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他改变了大明 > 11.新军(2)

11.新军(2)

    选择了遂发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自然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军事体制和作训方法对大明最合适,而朱皇帝则从资料库里选择了另一时空拿破仑时代法军的《步兵操典》,只是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对指挥信号体系做了微调。

    比如线列步兵都是要踩着鼓点行进的,朱皇帝就不会抽风去另外造个西式的鼓出来,直接把中式的腰鼓拿来用了。

    全套的近代步兵军事作战训练教科书有了,各种资源都不缺的情况下,朱皇帝却是有些郁闷地发现,目前大明的军队里,除了他手上的勇卫营,却是没有一只军队可以转型线列步兵。别的不谈,给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农奴兵为主的军队装备遂发枪,就算枪能发到他们手里,朱皇帝估计也会被他们卖掉。

    这只勇卫营原身是腾骧、武骧左右四卫和勇士营,属于内廷机构御马监名下,属于禁军中的禁军,在另一时空崇祯也将四卫和勇士两营宿卫禁军兵马合并了,新招募了一些士兵扩充到了一万两千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时空,负责整顿御马监名下兵马的太监曹化淳等几位公公还没有太坑崇祯,整军时选用的武将都是忠臣,也还算能打,尤为难得的是军纪还不错,像黄得功因为手下军纪好,百姓甚至感动得给他立生祠。好吧,这个事实也侧面说明了当时的明军军纪败坏程度。

    另一时空,这只禁军被崇祯派出去救火,三个高级武将最终都战死,其中有两位还很出名。李自成干掉孙传庭后,大顺军一路上向京师挺进时遇到的唯一一股真正抵抗了的明军山西总兵周遇吉部就是勇卫营出身,周遇吉手里的主力部队也是崇祯的勇卫营,这只军队的顽抗导致大顺军收编的一部原明军战后屠了宁武城。而南明江北四镇中唯一一个忠臣黄得功,这人也是勇卫营出身,他靠勇卫营的残部都混成了江北四镇之一。

    勇卫营是皇帝身边的核心保卫力量,属于禁军中的禁军,一般情况下大明也不至于连只禁军也饿着。这只军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条件就比其他军队要好,宫廷禁军相对的封闭性以及还算不错的待遇,又让士兵们没沾染上一般明军中的那么多坏毛病,由于这只要害部门保卫部队在政治上的高度敏感性,一开始就没有奇葩的将领私兵军事家丁存在,这只军队的底子比起绝大部分明军都好很多。

    另一时空这只勇卫营算是明军里为数不多的亮点,曾多次立下功劳。

    翻到勇卫营相关的历史资料时,朱皇帝不由有些感慨,另一时空的崇祯要是脑袋清醒点,把这只禁军看紧点不胡乱派出去满世界救火被败掉,手握上万精兵,不说中兴大明这个难度略有点高的事,带着上万精锐逃去南方,在当时有上千家丁的军头就算是顶级大佬的时局下,压服南方那些军头和东林党,作为实权皇帝整合南方其实难度不算太大,会搞到吊死煤山,真不能说他没有本钱,只能说长于深宫妇人手的皇帝终归还是难有足够的能力,十几年的掌权生涯也没能让他明悟,也说明他没有当好一个合格的君主的天赋。

    朱皇帝整顿了一番御马监之后,完全是亲自上阵,几乎可以说剥夺了御马监对这只军队的实际控制权,这几日通过外星大佬的帮助,他又从御马监和勇卫营里揪出了几个贪腐分子,进一步加强了对勇卫营的控制,加强了勇卫营的纪律建设。

    加强这只勇卫营,是朱皇帝一直在做的,不过这种加强也是有限制的,作为紫禁城卫戍部队,这种要害部门守卫军队有着很高的政治敏感性,由皇帝派遣心腹太监控制这是大明上下一致认同的,但由御马监控制的禁军也不能扩张过度,否则天下人就会恐惧汉唐程度的真宦官之乱了,那个时候他要面对的政治压力就太大。

    明代宦官始终翻不起什么大浪,皇帝一言就可以要了他们的命,正是因为公公们手里的兵权非常有限,大明的皇帝一般也很少把御马监这个相当于内廷兵部的要害部门交给那些被他当刀用的权阉。朱皇帝自然也不会给国家留下一个会搞出真宦官之乱的隐患,挂在御马监名下,实际却是由他控制的这只军队,他的目标是打造成拿皇的近卫军那样的精锐,短期目标是扩军到两万左右,日后全面改革开始后,他会把这只军队的名义控制权都从御马监剥离。

