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风雨骤第三百四十五章前赴后继遭三屠嘉定城,城楼上一面上书“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在烈烈飘扬。
大旗下,众人聚齐了,但听黄淳耀在道:“占领南京后,清军的狐狸尾巴很快就藏不住了,烧杀抢掠,袭扰妇女,草菅人命,无恶不作,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这还不算,又推行什么剃发令、换服令,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孰可忍孰不可忍!”
众人齐声跟着喊,竟是声动天地,久久不绝。
侯峒曾抬手制止了大家,接着道:“有消息说,满清的大将军博洛,已从浙东撤军,正气势汹汹地向嘉定扑来,免不了要有一场血战。
咱们虽然人多,却终究不是正规军,根据咱们前一阵子跟满清军队斗的成败得失,峒曾跟淳耀等议了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
张锡眉率众守南门,龚用圆佐之;朱长祚守北门,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
诸生马元调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
对于以上决定,大家有啥不同意见,请发表。”
众人齐声喊道:“好,我等必誓死相从!”
侯峒曾原还担心众人议而不决,不想竟如此痛快,跟着兴奋起来,道:“既如此,各头领从速率众到在城上巡逻,估计清军很快就要到了。”
各头领闻言,冲众人挥了挥手,纷纷道:“走,大家跟着走啊。”
侯峒曾突然又记起了什么似地,道:“为阻止满清军队,大家务须记住了,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三日后,李成栋中军大帐内,李成栋杀气腾腾地道:“大将军这次真的开了杀戒,从浙东回来,马不离鞍即调兵遣将,说了,凡敢于反抗者,只有一个字,杀!”
说着,不自觉地握了握拳,继续道:“咱们去嘉定,之所以让咱们去嘉定,除了咱们多为北方人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羁绊,更重要的是对咱们的信任。
咱们既然当了兵,不能总没有仗打,那样的话,咱们吃啥喝啥?又怎么建功立业?”
说完,李成栋看了看诸将,目不斜视地出了中军大帐,翻身上马,说了声“去嘉定”,驱马而行。
诸将不敢怠慢,忙招呼了紧紧跟随。
其时,嘉定城外的各村各镇都有乡兵,闻得李成栋率部而来,纷纷聚了来战,有十万之众。
无奈,李成栋及其所部跟疯了一般,乡兵虽众却毕竟没有经过战阵,哪里会是敌手?
用不了一日,李成栋即已率部击败了城外的乡兵,四面包围了嘉定城,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后,发起了猛烈地攻击。
守城民众奋起反击,虽亡失甚众,竟无一人肯退,一旦有城墙被轰塌,立即有人过来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但有伤亡,马上就有人过来填充。
战至第二日黄昏,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
连续守城的民众遍体淋湿,加之城内饮食已绝,人人身疲力竭,却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
李成栋所部虽说渐渐占了上风,但其弟弟李成林及近半数的老弟兄先后战死,李成栋跟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亲自上阵,督令将士们狂攻不已。
又攻了半日有余,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的城墙,终于被炸塌了一隅,守城民众堵塞不及,李成栋所部乘机登城,蜂拥而入,依李成栋之命实施屠城。
侯峒曾拒绝了士卒护卫出城的要求,赴水而死,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中数十刀,亦随之赴死;黄淳耀、黄渊耀兄弟自裁于城西僧舍。
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等,或自裁,或与清军巷战力战而死。
城内百姓或悬梁,或投井投河,或血面,或断肢,或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计有三万多人受害。
屠城三日方毕,李成栋又纵兵抢掠,抢掠来的金银、女人、牲畜装了足足有三百300艘民船。
数日后,江东义士朱瑛率五十余人返回嘉定,攻击留在城里的清兵和李成栋所任命的官员,城中百姓群起响应达两千余人。
因为猝不及防,不少归降者和新任命的官员被杀死,清兵也不得不退出了城外。
李成栋刚刚回到吴淞,闻报,忙又率部赶回来,二次攻城。
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完成集结,仓促应战,哪里能挡得住李成栋所部?仅一会儿,即已攻入城内。
侥幸逃脱的新任县令浦嶂,冲向李成栋道:“为什么会出现今日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没有剿绝,若不剿绝,后必有变。”
李成栋道:“所言甚是,就似城外的葛隆和外冈两镇,一些逃散的乡兵聚集在那儿,专向剃发者动手,甚至连咱派出的小分队也敢杀。
哼,咱把他们全都杀了,这两个镇也夷为平地,看他们还怎么闹腾?来人哪,传令下去,屠城!”
诸将领命,随浦嶂、徐元吉等入城,见人就杀,不少还在睡梦中的百姓也惨遭杀害,浦嶂甚至杀尽了昔日好友娄复文等人的全家。至此,嘉定的富人和穷人再无区别。
二十多天后,亦即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周边百姓纷纷响应,杀了城内清兵一个措手不及,大溃出逃。
李成栋大怒,整军反扑。
吴之番所率兵民大多未经过作战训练,闻得李成栋率清兵再来,登时溃散,吴之番连杀数人竟也未能阻止,只得提枪赴阵而死。
李成栋乘势率部掩杀,不仅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后,江南大部分地区放弃抵抗,开始剃发易服,称大清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