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妖僧 > 第336章 拯救败犬男4:欲速则不达

第336章 拯救败犬男4:欲速则不达

    王德化带着几个小太监端着食盒过来,几个小太监并排立在廊下,王德化亦步亦趋地来到崇祯面前,轻声提醒道,“陛下,晚膳已经备妥,请陛下用膳。”

    崇祯招呼刘慧明在塌前坐下,“爱卿陪朕用餐吧。”

    刘慧明赶忙行礼谢过,之后在崇祯的侧下方坐好。

    小太监打开食盒摆好饭菜,刘慧明见只有六个菜,其中素菜倒有四个,还没自己平时吃得好,虽然制作精美,然而实在寒酸了一点儿。

    刘慧明看了看菜碟,不由得愣道,“想不到陛下如此简朴,寻常士绅家里都比陛下吃得好,臣不胜惶恐。”

    “朝廷用度吃紧,朕岂能铺张。”崇祯示意王德化把一荤一素两盘菜端给刘慧明,不以为然地道,“爱卿快吃吧。”

    刘慧明感动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史书上记载崇祯衣食简朴,连夜壶都拿去铸钱了,看来所言不虚啊。

    刘慧明端着精致的饭碗感觉有千斤重,举着筷子迟迟不能下手。只是你今天有客人呢,就不能浪费一点儿嘛?

    崇祯见刘慧明如此反常,还以为是他受宠若惊,紧张得不知所措了,便起身从自己的菜碟里夹了一块炖猪骨头给刘慧明,“爱卿快尝尝朕的御膳,别紧张。”

    刘慧明笑了笑,讪讪地道,“臣不是紧张,臣是感动,陛下过得太苦了。臣一定想法子帮助陛下度过难关,中兴大明。”

    崇祯见刘慧明不矫揉、不造作,是个性情中人,心里也是暖暖的,“爱卿有此心,朕知足矣。”

    刘慧明不再踟蹰,大大方方地吃起饭菜来,御膳说的神乎其神,其实味道一般,只是精致考究一些罢了。他一天都没吃东西,这一吃就停不下来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三碗饭,又喝了两碗汤才打着饱嗝放下碗筷。

    回首一看,我的乖乖,自己面前的盘子比狗舔过还干净。

    崇祯早就吃完了,他一直在旁边看着刘慧明吃饭,别的大臣在自己面前吃饭都是战战兢兢,浅尝辄止,而刘慧明却是真正的吃饭,比自己吃的还多,叹道,“先生真性情中人也,朕的御膳可合先生的胃口?”

    刘慧明漱了口,嘿嘿笑道,“一般般吧,没臣家里的饭菜好吃。”

    “什么?”崇祯眉头一皱,不悦地道,“朕的御膳虽然简朴,烹饪却十分考究,你竟然说不如你府里的饭菜可口?”

    刘慧明不以为然地道,“其实臣府里的饭菜也一般,比起那些士绅大贾也是差得很远,只是陛下的饭菜实在太简朴了,加之陛下又久居宫内,不知外面的生活,因此才会觉得御膳是全天下最好的饭食。”

    崇祯面上表情复杂至极,本来还想显摆一下,结果又被刘慧明狠狠地打了脸,郁闷地坐在那里,半天都没说一句话。

    经过半天的接触,刘慧明已经摸清了崇祯的脾气,这人沽名钓誉,经常装出一副虚怀若谷的样子,你越是说说难听的话,他就越高兴,至少表面是这样的。

    见崇祯假装生气的样子,刘慧明笑道,“陛下真是太闭塞了,您常年住在大内宫中,有一堆太监宫女服侍,又有大内禁军保护,早已与世隔绝了。连山中老农都比陛下知道得多,因为老农一年半载还会进一次城,陛下一年也难得出一次紫禁城,要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具体是怎么样的,只能通过大臣的奏疏或者厂卫的探报,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经过筛选的,所以您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大明到底是怎样的。”

    一席话说得崇祯哑口无言,这个社会的对皇帝的要求是君子坐不垂堂,天子当垂拱而治,他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在整个大明,只有武宗皇帝对此很不屑,时常想着出去玩,但他的名声可不太好。

    崇祯运了会儿气,终于做了一个很大决定,坚决地道,“朕决依先生所言,明日就解禁厂卫,朕不能再当睁眼瞎了。”

    “还以为你会说明日就出京去逛逛呢!”刘慧明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满是欣喜,拱手一揖,道,“我皇圣明。”

    崇祯接着道,“朕就让锦衣卫督办周延儒的案子,也按照先生的策略侦查、抓捕,然后向大理寺提起御讼。”

    刘慧明心里突然一空,感觉眼前已经没有路了,因为他已经改变了历史,定会引起蝴蝶效应,后面的历史,他就再也无从预测了。

    唉,穿越者的优势越来越小了啊。

    崇祯又道,“朕准备下月望日大朝会下旨改组督察院,朕不能……”

    “万万不可!”刘慧明忙打断道,“陛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改革要慢慢来,一步一步走稳,切不可操之过急。”

    崇祯愣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朕等不及了。”

    刘慧明再次劝谏,“陛下,不如等周延儒的案子结了再顺势而为,朝中必须维持稳定,请陛下三思,稳定高于一切啊,陛下!。”

    崇祯见刘慧明执意不肯,想必有几分道理,便颓然瘫坐在榻上,再不言语。

    刘慧明道,“陛下,形势越危急,越要冷静,万不可冲动行事,冲动是魔鬼啊!”

    崇祯缓缓地道,“先生之言,朕深以为然,朕以前就是太着急了,这个毛病朕要改。”

    刘慧明赶紧送上一个马屁,“陛下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明之幸也,百姓之幸也。”

    崇祯笑了笑,“朕之前还说你不会阿谀奉承,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学会了。”

    “这是发自肺腑的。”刘慧明道,“刚才说了这么多,只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如果要实施的话,还要解决该怎么做的问题。”

    “哦,此何意也?”崇祯问道,“先生不妨说详细点儿。”

    刘慧明道,“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要改组督察院,解禁厂卫,调整三司的职能,但具体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呢?怎么做才不会朝臣的反对?要是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些都应该有一个全盘规划才行,如果贸然施行,无异于火上浇油。”

    “嗯,你说得对!”崇祯淡淡地说了一句,便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良久才道,“爱卿年纪不大,却能做到老成谋国,朕与先生相见恨晚啊。”

    刘慧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讪讪地道,“陛下过谦了。”

    崇祯没有再向刘慧明问答案,刘慧明求之不得呢,先前说的那些可以归结为吹牛逼,但后面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算得上“深化改革”了,他现在人微言轻,可不敢信口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