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替汉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凌剑递君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凌剑递君

    陆逊见状胆子越发大起来,他继续说道,“走完逊以上说的那一步之后,君侯方可安心对付全柔。”

    “全柔虽然因为突然起兵占据了一定的先机,令其目前占据了一些优势,但在逊看来,平定他的叛乱并不难。”

    “若是柴桑不失,刘表的援军就无法进入丹阳郡支援全柔。

    那么全柔纵算席卷了丹阳郡,他依然处于君侯的包围之中,更何况如今他仅占据陵阳三县乎?”

    “君侯请看。”

    陆逊用剑尖指了指地图上的陵阳、泾县、宣城三县,说道,

    “这三县虽同处青弋江上,彼此之间通过青弋江可快速支援彼此,但这三县毕竟相距甚远。”

    “而这三县周围尽是君侯兵马,从整体来看,全柔若无外援,自他举兵那一刻,他实则已陷入死局。”

    陆逊语气之间尽是自信。

    他虽不在丹阳,但他仅仅从吴景送来的那封军报之中,就已然洞悉了丹阳郡的目前所有情势。

    他自少年起就闻名江东,但多是以操行与文学闻名。

    没有人知道,其实他心中最为自傲的,便是他自己的军略。

    陆逊说完后眼光不经意间扫到孙翊,这一下目光对视,让他又突地低下头来。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方才有些锋芒毕露了。

    无论他自认为自己军略有多优秀,但他毕竟年纪尚轻,而且他从来没有表现过他的军略过。

    不同于自己的是,在这厅中,有一位如今天下人公认的少年名将,而且这位少年名将还是他的主公。

    如今他踏着江东舆图执剑指点江山,一副豪情四射的样子,将全场的目光都吸引在自己身上,这既是孟浪的表现,

    又可称为不知好歹。

    当初孙翊让他起草檄文,目的在于这招既能让陆氏自绝于一部分江东士族,亦能借陆氏的名望为他的名声作保。

    同时可以将“二张逆案”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足以体现孙翊不单单像世人传的那般宽仁,在陆逊看来,这位少年英主的城府也十分深。

    城府深的人大多善忌刻。

    陆逊此刻有些担心他方才的举动,已经在孙翊内心中引起了不满。

    因此他面对孙翊的目光,低下了头。

    也因为心中的担忧,他手中握着的剑悄然间脱手,掉落在了江东舆图上。

    见到陆逊这番反应,孙翊愣了一下。

    这是何故?

    他方才正兴致勃勃的听着陆逊的分析,听的正入迷的时候却没了。

    陆逊现在突然一副受惊的样子,闭口不再言语,这让孙翊感到不满。

    就好像前世追更正到关键时刻,结果突然断更了???!!!

    孙翊从座位上起身,缓步走到陆逊身前。

    孙翊因为心中不满,脸上的脸色自然就不复方才那般温和。

    在他这样的脸色之下,加上他本身吴侯的气势,在他一步步从座位上走到陆逊身前时,整个厅中的气氛显得压抑又沉闷。

    孙翊与陆逊二人心中各有心思,导致目前厅中,形成了这种让人感到害怕的气氛。

    这可就苦了厅中的其他臣子了。

    方才他们也正听着陆逊的分析形势到兴头上,他们将低着的头都抬了起来。

    现在因为这样让人害怕的气氛,他们又吓得把头纷纷低下。

    不懂军略,就是这么悲伤。

    孙翊缓步走到陆逊身前一步处,看着低头不敢直视他的陆逊,他到现在也没明白陆逊为啥突然不说了。

    孙翊是聪慧之人,但他现在心神都牵涉在陆逊的平全之策上,对其他事的敏锐程度大大降低了。

    自然也就无法准确察觉,陆逊此刻心中的想法。

    不过没事,孙翊自有办法。

    孙翊伸出一只脚,挂起跌落在地的陆逊佩剑。

    随后他脚尖用力轻轻一抬,陆逊的佩剑就腾空而起,孙翊立即伸出一只手,精准的抓住了剑的剑柄。

    在凌空取到陆逊的佩剑之后,孙翊将剑递给了陆逊说道,“伯言分析丹阳形势甚佳,既知形势,当有破敌之策。

    但伯言又何故骤然闭口,不再言语呢?

    今孤凌剑递君,望君将心中良谋无有隐瞒,如数倒出,以慰孤求良策之迫心。”

    断更了的话,身为读者当然是要寄刀片。

    但现在孙翊身边刀片不好找,宝剑正好有一把,孙翊也就将就着用了。

    孙翊说的话和孙翊递剑的动作,让陆逊抬起了头。

    他本以为因为自己方才的表现,孙翊可能会生气的。

    孙翊见陆逊抬起了头,脸上的脸色也变得温和了起来。

    陆逊见到孙翊温和的脸色,又看到孙翊那殷切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孙翊没有因为他方才的表现,对其不满。

    相反的,孙翊很喜欢自己为他出谋划策。

    陆逊恭敬地接过孙翊手中的剑,朝孙翊一拜道,“谨遵钧令。”

