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合伙人 > 第六百零六章 养寇自重吗?

第六百零六章 养寇自重吗?

    “报……”

    一骑飞奔而来,人马未至,声音便先一步传来。

    在多尔衮身前十丈开外,探子勒停战马,翻身下马急冲至近前,单膝跪地的汇报道:“报摄政王,明军蒙古各部先锋军离我部不足一百里。”

    多尔衮眉头微皱,一旁的多铎神情不耐的道:“蒙古各部,一群土鸡瓦狗耳,给我两千兵马,我屠尽这群反贼。”

    多尔衮看了看多铎,他感觉自从大清灭亡后,多铎的性情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变得更加的激进了。

    不过,多尔衮也能理解,因为他和多铎都已经知道自己的家人在盛京被攻陷的前一刻,都被阿济格这个亲兄弟给屠戮一空了。

    家破国灭,经历这般重大的打击,性情大变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他不知道多铎的另一个切身之痛,不然就更能理解了。

    但他还是摆摆手道:“不可意气用事,击溃蒙古各部不是我等目的,对明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先渡过额尔古纳河再从长计议。”

    多铎虽然已经变得桀骜不驯,但是对多尔衮的话还是比较听的,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没有反驳。

    “再探。”多尔衮对跪着的探子下令道。

    “嗻……”探子立即应令而去。

    随即,多尔衮不再耽搁,立即率领万余精骑继续北上,准备渡过额尔古纳河。

    毕竟眼下这些兵力,基本上是满八旗最后的大部分精锐了,他可不想轻易的消耗掉。

    但是,明军追得太急了,他知道自己也不能一退再退,所以准备以额尔古纳河为第一道防线。

    一支军队可以战败,但不能失去敢战的勇气,如果明军要强行渡河,他决定在河对岸进行强力阻击。

    我多尔衮虽然经历了惨痛失败,甚至导致大清的灭亡,但并没有彻底的被明军打得丧失信心。

    不然的话,也不会苟延残喘到现在了。

    在多尔衮率部刚渡河不久,由察哈尔部率领的蒙古各部先锋军八千余骑便赶到了额尔古纳河南岸。

    北岸,多尔衮的满八旗列阵以待,双方隔着百丈宽的河面相望。

    这是自满清灭亡之后,曾经的奴才和曾经的主子第一次会面。

    不过,曾经的奴才明显翻身了,特别是察哈尔部,向着对岸方向,肆无忌惮的做着各种挑衅,惹得不少满州兵怒不可遏。

    而科尔沁、喀喇沁等以前通过联姻、利益捆绑而与满清很是亲近的蒙古各部,则是五味杂陈。

    没想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摄政王,已经如此落魄了,面对蒙古各部的追击,都只能望风而逃。

    对这些曾经奴才的挑衅,多尔衮懒得理会,他的主要对手也不是这些人。

    双方都没有远程攻击的武器,蒙古各部也没有渡过的船只,更没有胆量渡河,所以双方隔着宽阔的额尔古纳河对峙了一天两夜。

    至第三天中午,周遇吉才亲率勇卫营万余骑风尘仆仆的赶了过来,得到消息的多尔衮立即严整以待。

    不过还好,周遇吉这支轻骑也没有携带火炮,所以多尔衮便没有将部下过于分散,但还是派出了大量游骑沿河岸巡查,以防明军从其他位置渡河迂回。

    可是,周遇吉没有急着渡河,反而命人打着白幡,驾驶一艘搜罗来的小船,向着对岸行去。

    看着向己方缓缓靠近过来的小船,多尔衮眉头微皱,淡淡的自语道:“来劝降吗?”

    多铎冷哼一声:“白费心机,我等若要投降,何须等到现在?不如斩了来使,让这些明狗知道我大清永不言败。”

    多尔衮平静的道:“先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

    等那艘小船靠岸之后,十多个满州兵冲上前去,第一时间将小船扣押,并凶神恶煞的将三个明使带到了多尔衮身前。

    多尔衮都懒得下马,直接居高临下的问道:“尔等所为何来?”

    为首的中年人不卑不亢的道:“我等为和睿亲王议和而来。”

    听到这话,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皆是一惊,因为这和自己预料中的完全不一样。

    周遇吉率领十万大军,来势汹汹,需要和自己这万余人议和吗?

    不过,多尔衮还是不动声色的道:“议和?怎么议和?说说你们的条件。”

    那人立即说道:“石勒喀河以东,鄂嫩河以南为我大明的疆域,不可侵犯。”

    “只要睿亲王率部退出此地,并承诺永不侵扰,我们双方便井水不犯河水。”

    多尔衮心中再次一惊,但他假装不悦的道:“还有何条件,一并说出来。”

    那使者却是回话道:“仅此而已,无其他条件。”

    多尔衮本能的抬眼看向河对岸勇卫营的中军位置,好一个周遇吉,他已经基本猜出了周遇吉的用意了。

    如今,周遇吉已经是辽东掌握权柄的第一人,地位就算不如当初的李成梁,也不逞多让了。

    明国这些边关大将,想要保持自身的地位,并被朝廷倚重,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养寇自重。

    对周遇吉来说,消灭大清的残余势力,对他并没有多大好处,甚至还可能被朝廷削减,甚至是收回手中兵权。

    留着,反而有不小的用处。

    想通了这层关系,多尔衮心中冷笑,但表面上还是不满的道:“石勒喀河距此五百里之外,想让我大清精锐不战而退五百里,不可接受。”

    “周遇吉若真想议和,那就拿出诚意来,就以眼前这额尔古纳河为界。”

    没想到,那使者却是毫不相让,直接回道:“不,就以石勒喀河、鄂嫩河为界,这是最后的底线。”

    “若睿亲王不能接受,那我们双方只有一战。”

    因为知道周遇吉想养寇自重,所以心里肯定不想真的消灭自己,多尔衮的心里也就更有底气,也丝毫不退让。

    双方谈判无果,几个使者便返回河对岸,多尔衮也没有阻拦。

    接下来几天,双方针对议和的事情又有多次接触,最终周遇吉做了一些让步,但不是在地界上,而是承诺可以将多铎出嫁的两个女儿及其家人归还。

    这两个女儿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是因为她们当时已经出嫁,不在王府内,所以才逃过了阿济格的魔爪。

    几次接触下来,多尔衮也知道,周遇吉恐怕无法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了,很可能也是为了给明国朝廷好交待。

    再强势逼迫下去,双方真的发生大规模战斗,对满八旗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一旦战败,各方面的损失只会更大。

    其实,以石勒喀河和鄂嫩河为界也不是不可接受,毕竟这两河距小海也有着一千五百里开外的距离,暂时还威胁不到小海的安全。

    既然周遇吉主动退了一小步,给了颜面,多尔衮便不再坚持下去了,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