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明一步一步走入长乐驿,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他,也认出了他,等到高明步入长乐驿正堂之时,留在长乐驿中的满朝文武,脸色那叫一个精彩。
前文说过,能够参见常参朝会的,不是大唐五品以上,就是“简在帝心”的官员,别看大唐官员千千万,他们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唐中枢,而身在“大唐中枢”的这些官员,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耳聪目明之辈,别的不说,只要一看那一双狭长的双眼,就知道了眼前这位高大年轻人的身份。
高明!
谁不认识啊!?
九岁登金殿,六年一进士!
不敢说是天宝年间享誉朝野的监察御史,起码也是近几年一颗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
最关键的,人家乃是堂堂的“白面小三郎,淮南大少爷”,乃是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
你就算不想跟高明,不想跟他背后的淮南发生联系,你也得认识人家,要不然的话,就冲谢三郎和高明师徒那“睚眦必报”的名声,不经意间得罪了人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要是寻常时节,高明露面,这满朝文武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跟他打个招呼、混个脸熟呢。
但是,今天,不行。
为啥!?
别忘了这是哪,也别忘了满朝文武上这儿干啥来了!
他们是来给安禄山送行的!
至于安禄山和谢三郎之间啥关系,还用多说吗!?
死敌!
虽然没有逼得满朝文武旗帜鲜明地“站队”,不至于立场鲜明地区分什么“挺安派”和“挺谢派”,却也容不得多少人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
毕竟,人家两位都位高权重,你给安禄山送行,上赶着找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打招呼,这不相当于一个大嘴巴抽在安禄山的脸上吗?他一个胡人,在天子给脸面的时候就敢得意忘形,你觉得他如果真把你的名字记住了,难道就会学学人家谢三郎的“睚眦必报”?
在场的,都是人精,说实话,真犯不着给自己找那种麻烦。
同时,不给自己找麻烦,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人家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突兀地出现在长乐驿,你再嘻嘻哈哈地跟安禄山喝酒,难道就不怕人家高明给你记在小本本上,一封信送到淮南扬州,真当人家谢三郎“睚眦必报”的名声是说着玩的?
所以,在高明一步一步走入长乐驿的正堂的时候,原本喧嚣热闹的场面,竟然一时之间冷场了!
冷场归冷场,不过是没人谈笑了而已,倒是有不少官员都两眼放光,死死盯着高明和安禄山。
这是准备看热闹了!
他们也没有想到,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竟然会出现在长乐驿之中,就冲谢三郎和安禄山的恩怨,高明就不可能是来给安禄山送行的。
不是送行,高明来干啥!?
闹事!
几乎第一时间,很多官员就想到了这么两个字,嘿,好啊,倒是要看看这位九岁就敢在金殿上怒斥李林甫的“淮南大少爷”,该如何面对安禄山这个东平郡王!
当然,也有很多官员都面色凝重。
这是心忧国事的有识之士,俗称,明白人。
在这些明白人看来,现在的大唐,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这样的盛世,固然是朝廷上下一众官员努力的结果,却也如何都绕不开两个人——谢直和安禄山。
正是谢三郎改盐法、开海贸,才能为大唐盛世不断输血。
也正是因为安禄山镇守边疆,才能让大唐盛世歌舞升平。
实打实地说,二者,功不可没!
但是,好巧不巧,这二位,乃是生死仇敌!
不知道多少人心忧不已,甚至有的人还想出面帮着劝解一二,最后却也都无疾而终。
为啥?
劝安禄山,这胖子直接脱衣服,一转身,两条长长的刀口,如同两条毒蛇,就爬在人家安禄山的后背上。
劝谢三郎,人家直接冷哼一声,一扯袍服,左肩之上,箭伤在目,距离心口,不过三寸!
这他么还咋劝!?
都是要命的伤!
谁的脸面,还能比人家自身的性命值钱!?
在这种情况下,再觍着脸去劝解,那都不是劝架去了,那就是欺负人去了——你这不是没死吗,事情翻篇吧?——一句话说完,安禄山也好,谢三郎也罢,不当场抽刀子剁了你,就真算你命大!
事实上,即便是心忧国事的明白人,都觉得,人家俩人,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就已经很是克制了,要不然的话,安禄山统领幽州、河东两个方镇,谢三郎统领淮南方镇和扬州舰队,这俩人要是真不管不顾地开战,别的不用说,大半个大唐就得让他们两个给打烂了不可!
这些明白人,纵然不愿意,也不得不承认,大唐能有天宝年间十多年的歌舞升平,都是人家两位相忍为国的结果,不管私底下如何的暗流涌动,起码在明面上,还维持这一种脆弱的平衡——
淮南进奏院,从来不搭理幽州那边的事儿……
安禄山身边的人,见到淮南两个字就绕着走……
双方人马,都把对方当空气。
相忍为国到了这种程度,夫复何求!?
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结果,今天,谢三郎的开山大弟子,高明,直接出现在了长乐驿,出现在了安禄山的面前,而且看这架势,就来者不善,这就不得不让那些明白人心忧不已了。
难道,维持在安禄山和谢三郎之间的脆弱的平衡,终究要被打破了吗?
带着这种担忧,明白人们,也把目光投向了高明和安禄山。
终究,还是要看看高明,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却说安禄山,正和李林甫、王鉷两个人聊天呢,突然感觉到四周安静了下来,特别突兀,转头一看,正好看到高明。
说实话,安禄山不认识高明,一看他身上的青色袍服,就想发怒,却马上就反应了过来,正所谓面带猪像心中嘹亮,他安禄山就算得意忘形了,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别看高明一身八、九品官员才穿的青色袍服,但是就凭他一言不发地走过来,就能压迫这满朝文武闭口不言,这就不应该以品级来品论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