    陆逊又开始持剑在江东舆图上,挥剑指点起来。

    这次他的动作更加从容,言语之间更为自信。

    他说道,“因我上面所说的情势,平叛全柔其实并不难,可用三路围攻之计。”

    “第一路,”陆逊用剑尖指着宛陵城说道,“吴府君新败,暂时不可冒进,君侯可命其收揽败兵固守宛陵。

    宛陵位处宣城、泾县、陵阳三县上游,宛陵不失,全柔不安。

    故而全柔后期,定会整顿兵马再攻宛陵。

    吴府君无须与其接战,只需紧闭城池,固守不战即可。

    因为只要吴府君守住了宛陵,就等于掐住了全柔的生路。

    而宛陵只要不丢,全柔的叛乱之势就会被遏制在三县之内,无法席卷丹阳。”

    孙翊点点头,示意陆逊接着说下去。

    随后陆逊将剑尖滑向吴县,继续说道,“吴县中尚有数万精兵,君侯可下令徐中领军率两万精兵由吴县出兵。

    经乌程、故鄣、怀安、宁国四县,直趋泾县,将其包围起来。”

    孙翊的目光随着陆逊剑尖的一路滑动,来到了那位于三县之中的泾县处。

    “泾县乃宣城与陵阳相互联络之枢纽,若将泾县包围起来,宣城与陵阳二城的联络将会断绝。

    最重要的是,徐中领军所率皆是精锐,又有两万之数。

    有这两万之数,足以包围住泾县的同时,将来自于宣城,陵阳两县的全柔援军尽皆击退。”

    “宣城、泾县、陵阳三县靠着青弋江相连,就犹如一条巨蟒一般,若只攻其一部,很容易受到其余两县的夹击与支援。”

    “而徐中领军率兵两万将泾县包围起来后,就等于将这条巨蟒拦腰斩断,令其首尾不能相连。

    首尾不能相连之下,待驻扎宛陵的吴府君恢复元气之后,其可再派兵攻打宣城,断其蛇头。”

    “至于第三路,可由君侯亲率大军北上,攻打全柔亲自驻扎的陵阳。

    君侯武功卓著,君侯一旦亲至,加上宣城、泾县两城被困,无法救援陵阳,陵阳城中必然震荡。

    守城自古守的便是人心,若人心动荡,无论城中有多少兵马,将其攻拔下来都不会是难事。”

    “除此之外,君侯可命吴府君与徐中领军在青弋江旁设立烽火台,五里一台,绵延千里。

    待三方合围之势形成之后,届时三方可借助这烽火台之便互相传讯。

    若宣城出兵南下救援泾县,吴府君可点燃烽火提醒中领军,中领军便可提前设好埋伏,围点打援,反之亦可。”

    “三方合围是主谋,乱全柔叛军人心,断全柔叛军大势。

    围点打援是次谋,击敌人之兵于无形之间,削弱叛军兵力。

    主次相辅之下,全柔之乱,可计日而定!”

    陆逊终于说完了他整体的平叛策略,孙翊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个陆伯言!”

    孙翊心情激动之下,接过陆逊手中的长剑,他说道,

    “善。”

    “孤就用伯言之计,将那全贼活活困死在陵阳城内!”

    说完后,孙翊将剑狠狠地扎在了舆图上的陵阳城上。

    陵阳城,瞬间被扎出了一个大洞。

    ...

    在采纳陆逊的献策之后,孙翊当即手书两封手书,一封发往丹阳,一封发往吴县,令人连夜快骑送出。

    而孙翊本想当日动身,却因为天色已晚打消了这个念头。

    夜间行军虽不是不行,但始终是不便,所以孙翊打算第二日一早再率军北上。

    但陆逊在献策中说道全柔会投诚刘表,对于这点孙翊也觉得很有可能。

    在这点很有可能的情况下,陆逊提到的派遣将领支援柴桑一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从其他地方调兵到柴桑来不及,柴桑在豫章郡内,本来让孙贲前去支援最好最快。

    但豫章郡距离荆州最近,兵马大都各有镇守要务,如果贸然抽调兵马的话,会留下隐患。

    因此孙翊考虑再三之后,决定从镇守庐陵的兵马中,抽调三千前去支援孙皎。

    至于统兵将领嘛,孙翊也想好了——那就是派陆逊去。

    在孙翊对陆逊宣布他的这个决断之后,陆逊颇为惊讶。

    他没想到他刚投奔孙翊,就会被孙翊委以如此重任。

    陆逊下意识的就要推辞,孙翊却拉住他的手说道,“今日你持剑为孤指点孙家山河,孤希望你也能持剑为孤守卫孙家山河。”

    孙翊的这句话透露出,对陆逊的浓浓欣赏之情及信重之意。

    这让陆逊感动不已,他也不作推辞,当即应下了这个任务。

    在整点好兵马之后,因为担忧柴桑局势,陆逊决定率军连夜出发。

    ...

    临近深夜,西昌城门早已紧闭。

    这时候在西昌城外五十里处,有一红衣将领正在骑马快速地朝西昌而来。

    他就是在听到全柔造反的消息后,从吴县日夜兼程赶来庐陵郡寻孙翊的周瑜。

    公瑾千里寻君,只为二字——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