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南宋能网购 > 节102 多铆蒸钢版支架坦克

节102 多铆蒸钢版支架坦克

    节102

    从古至今,武器的研发都是在做取舍,即便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如此。

    攫欝攫。用最常见的战争武器做对比就可得知,在中原大地上比较流行的是长矛、朴刀,而其他类型的武器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还是这两种。

    至于原因很简单——为了破盾、破甲。

    中原王朝一直都非常富裕,甚至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重骑兵、重步兵,其中刀的极致就是陌刀——一种外形已经不可考的、专破骑兵的双刃长柄兵器。

    其威力大到有“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的描写,可以说是当时冷兵器战争中的王者。

    根据历史记载,陌刀的用法应该类似大斧或是斩马刀。

    只是大斧和斩马刀是劈砍,而陌刀则是因为双刃的关系可以没有收回的动作而做左右挥砍。

    想象一下无数强壮如牛的重骑兵迈前一步左挥,再前一步右挥……同样一击能打出扇面攻击,而整个战线上这刀刃如林的左右挥砍,被扫中者可不是“人马俱碎”嘛!

    而对于陌刀这种重兵器中的王者来说,它本身其实并非能够吹毛断发的神兵利器,相反它是比较“钝”的,刃面开的是大角度的斧刃……只有这样的刃面才能够历经沙场而不崩口,毕竟锋利的薄刃无法持久是众所周知的事。

    陌刀从诞生起就是为了对付重甲的敌人而存在的。

    &#21434&#21437&#32&#31508&#36259&#38401&#32&#103&#111&#97&#102&#111&#116&#111&#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同样的,造价低廉、使用简单,能够大规模的被装备的长矛也同样如此。

    中原上的战争着甲目标太多,以至于最基础的普通武器也要考虑破甲的需求……

    所以,锋利这种东西,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屠户的专属,即便是起义的农民优先考虑的也是使用长矛,若是没有长矛那么农具也凑合……反正是不会考虑薄而锋利的刀剑的。

    巘戅笔趣阁戅。锋利薄刃,只适合用来砍无甲单位。

    而在战争烈度较低,除了大将之外很少有着甲单位的日本,薄刃就有了用武之地——所谓武士刀就是在这种思想下诞生的,而其原型并非唐横刀,而是更早的隋刀。

    唐横刀与隋刀是直系血脉,但这种追求锋利和劈砍的武器在铠甲遍地的中华大地上终究无法成为主战兵器,最后只能成为文人身上的装饰品。

    所以在实战性上来说,可能隋刀还要更强一些,而唐横刀的装饰性则更强一些。

    而日本的武士刀虽然也有隋刀的血统,但由于在自己那个封闭的大陆中不断迭代进化的关系,渐渐的进化出了自己的特点,与其表兄唐横刀已经颇为不同了。

    相较于陌刀之类的中华战争武器的巅峰,武士刀作为日本冷兵器的巅峰也是因为当地环境这才慢慢汉化而成的。

    在日本,一套铠甲那可是非常昂贵的,甚至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而后人也因为铠甲的珍贵这才一代代的将其精心保存下来。

    相对的,在中华大地上,铠甲虽然很贵但说到底这只是一种消耗品……

    态度的不同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后世的传世程度,这并不说明日本的铠甲比中国的强,只能说明他们不怎么用而已。

    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铠甲和后世的汽车很像。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小众型号要么修起来贵、要么用起来不舒服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而只有销量大的量产型号才在省油、舒适以及成本等各方面上做得更均衡一些。

    这当然也是一种取舍。

    也正是因为古时候的日本其战争多少是村镇级别的过家家,所以无甲、非铁甲的单位异常的多,这才导致了专门砍肉的武士刀在日本大行其道。

    所以无论是陌刀也好、日本刀也罢,都是最适合当时的战争形势而产生的武器,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

    当然硬要关公战秦琼的比一下的话……别的不说,日本刀若是放到中华大地上这种战争烈度里很快就会卷刃折断。

    所以说,无论是武器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而想要适合,那就要做出取舍。

    就像刀的开刃方法一样,想要坚固就不会太锋利,想要锋利持久性就低,这是物理法则造成的。而只有基础科技的进步才能让这两个条件共同进步。

    不巧的是,肖恒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在肖恒的时间线里,火炮经历了拖拽火炮——列车炮——自行火炮这样的一个并不算恰当的发展流程。而无论哪种技术路线,都是在机动性、易用性以及防护性上做出了妥协。

    而其中的自行火炮似乎是直接跳出来的一样一出现就有了防护力、机动性以及部署容易的特点……这都是因为后世强大的科技以及基础工业所堆砌出来的。

    可是对于肖恒来说,他现在连履带都造不好,如何才能在不增加车体重量的情况下大大增加车体结构的强度呢?

    至少别因为开炮把自己弄翻了吧?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在后世的技术之中,却的确有这么一种能够折中重量、防护力、机动性以及结构强度的发明——

    ——汽车起重机支腿。

    没错,就是吊车干活的时候伸出来的那四只液压“脚”。

    这样的结构会降低车轮的负载、增大力矩、调整整个系统的重心使其不会轻易侧翻……而这个技术就能完美的解决肖恒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现代自行火炮不需要这东西,那还不是因为基础技术发展太快了以至于光靠自行火炮本身的悬挂系统就能消化掉区区后坐力了!自然不需要累赘一样的支撑系统了。

    只有在技术有瓶颈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取舍……就像后世流行在某大论坛的一句话一样——只要推力够,板砖飞上天。

    风阻大?攫欝攫

    推力补。

    机动慢?

    推力补。

    载重低?

    推力补……

    基础工业发达的豪横之处就在于此。

    没有无敌的基础工业,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当样车改装完成的时候,看着它缓慢的伸出四条腿的样子,肖恒忽然觉得这玩意有点眼熟。

    坦克支架?

    或者叫支架坦克?

    这尼玛……

    为了携带火炮、弹药以及额外的支架系统,装甲车的钢铁装甲层再一次削弱了。

    但好在再怎么削弱,这毕竟还是钢板。这个时代的子弹和弓箭是不可能打穿的。

    与之前厚装甲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挨上一枪纹丝不动,一个微微有些变形……仅此而已。

    至于弓箭?

    没有弓箭能射穿装甲车。

    相较于这个时代的攻击力,在后世可能连装甲车都算不上的东西,现在按上火炮之后居然还真有些坦克的味道了。

    只是坦克头顶上时时刻刻冒着黑色的烟和白色的水汽,动起来转的是四个大轮子……而在坦克彻底展开之后,则像个四腿蜘蛛一样趴在地上,吞吐着白雾与黑烟。

    还别说,尽管肖恒并没有主观上的恶趣味,但实际来看这玩意的外形那叫一个蒸汽朋克!

    再加上肖恒他们目前并没有可靠的高强度焊接技术,所以这装甲车也多使用铆钉来连接各处的装甲……好么!妥妥的一个多铆蒸钢!&#21434&#21437&#32&#36861&#21727&#25991&#23398&#32&#122&#104&#117&#105&#121&#111&#46&#99&#111&#109&#32&#21434&#21437

    可以说这两带支架功能的坦克与这山、这水、这水墨画一样的江南风光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

    “呃,丑是丑了点,但能用就行。”肖恒如是自我解嘲道。

    “丑?哪里丑了?我看这小家伙美得很!!”王铁锤有些不满道。

    “呃……”肖恒挠了挠头,回头看了一眼王铁锤——什么时候这家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