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他改变了大明 > 67.户部整肃计划

67.户部整肃计划

    在秋收结束,朱皇帝也难得地再次召见了几位大佬,听取内阁和户部有关秋粮征收的报告。

    汪应蛟此时手头上已经有了今年的税收预估情况。

    “启奏陛下,今岁无大灾,各地秋粮收成应当可以保证。如下几处州县”

    “今岁岁入,可足国用?”

    “回陛下,有抄没福王与阳武侯的家产补足太仓缺口,岁入应当足用。”

    朱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一脸赞许地说道:“汪爱卿辛苦了。”

    这位户部尚书,朱皇帝还是大体满意的,尽管这位不是个海瑞那样的清官,但他收点银子,也主要是打点内阁几位大佬用的,个人生活上并不奢侈,置田也不多,做事也极为用心负责。

    这两年,这位更是在学习借贷记账法,还准备在户部推行。

    不过,这位尚书显然也是对户部那些胥吏的节操下限估计不足,他想在户部推行新的会计方法,一直都被胥吏们用各种方法搅合,根本没有一点进展。

    就是现代,政务官被事务官坑得不要不要的时候也多了去了,更何况是封建王朝的这帮政务官。朱皇帝自然不会因为这点事,而觉得汪尚书无能。

    汪应蛟这个人,不管在哪,为官一直都努力地在做事,抚恤百姓,兴修水利,在北直隶努力推广水稻,可以说颇有政绩,也很有能力。

    对户部那帮滑不留手的胥吏,朱皇帝也是亲自出手整治了一小批,抓了几个典型,杀鸡儆猴之后,这些胥吏就收敛了不少。不过人才培养不到位,他也没法将户部中那些不老实的胥吏全都干掉,那样政权都没顺利运作了。户部是朝廷所有部门中编制最为巨大的一个衙门,事务极为繁杂,专业性极强,靠临时调一批人进去,根本不顶用。

    为这个事,朱皇帝和汪应蛟商量过。

    两人合计着,早就定出了计划。

    户部都为此拿出了一笔银子,通过各处士绅,从各地招募了一大批的账房。让他们一边学习借贷记账法,一边也在用户部的各种公文实习,已经培养出了不少勘用的事务官。

    这批会计学员们,花了足足两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把户部的一些陈年旧账,和时下的账目都核算了一遍。

    唯一让汪应蛟感到奇怪的是,皇帝培养的会计人才数量似乎有点多。

    汪应蛟当然不会知道,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皇家产业需要的会计人才缺口有多大。

    不止如此,朱皇帝还准备往东厂里塞一大批的专业会计。他给东厂的定位,以后会越来越倾向于廉政公署,查账当然是必备的技能。

    待叶向高退下后,朱皇帝把汪应蛟留了下来。

    “汪爱卿,朕先前告知你的事情,很快便可以开始。”

    汪应蛟闻言,脸上露出了纠结的神情,顿了一会才开口说道:“皇上圣明,此番定要将这批贪官奸吏一打尽。”

    “汪爱卿切记,此事万不可走漏了消息,也不可手软。国家财计如此艰难,正是多了这许多的硕鼠。若不能将此辈一打尽,重整法纪,社稷倾覆也只在旦夕之间。”

    皇帝这话说得很重,汪应蛟立刻就把心中那点退缩的念头抛掉了,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不听我的,就是要颠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哪里还敢反对。

    “臣谨遵圣命。”

    这两年多来,被手下的胥吏坑了不止一次,暗亏吃了一大堆,这位户部尚书早就是恼怒异常,他现在巴不得把整个户部衙门的胥吏都清理一遍。

    让汪应蛟稍微有点纠结的是,这一次,很明显的,皇帝可不是要他只是清理一批胥吏,户部里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也一样在清理名单之中。

    要干掉一大批的文官,多少会让汪尚书脸上有些挂不住,也会让这些人的朋党对他群起围攻。

    好在,最近一年,吏部尚书周嘉谟的遭遇,让汪应蛟吃了一颗定心丸。汪应蛟可是很清楚,那位吏部天官,从京察开始,得罪的官可是比他清理一个户部多了很多倍,这大半年来,几乎所有派系那么多官员的明枪暗箭,都没能伤了周尚书一根毫毛。

    有个看上去英明神武无比的皇帝罩着,汪应蛟这种还比较正直的官员,自然也敢放开手脚做事。

    当然,这不是朱皇帝真有那么英明神武,如果他没有外挂,众口铄金之下,他也难免会怀疑周嘉谟。周嘉谟这个人,能一路官运亨通地升上来,当然也不是海瑞那样的圣人,那些攻击也不全是捏造。

    不过,只要周嘉谟现在不犯大错,对于这种愿意赌博投靠当孤臣的官员,他当然是要死保的。眼下这么个环境下,有能力做事,也愿意做事的官员,实在是不多。

    天启三年的秋收,很快结束,各地上报的灾情,和去年差不多,总的来说还算是个平年,各地收成虽算不上有多好,但也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徐淮一带的河堤经过加固,也算是没有决口。

    这一年里朱皇帝也没闲着,在他督促下,吏部和都察院总算是完成了对天下各州县依旧在加征辽饷地区官员的处理,一大批的人都被剥夺宦籍,少数特别恶劣,不是被胥吏欺瞒,而是自己做主继续收辽饷的,则都被重处,统统被判了死刑。

    好吧,这会不比国初,对那些管不住胥吏的无能县官,也没可能严肃处理。剥夺宦籍,还是皇帝三番五次施压的结果。

    今年马马虎虎的收成和光复辽东的喜讯,让大明看起来又能过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

    不得不说,大明的百姓真是统治者们最欢迎的奴役对象。朱皇帝不过是真正免去了辽饷,就让大部分的百姓们都发自内心地觉得,当今是真圣天子。

    不过,朱皇帝明白,这样的平年,今后不多了。

    朱皇帝之所以急冲冲地要对勋贵下手,除开这帮人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以及眼红他们的家财之外,自然是看上了这些勋贵们手里的庄田。

    北直隶土地兼并,主力不是士绅,而是勋贵和外戚。大明的勋贵和外戚,占据的庄田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5万顷,外戚又没啥实权,占田规模当然是没法和这些很多传承超过200年,掌握着京营和京卫诸多权力的世袭贵族比的。

    北直隶远超其他地方的土地兼并,让农民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生产积极性,还导致不少田地抛荒,进一步扩大了粮食缺口,千里运粮在各方面上的巨额损耗,也导致大明背上了极为沉重的负担。

    干掉这些勋贵,北直隶的农业潜能才能得到释放。

    为了配合整治勋戚后的北直隶治理,朱皇帝在年内,陆续将那批被他调动到徐淮的能吏全都调回了北直隶。

    李邦华升任顺天府尹,淮安知府曾樱调任保定知府,徐州知州刘铎署河间知府,徐州管河同知林日瑞署真定知府

    这期间,他又发现了一批能力不错的县官,也都补充到北直隶各州县。这帮人虽说未必个个都清廉,但起码有一点,办事能力是不差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