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品闲人 > 84 六部七尚书

84 六部七尚书

    景泰帝听卫双将青州府的事情说完之后,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卫爱卿屡次提到的那个杨定,青州府通判孙之道也在奏折上对此人多加褒奖,卫爱卿,杨定当真是一位少年英才吗?”

    卫双听景泰帝说起杨定时来的语气,心中不禁暗中一喜,卫双忙道:“正是,这个杨定身兼文武之才,博众家之长,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景泰皇帝点头刚要说话,忽见从文臣之中站出一老者,说道:“皇上,臣有异议!”

    “哦?王爱卿有何异议?”

    说话之人姓王名文,字千之,号简斋,北直隶束鹿人,今年五十有八,乃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现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

    “皇上,我大明取仕自有取仕之道,如果那杨定真如卫双所言身兼文武之才,又博众家之长,皇上可以让杨定参加明年的春闱,如果来年杨定能够凭真才实学站在奉天殿上,臣自然无话可说,否则便是对我大明数万学子的不公!”

    景泰帝暗暗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会是督察院的王文,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王文一向刻薄固执,记得在去年迎接正统皇帝回京时这个王文便于众人唱对台戏,加上现在他又升任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于公于私也应当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景泰皇帝微微蹙了蹙眉,又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今日不妨都说出来!”

    “臣附议,臣乃是永乐十三年的进士,臣自幼承家训嗜读不倦,十岁入县学,成庠生,永乐十三年臣十五岁中举,如果那杨定真有真才实学,应当向臣一样回青州府乐安县从生员做起,而不应该这般凭空的步入仕途,皇上,这么做不合乎规矩!”

    景泰皇帝的眉头又是微微一皱,这刚才说话之人姓高名谷字世用,乃是当朝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阁务,这位高尚书清廉正直,持议公正,且不避权要,遇事无偏私,深得景泰皇帝器重,因此高尚书的这番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臣也附议!”

    “臣也附议!”

    景泰帝看着这一前一后站出来的两人,脸色顿时又难看了几分。

    这当前之人姓王名直,字行俭,乃是东晋太傅王导之后,现任吏部尚书,这紧随其后之人叫做何文渊,也是吏部尚书,皆因王直年迈,景泰帝体恤老臣,这才将何文渊提拔为吏部尚书从而辅佐王直,也就是说现在的吏部,有两个尚书。

    “臣也附议!”

    “哎!老臣也附议!”

    景泰帝见到又站出的两人,脸色顿时有些绷不住了,刚刚又站出的这两人,一个是户部尚书,太子太傅兼文渊阁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陈循陈德遵,另一人乃是礼部尚书,太子太傅胡濙胡源洁。

    尤其是这位吏部尚书胡濙,今年已经七十有六,乃是建文二年的进士,乃是一个真真正正为数不多的见证了大明开国七朝且历经了六朝的“活化石!”

    这位胡濙,宣德元年便任了礼部尚书,至今已有二十五载,由此可知这位老尚书的附议是何等的重要。

    大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现在已经有四部五尚书外加督察院左都御史联名反对,景泰帝无力的看了看刑部尚书俞士悦,俞士悦只是略一迟疑,随后也出班说道:“臣,也附议!”

    景泰帝无力的叹了口气,这下好了,六部七位尚书已经有六位反对,景泰帝暗道一声无奈,纵观这些人,那个不是走科举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天的位置的,试问像他们这样的人,怎么会容得杨定这个毛头小子在奉天殿内平步青云!

    除非---,他们能够彻底的将杨定排斥在文官集团之外,让杨定永永远远的当个武官!

    这时只听一人冷笑一声,说道:“几位尚书大人说得好一嘴冠冕堂皇的理由,试问咱们大明朝的尚书,当朝首辅,必须是要进士出身才可以做的吗?”

    “石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洪武三年,太祖皇帝召开科举,明诏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石将军可是忘了吗?”王文厉声反驳道。

    石亨大笑一声,说道:“可是之后不久,太祖皇帝觉得所取举人进士少实才,太祖皇帝便宣布停罢科举,科举一停便达十年之久,直到洪武十五年,太祖皇帝这才又宣布恢复科举,所以王大人说的这诏书,其实早就被太祖皇帝废掉了!”