    在辽沈失陷的大背景下。勇卫营这只军队,也自然落入了文官们的眼睛。对于这只朱皇帝无比看重的勇卫营,文官们自然是有所了解的,朱皇帝过分看重御马监名下的这只禁军,三天两头地跑出皇宫去勇卫营的大操场上督促士兵们操练。对皇帝这样的行为,文官们是非常惊恐的,他们生怕大明又出一位正德。

    辽沈失陷之后不久,就有一大批御史上疏,建议朱皇帝把这只禁军派去辽东。这帮人觉得,皇帝你折腾了这么久,听说把一帮丘八们喂得很饱,这么多的壮丁放在京师实在浪费,不如派去辽东。

    朱皇帝看到奏折之后,很快召集了内阁几位大佬。

    “朕听闻,有人要朕调勇卫营去辽东?”

    内阁首辅刘一璟小心翼翼看了看朱皇帝,回道:“皇上,如今辽沈失陷,广宁危急,勇卫营兵强马壮,又日日操练,想必是能战之强军,臣亦以为勇卫营可以抽调五千之数援辽。”

    次辅韩爌也马上附和道:“勇卫营实数如今有一万两千,抽调亦是有去岁之数,臣附议。”

    其余几位阁臣也跟着附和,都表示勇卫营精锐得不得了,正是该派上用场的时候。

    朱皇帝闻言不由怒道:“都说勇士营名为养马,实为防奸。如今京师空虚,十一万兵尚嫌少,何况朕御极以来还尚未有功夫清查京营,如何能让勇卫营再出京。”

    朱皇帝是不打算派自己的这只新军丢去广宁的,不光是还没训练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经给这只新军选好了去处。

    朱皇帝这话一出,几位内阁大臣就郁闷了,皇帝表现得你这么怂,这么怕人造反,真的没问题么。现在广宁空虚得很,他们都很想把勇卫营派去援辽,但是看皇帝这样子,对手里这点兵马是宝贝得很,根本是指望不上。

    发现这事谈不拢,还稍微冷场了瞬间后,刘一璟也只好转移话题,开始询问上奏一些原本就打算问皇帝的杂事,比如皇帝家某个极品亲戚来讨赏了,阁臣们不知道皇帝的喜好,不敢直接票拟,现在正好问问。

    几个杂事问完,内阁没有达成目的,但也没有强求,反正不过几千兵马,从别的地方抽调也一样凑合着用,反正他们其实也不认为朱皇帝的勇卫营能精锐到哪里去。

    对于那些御史的建议,朱皇帝这次就当没看到了,没有阁臣的支持,下面的人再废话也没用。

    在这一场小风波过后,朱皇帝倒是没有再往军营里跑,没有再对武事有文官们认为的不正常的兴趣,文官们算是松了口气,就没有再准备时不时地把朱皇帝批判一番,也没人再提勇卫营出关援辽的事。

    文官们不知道的是,朱皇帝没有再经常地往军营里跑,那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外星大佬的外挂,对军营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门清,不必再亲自去盯着了而已。

    打发走了文官之后,朱皇帝又开始督促太监们尽快办好各种作坊建设的大事,特别是火炮作坊,他的新军可以说该有的都有了,现在就缺火炮,还有上好的战马。

    马种问题摆着在,朱皇帝对战马也没有办法,引用西方的战马还需要很长时间,培育本土马种那更是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他现在只能拿蒙古马凑合着。

    拿战时期的步兵操典,当然是不可能少了与炮兵的配合,炮兵属于技术兵种,大明暂时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还在筹备中,让勇卫营的士兵们识字学习数学,当然也有从中挑选炮兵人才的考虑。

    对火炮,朱皇帝就比较舍得投入了。他准备上马的是沙范铸炮法。这种造炮工艺需要镗床,对火炮进行精密镗孔加工。朱皇帝舍得为发展炮兵上马水力镗床,当然不是单纯考虑军事,因为精密镗床是实用蒸汽机最重要的前置科技,有了这玩意加工气缸,才能彻底解决气缸和活塞间的缝隙过大而漏气导致功率严重降低的问题,实用蒸汽机才可能工业化生产。另一时空瓦特的发明之所以能正式让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也少不了约翰·威尔金森的贡献,而威尔金森的镗床一开始的发明目的就是制造火炮。

    在翻阅造炮技术的资料时,朱皇帝也开始意识到,欧洲催生工业革命的条件还真是比中国好得多,同水平的文明国家之间的竞争无疑是对技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像中国周边的势力可以说都是些弱鸡,只要中原王朝内部不出问题,政权没有腐朽,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革新都可以碾压他们,很少有同文明层次的对手,中国军事科技就难免发展缓慢,根本没有造出威尔金森炮筒镗床这种东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