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筑台拜将·南下
“因为现在辽西需要一位熟悉辽东事务,老干持重有能力的人,不需要进取,只要守住现在局面就行的人。而老先生大起大落,尝遍人生酸甜苦辣,心性稳重,最是适合镇守辽西。老先生放心,一旦建虏大兵过来,我会星夜驰援而来。”周大虎道。钱龙锡沉思了一下,看向周大虎道“朝廷和皇上那边……”“我来解决,相信陛下和各位大臣会同意的。”周大虎道。又是沉默了一会,钱龙锡起身向周大虎鞠了一躬道;“谢侯爷,为我去除罪人之身。只是当年一案……”说到这里,钱龙锡不再说下去,点到为止。周大虎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沉声而道“至于袁崇焕一案,本侯自有看法主张,总会给天下一个定案。公道的定案。”钱龙锡不再言语,接受了这个推荐。这一任命一公布,立即引来了大量非议。科道御史官员的上疏,犹如雪片一样涌到了内阁和崇祯皇帝面前,历数钱龙锡的曾经朝廷给其定下的罪责,私结边臣,蒙隐不举,谓然军国大事,私自商度,不抗疏发奸,此等早已定罪之人,岂能再次堂堂而回朝堂而立,更是成为一方镇臣?但是这些上疏,都被崇祯皇帝留中不发。而一些高品重臣,都是没有人出来说话。这些风波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忠勇侯周大虎的推荐,要适当而止。随着钱龙锡面见崇祯皇帝,吏部重新给其恢复官籍,和上任,这件事情就彻底的过去了。而朝廷。却是议论着由周大虎带着精锐南下中原,彻底荡平流寇动乱和各地匪患。其中以兵部尚书杨嗣昌最为积极。他是主管的,第一责任人。这个提议崇祯皇帝和大臣都是支持的。现在有所争议的,是周大虎以什么名义,领兵前往中原剿贼。现在朝廷内阁和军机处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前例。就以这次辽东的加衔方式继续沿用。另一种就是孙承宗提出来的,择一人拜为大将,授予假节钺,节制剿贼各路诸军以及当地地方文武。假节钺是什么意思?就是代表皇帝的出征,凡持节的文臣武将,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行使相应的权利。而且在作战时候可以先斩后奏,自行出兵,不用受到请示。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并拥有斩杀节将和有关文武,以及临时任命将领和地方官员的权力。这种假节钺权力很大,但风险也是很大。一旦行使权力斩杀文武官员或者任命一地临时官员,事情期间不会有事,但往往会有人事后多少年,都会有人以此弹劾。成为一些想出名的官员不断攻击的对象。事情的麻烦在后面。早就对中原乱局失去耐心的崇祯皇帝,略一思考,就采纳了孙承宗的意见,准备择日筑坛拜将,授予周大虎假节钺。但很快就收到了还在休假的周大虎的辞授假节钺的上疏。其中理由就是此权力太大,一不小心就会惹来争议,有损朝廷和皇帝的威严等等。崇祯皇帝只是批了十几个字“朕相信你,勿忧后来之事。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看着这几句,周大虎没法再说了,上疏愿意接受。……崇祯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大明京师效外。良辰吉日。早已经准备好的高台,还有各种旗帜迎风飘扬。国之大事,不可马虎。崇祯皇帝仪式前三天就开始沐浴斋戒。八七七今日吉日。拜过太庙祖先后,乘车前外拜将台。此时,在京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皇室宗亲勋贵等,俱一应到场。时辰一到,崇祯皇帝登上高台,对天、对列祖列宗讲话,随后周大虎也一步一步登上高台,跪地接受崇祯皇帝的赐予节钺。君臣之间一番交代和表态后。拜将之礼成。在众望所归之下,周大虎带着崇祯皇帝刚刚授予的权力的象征节钺,翻身上马,前往三十里之外军队临时军营所在,领兵出征进剿中原。这次不同往日,周大虎还征调了漠南、归化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各部骑兵两万余人,随军出征。由于周大虎在广宁之战的大胜建虏,事情很顺利,一声令下,便纷纷率军而来帐前听令。这就是军威,这就是实力的无形作用。出关的五万大军战损,已经全部补充完毕。七万人马,其中马军五万,步军两万,随军民夫两万,共计九万余人,浩浩荡荡,军威威严,一路开始南下。沿途,周大虎并不急于立即赶到中原一带。而是行军到一路一地,就会召集地方官员,听取当地的贼寇情况,并出兵给与剿灭或者捉拿归案。加上周大虎纪律严明,对部伍严力约束,也不扰民,沿途清缴土寇流匪这一行动,得到了各地当地官府的热烈欢迎,也是帮了他们大忙。顺天府、保定府、真定府,他还派出了虎大威领五千骑兵,到一旁的河间府帮助所在的卫所兵马清剿土寇流匪。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与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这里是周大虎父亲领兵所在驻地,土寇流贼几乎没有。加上这里进行了改革,处处都勃发着生机,一片欣欣向荣。也因此,从河南等地涌来了大量流民和逃难之人。周远山和巡抚杨中玄也特意赶了过来,将这一年多收集的中原之地的情况资料,交给了周大虎。询问了一些这新的河北镇改革情况和民生,商谈了一些事情,停留三日后,大军开始继续南下进入河南布政使司。……河南。东接南直隶、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广。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也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流贼土寇你来我往,受到兵祸的牵连也最重。为了自保,当地百姓民众纷纷结寨筑堡,打造兵器盔甲,进行自卫。当地官府能力有限,也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