    “可就算如此,如果之后人人都能举荐为官,还要开科举选士做什么?”王文道。

    石亨笑道:“凡事总有例外,在我大明,有一人也非科举出身,此人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在建文帝时,此人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成祖时期,此人又迁太子侍讲,辅佐仁宗皇帝,后又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最后此人历经五朝,与正统九年病逝,最后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诸位大人,应该都知道在下说的这个人是谁吧?”

    石亨滔滔不绝的一席话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这倒不是众人不想反驳,而是石亨说的乃是事实不容反驳,再加上石亨说的这人,也确实历经了五朝,此人曾在内阁做辅臣四十余年,只首辅便当了二十一年,可以说现在的六部尚书皆有此人提携之恩,这让他们又该如何反驳?

    别的不说,就说在场的这些六部尚书哪一个没有受过杨文贞的恩惠与提携,就算于谦又如何?于谦当年也是受到杨士奇的大力举荐这才有了今日之成就。

    景泰皇帝脸色一喜,偷偷瞄了于谦一眼,只见这位当朝重臣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过言表过态,甚至是他所带领的兵部都未有一人表明态度,这不仅让景泰皇帝心中一宽。

    “石将军说的极是,仁宣两朝,两位先帝在位的十余年中得三杨辅佐,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我大明国库甚是充盈,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足可比肩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而三杨之一的杨阁老,便非科举出身,诸位爱卿难道要为了区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要毁掉一个可以辅佐我大明的人才吗?”景泰皇帝长吁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景泰皇帝说着,看了一眼文官之中一直站立不语的一人,说道:“杨阁老随已故去,但杨阁老之子,朕的尚宝丞尚在,几位爱卿这般说,可让朕怎么对得起杨道!”

    杨道,乃是杨士奇的次子,杨道也非科举出身,却因杨士奇的缘故补缺了尚宝丞一职,几位老尚书不约而同的看了杨道一眼,皆觉得自己刚才所言有些绝对了。

    诸位尚书皆暗暗吸了口气,皇上既然都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看来皇上对这个叫做杨定的深有好感,就算今日他们要阻拦杨定入朝,也不能这般的与皇帝硬碰。

    “老臣不敢!皇上既然对杨定如此看中,不如就请杨定登入朝堂,让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老臣看一看被石大人力捧得这位才子,究竟有何本事!”胡濙以退为进的说道。

    景泰帝点头道:“既然诸位大人要当场考教这个杨定,朕也不好多言,卫双,宣杨定觐见!”

    “是!皇上!”

    卫双暗暗擦了把汗,在这寒冬腊月,他的内衫不知何时已经湿透了,今日这场朝议当真了不得,六部尚书竟然有五人因为杨定的事情联起手来,最后若不是石将军抬出了杨阁老,那杨定入朝肯定没戏了!

    杨定等在千步廊,最初的时候他还有些心烦意乱,渐渐地,杨定的心也已经平静了下来,为了今日,杨定已经准备了许久,可以说今日是他能否步入朝堂的唯一机会。

    今日的朝会似乎特别长,直到杨定的肚子都有些咕咕叫的时候,这才见到卫双走了进来。

    卫双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杨定一时间竟然没有从卫双的脸上看出些什么,等到卫双走近了,杨定这才笑道:“卫大人,你这是---?”

    卫双抬眼看了看杨定,说道:“杨兄,皇上要见你,咱们路上说!”

    杨定心中一紧,点头应是,于是两人一边走,卫双一边将朝堂上的争吵简单的对杨定说了一遍。

    杨定听罢久久无语,六部尚书竟然有五部的尚书大人全都反对,这还真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卫大人,于尚书及其所在的兵部,是个什么态度?”

    卫双惊讶的转头看了看杨定,说道:“看来杨兄还是对朝堂很了解的,这一点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于尚书及其所在的兵部倒是没有附议,杨兄要知道于尚书像来刚直,只要有看不过去的事情必定会畅所欲言,而我和石将军虽为武官,但却隶属兵部,受于尚书节制,这在以前可是没有过的事情,既然这一次力保杨兄的是我和石将军,想必于尚书也是想见一见杨兄的,所以兵部这才没有表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