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他改变了大明 > 7.封赏

7.封赏

    战事告一段落之后,东江镇的组建也随即被提上了日程表。

    到了七月下旬的时候,算上改造原有的火绳枪,兵杖局终于赶制出四千多只遂发枪,并全部列装部队。

    在七月的时候,朱皇帝下达了命令,组建了个临时性质的编制中队,以孙祖寿为第一中队队长,李卑为副队长,贺虎臣为第二中队队长。

    这几个月的训练中,新调入的武将孙祖寿和贺虎臣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了统领一个暂时命名为中队编制2200人的资格,李卑表现突出,也获得了一个副队长的职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勇卫营第一批老部队,初步训练已经全部完成,随时可以调到东江,补充进新军。只不过,东江新军的组建,今年算是没戏了,辽南那些海岛,不少要封冻。

    冬季封冻,海上也不会再出什么问题,朱皇帝很快就下令让沈有容进京。

    海上封冻了,陆地上却是还可以打仗的。对于鲁省那个闻香教,他已经忍了不少时间了,现在也正是彻底解决的时候。

    在九月初的时候,登莱总兵沈有容亲自将俘虏的两百多鞑子押解进京。

    官员们很快把俘虏们套上枷锁,在京师人最多的街道上展示了一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接下来的安排非常关键,朱皇帝觉得有必要和沈有容面谈一次,同时他也希望沈有容来看看勇卫营训练的成果,稍微熟悉下他将带领的队伍。

    沈有容进京前,文官们商议的封赏就已经决定好了。

    与以往一样,这一次的封赏,和另一时空后世的表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领导名字排在第一位,第一排的是和这次胜利没有一毛钱的内阁大学士们,接下来是熊经略和陶巡抚,沈有容的名字只能排在第四排。

    风气是如此,按照惯例倒也不是真无节制的滥赏,奖赏给领导们的只是小头,只是一点加衔和银币之类不值钱的东西而已,真正得到重赏的还是下面的武将。

    给沈有容的封赏还算是不错,官衔升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荫一子世袭没实职的正三品指挥使职位,授予他一般情况只有辽东总兵才有的征虏前将军印,让沈有容成为地位高于鲁省总兵这种普通总兵的挂印将军,只是实职还是登莱总兵。

    沈有容的其他手下,也各有封赏。

    这一次出了不少力的崇明沈家,也获得了奖赏,沈廷扬获得了免试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资格,皇帝还写了副字送给沈家。

    这一串奖励中,沈有容的封赏,又让朱皇帝想起来一个让他头疼的冗官大问题。大明此时有官身的文官不过两万多人,当然算不得冗,反而有点少,冗官主要是武官,此时武官足足有八万多。皇帝滥赏给文官的其实不算多,这种军功世袭武官才是大头。

    登基以来,也有官员提这个冗官,不过皇帝问了问内阁的意见,发现没人敢支持,也就彻底死心。

    把走过场的封赏搞完,朱皇帝很快直接在勇卫营的大校场上召见了沈有容。

    例行的场面话说完,朱皇帝看向今日在校场上集结完毕,正以中队为单位摆出两个方阵的勇卫营,志得意满地问道:“老将军,不知朕的这只勇卫营如何?”

    沈有容看了看,一脸严肃地答道:“训练有素,可称强军胚子。”

    “将军好眼力。今日朕召见将军,是希望明年以后由将军来统帅眼前这些兵。”

    沈有容闻言,很快把刚才那点小不快抛到了一边,立刻陷入了狂喜之中。

    这只军队的操典,他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在研读,虽说对一些具体布阵方面的内容不敢确信,但对于该如何行军和安营扎寨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推崇的,大半辈子都在军中,联系自己以往的经历,他对这些细节的作用还是很清楚,这部名为《步兵操典》的兵法,光是这一部分就相当的有价值。

    最近他也收到过皇帝发给他研究的遂发枪,这种新式火铳,在他看来,也绝对是步兵武器的未来,琢磨了几个月之后,他认定这种武器量产之后,弓箭恐怕再无用武之地,刀盾手和长枪手也怕是要被淘汰,从此步兵恐怕只需要这一种武器便足以。

    对具体的阵列,他也清楚这部兵书不一定是乱来,其中的刺刀空心方阵,古兵书里就有对应的的长枪空心方阵。

    如果这部《操典》里有关列阵,以及和与所谓炮兵配合的部分,也是完全属实的话,世上将再不需名将!

    要问沈有容愿不愿意带领这只军队,他的回答当然是想,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天生的军迷,面对这种将会完全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式武器和战法,他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去试一试呢。

    “臣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朕不日将派勇卫营出征,将军不必干涉下级军官布阵,只需看着,学习便好。”

    沈有容闻言不由皱了皱眉,这只军队看上去是有了强军的架子,皇帝不会是真准备马上就派去辽东吧?对于这只部队,他接触不够,并没有那么大的信心。而且,他也有担心,他很清楚这只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一般的官军完全不一样,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驾驭。

    “将军误会了,朕派将军去对付的,不过是群被妖人蛊惑的乌合之众,和一帮悍匪罢了。”

    沈有容闻言这才放下心来。

    两人一边观看训练,一边讨论了一番勇卫营训练方面的事。

    回到皇宫之后,皇帝再次召见了沈有容,并斥退了左右。

    “将军以为,大明对东虏一败再败,原因是什么?”

    沈有容闻言,不由愣住了一会,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他早不是那个会上疏建言军事问题的单纯青年,那会被顶头上司文官狠狠教训了一顿,让他至今都不敢忘记。

    “朕以为,原因是我大明朽了。大明军中处处都是弊政,而朕却是投鼠忌器,不敢轻动。”

    沈有容想了想,突然惊讶地发现,皇帝对大明的问题,可能比他想象得更清楚。这些问题沈有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在军中这么多年,他也知道大明军中的弊政,完全是牵一发而全身,根本无处下手。

    无话可说,他也得表明自己的态度,只好面露愧色地说道:“臣不能为陛下分忧,臣…”

    “不必说这些,朕以为,将军可以为朕分忧。”

    沈有容二话不说便直接跪下,“请陛下明示,臣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朕要老将军从现在起,无条件服从朕。朕叫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甚至可能要将军对巡抚、经略和兵部的命令阳奉阴违,将军可能办到?”

    沈有容迟疑了一会后,最终还是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回答道:“臣谨遵圣命。”

    对沈有容的迟疑,朱皇帝有些不满,不过也没有纠结这点,他清楚自己又没有王八之气,别人拜的也只是他的身份,而不是他这个人,沈有容是忠臣,但他忠的是大明。

    他也很清楚,大明大部分官僚和武夫们都只会忠于能给他们权势富贵的,换谁当主子对他们来说都没压力,而沈有容这样能效忠大明的武将,已经算不错。

    沈有容的迟疑,无关大局,在朱皇帝的计划中,这位老将也只是东江镇总兵的过渡人选。

    作为一个皇帝,他很难彻底信任任何人,要做到全面控制新的东江镇,他所寄希望的,不是这些每个都与旧势力有不同程度牵扯的武将,而是那些未来会投入军中的皇庄子弟,和他收养的孤儿监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