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伐清与殖民 > 156章 吴甡/陈奇瑜

156章 吴甡/陈奇瑜

    吴甡已经被大赦,并官复入阁之前的兵部左侍郎,陈奇瑜也官复兵部右侍郎。

    如今两人以左右侍郎的身份随军,其实两人的军事能力都要比此时的兵部尚书侯询强,不过两人性子也更要强,特别是吴甡。

    再说如今免了两人之罪,重新启用,两人已经感恩戴德了,郑恩也趁机将两位都做出过成绩的前督师留在身边,互相学习一下。

    在身边没有合格的军师之前,两人就是最好的过渡期军师。

    军议到最后,没在讨论洪承畴是不是汉奸的问题,这个是不是汉奸,马上就天下尽知了。

    最后,一直没有发言的陈奇瑜看着郑恩,又看了看李邦华、曹友义等老臣,有些拘谨的说到:

    “大帅,那个,这个。”

    陈奇瑜一直没有发言,这刚开口,李邦华、曹友义等就齐齐看了过来,看那眼神,仿佛在说你陈奇瑜也敢说话?你老可是出了名为保全自己而坑队友的存在。

    这被李邦华等怀疑的眼神一看,陈奇瑜反而不拘谨了,反而唉声一叹,开口说道:

    “大帅,卑职虽未跟清虏交过手,但也知清虏出动了十万精锐,定是精锐尽出!

    听闻清虏每次出征都是后顾无忧的倾巢而出,如此看来清虏不过如此!”

    “狂妄!”

    李邦华小声的喝了一声,其实指挥舱就这么大,喝的声音再小,大家都听的到。

    不过陈奇瑜既然放开了,不再拘谨了,也就是想到了会有人跳出来说他的不是,是刚毅闻名的李邦华跳出来反而更好,因为李邦华是就事论事,是讲道理的。

    并不是某些“因为反对这个人,而反对这个人说的所有话”的、同党伐异、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窝里斗的人。

    想到这里,陈奇瑜还偷偷看了吴甡一眼,而吴甡仿佛知道他要靠自己一样,对上了陈奇瑜的目光,微微一笑。

    陈奇瑜不再多管,从进士如坐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升,直到位极人臣的时候,事业最巅峰的时候,眼看李自成被他围攻的节节败退、苟延残喘,因为心中放松了,就同意了李自成的乞降。

    还安排官吏安置这些投降的流寇回家务农,最终因为这一次的放松、心慈手软,而被一撸到底,又被发配边疆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卒子。

    从大半个明朝的总督,到一介配军小卒子,之后免了做边疆小卒子的苦,成了庶民。

    他陈奇瑜经历太多太多,起起落落,什么大风大浪都算是经历过了,且做小卒子和庶民的日子都不好过。

    因为同伍、街坊邻居,都知道他陈奇瑜是卖队友保自己的人,关键还是队友被他坑死了,自己还没能保全。

    陈奇瑜说出这句话,完全是因为郑恩的复用之恩,说是监国复他为右侍郎的,可以他的名声,加上有能力让他官复原职又对他没有见解的,也就眼前的少年郑恩了。

    最少郑恩没有将对他的鄙视流露在表面,那就说明郑恩有可能没有鄙视他。

    加上官复原职对于陈奇瑜来说,就是再造之恩,是的,这再造之恩没有半分虚假。

    只要有官身,之前再是不堪,再是声名狼藉,最少普通人是不敢得罪你的,不像之前做庶民时,随便一个樵夫、农夫都敢往他家院子吐口水。

    这就好比历史上的某些朝中大臣,明明知道投靠宦官、太监,会声名狼藉,会在士林界成为士林们厌恶的对象,但依旧会有很多大臣去选择投靠宦官、太监,以谋取更上一层楼。

    陈奇瑜官复兵部右侍郎,堂堂兵部第三把交椅,正三品的朝中大员,放在崇祯年间,兵部侍郎下地方即可为督师。

    不管他陈奇瑜名声如何,最起码表面上的尊严还是要给的,他陈奇瑜只要官位还在,也再也不用担心那个樵夫卖完柴之后,故意绕道,假装经过他府上,就为朝他家院子吐口水了。

    陈奇瑜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能报郑恩再造之恩最好,不能报,那怕像侯询一样做个充数的“橡皮图章”,都是可以的。

    郑恩不知道陈奇瑜心中所想,不过不要紧,日久见人心,早晚会知道的,只要他陈奇瑜没有恶意。

    不过现在看来,陈奇瑜明明知道会被讽刺,还要挺身为自己提议,说明还是记得自己的恩情的,这就是好事!

    郑恩表现的很是尊重陈奇瑜这位老臣:

    “陈侍郎,我师父就是这直脾气,您别见怪。”

    陈奇瑜直摇头,李邦华都是好的了,他哪敢见怪,倒是郑恩这般礼待,让他心中更加感激。

    只听郑恩又道:

    “陈侍郎所言不假,诸位稍安勿躁!”

    后面一句是跟李邦华说的,郑恩正色的继续道:

    “正如陈侍郎所言,单从清虏每次应对我们大明边军,都是倾巢而出,表面上看起来很是生猛。

    可实际也体现出来清虏外强中干的一面,只是清虏的强势因为一次次的大胜,而掩盖住了本就不明显的‘中干’部分。

    清虏为何每次都倾巢而出?

    因为他输不起,或者说阶段性的失败可以,但战役最后的胜利必须是他们。

    因为,一旦最后的胜利者是我们大明,哪怕只有一次战役的最后胜利,清虏国力都要直接降低一半!”

    “嘶~”

    指挥舱全是倒吸凉气的声音,如果这话是陈奇瑜说的,早就有人出来喷了,但郑恩说的,在场除了李邦华,还真没有人敢。

    而李邦华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无故放矢,所以更想听听郑恩的下文,毕竟他对军事的了解也是有限。

    “可惜,自毛文龙大帅被斩、最后的戚家军又被放弃在大凌河以来,大明对清虏阶段性的胜利虽少,但也有。

    可惜,一次战役最后的胜利都没有,眼睁睁的看着清虏一次次的入关,之后满载而归却无可奈何,最后让清虏发展壮大。”

    “那是因为我们大明的敌人不止是清虏。”

    李邦华说话了,看那样子更多的是为大明而无力辩解,而不是为了反驳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