于战事的发展。

    结果数月之后,留从效的担忧成了现实。后周在紫金山击溃了十万南唐大军,边镐、许文稹被俘,朱元投降,南唐败得一塌糊涂、损失惨重!南唐尽失在淮南的地盘,败局已定。

    留从效开始感觉到,南唐这个江湖老大已不是那么牢靠了。说不定哪天他就会被实力超强的后周王朝所吞并,为了确保泉、漳两州军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必须寻找新的政治靠山和大树来倚靠。毋庸置疑,后周就是留从效所选择的政治靠山和大树!

    当然,干这种脚踩两只船的事情,讲究的是隐蔽秘密。自然不能让南唐发现,留从效任命衙将蔡仲赟扮作商人,暗藏帛书文件,取道湖北,至汴梁,向后周皇帝柴荣送礼示好。

    从公元958年五月之后,南唐和后周停战,并达成议和。李璟将所有淮南土地全部割让给后周,并取消帝号,自称国主,甘愿成为后周的附庸国。从此之后,南唐再也没有皇帝、没有年号,只是一个国家而已,所有年号均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连南唐都成了别人的附庸、小弟,留从效从内心深处鄙视李璟。看来到了彻底改换门庭的时侯。黄禹锡,是福建惠安县人,王审知妃子,龙启皇太后黄氏之族人。王氏闽国时期,他曾担任过校书郎,德高望重,名闻于闽国和南唐。

    留从效当上清源军节度使之后,看中了黄禹锡的名望,特地请黄禹锡到泉、漳任职,授检校尚书兵部员外朗。凡是重要的军国大事,他都和黄禹锡商议,黄禹锡俨然成了留从效手下的头号幕僚。

    留从效和黄禹锡都认识到:大统一的历史趋势已是不可避免。为了泉、漳百姓的命运考虑,不可逆天而行,必须迅速向后周王朝依附称臣。后周显德六年,黄禹锡亲自出马,持上表奏章,从偏僻小路绕道南唐至后周汴梁,代表清源军向后周柴荣表示称藩称臣,同时希望可以在汴梁设置清源军的府邸。

    柴荣对于留从效的自觉态度十分满意,丰厚赏赐使者黄禹锡,赐书给予留从效嘉奖。但是对留从效依附称臣的要求,柴荣却选择了温柔的拒绝!他的理由是:你原本是南唐的臣子,而南唐刚刚和我们后周达成停战协议,又是割地、又是送礼。如果我们这个时侯接受你们的要求,等于不守信用,挖人墙角,所以你们还是继续臣服南唐,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在柴荣那里碰了个软钉子,留从效无

    可奈何,只能继续选择南唐称臣。显德六年六月,黄禹锡从后周出使回归清源军后不久,英明神武、年富力强的柴荣居然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继承后周皇位的,是柴荣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

    留从效密切关注着后周王朝的皇位政权交替,郭威和柴荣连续让他看走了眼。年幼的柴宗训,显然不具备一统江湖的能力。留从效突然间对后周王朝是否有能力一统天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当然,中原的皇位更替和留从效关系不大,留从效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表面臣服南唐,暗中示好中原王朝。只要出现一统天下的英主,便选择主动归顺,保障泉、漳两州百姓的命运。

    留从效的疑虑很快便烟消云散,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般,小柴宗训管理的庞大后周王朝,果然出事了!显德七年正月,正当大家忙着庆贺新年时,后周的北方边境突报紧急军情:北汉勾结契丹,准备大举侵犯后周。

    既然北汉和契丹来犯,大将赵匡胤作为后周的臣子,自然应该守土保国,征战沙场。于是,越匡胤率领他手下的将士们踏上了北征的路途。当大军行军至汴梁开封附近的陈桥驿,就发生了著名的陈桥兵变。越匡胤手下的将士突然把皇袍披在了越匡胤身上,逼迫赵匡胤称帝,取代后周王朝。

    后周汴梁城的文武百官全体默认和接受事实,小柴宗训被迫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汴梁登基称帝,改元建隆,国号宋。

    留从效不会忽略北宋取代后周的大事,在赵匡胤的身上,同样散发了一统江湖的曙光。于是在建隆元年十二月,留从效再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取道吴越国,到达北宋汴梁城,向北宋王朝称臣称藩。当然伴随着称臣称藩的,自然是定期的进贡物品。

    赵匡胤没有拒绝,很满意的接受了留从效的称臣称藩请求。并允许留从效在山东青州设置官邸,从此清源军便正式成为北宋王朝的附庸藩臣。

    建隆二年二月,李璟害怕北宋王朝强悍的军事实力,觉得淮南丢失之后,都城金陵离北过于接近,决定迁都,南迁洪州。南唐的这次迁都声势浩达,堪称五代时期规模最大的迁都,持续了一个多月。

    建隆二年三月,李璟终于成功的从金陵搬家搬到了洪州,改名为南都。原本这次迁都,只不过是南唐国内部的事务,和留从效的清源军并无多大关系。但是精明谨慎的留从效却判错了李璟的迁都意图,间接改变了整个清源军的命运!

    留从效认为:丢失了淮南大片地盘的南唐,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为了补充地盘、补充损失,李璟极有可能实施“北边损失南边补”的方针,发兵清源军,彻底吞并泉、漳两州,迁都洪州,也许这就是李璟为进攻泉、漳做的准备工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