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巨浪 > 标准之作——汉江级轻巡洋舰

标准之作——汉江级轻巡洋舰

    汉江号,乌江号,雅砻江号,清江号,嘉陵江号,沅江号,湘江号,资水号,岷江号,赣江号,沱江号,信江号。

    ****

    虽然淮河号轻巡洋舰性能强大,但是其造价高得让海军无法承受。

    到六十年(28年)的时候,帝国海军急需一批轻巡洋舰来弥补一战前后建造的巡洋舰大量退役后出现的力量空缺。

    当时,湛江造船厂提出的设计方案仍然注重技术性能,其造价难以降低。

    无奈之下,帝国海军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即委托崇明造船厂设计新的轻巡洋舰,而且与当时崇明造船厂正在设计的重巡洋舰采用相似的舰体,只是安装不同的武备,并且简化指挥设备,以控制造价。

    当然,这么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大大的降低了设计费用。

    结果,崇明造船厂没有让海军失望,新设计的轻巡洋舰不但性能强大,而且价格完全在海军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六十二年,海军获得了更多的经费。

    随即,在订购重巡洋舰之前,海军优先订购了轻巡洋舰,并且将其命名为汉江级轻巡洋舰。当时,帝国海军一口气订购了十二艘(是决心级第一批订单的三倍),并且打算在第一批四艘建造出来之后,决定是否需要追加十二艘的订单。

    可见,帝国海军对轻巡洋舰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重巡洋舰。

    同年,汉江号就在崇明造船厂开工建造了。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9700吨,满载排水量:11800吨;总长:186米,型宽:18.9米,吃水:6.4米,定员:682人。

    锅炉:8台五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六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2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5节,续航力:11500海里/14节。

    主炮:15门五十七年型150毫米/L50型舰炮,(5×3),副炮:12门六十一年型130毫米/L47型舰炮(6×2),鱼雷:2具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10-13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甲板:50-80毫米,炮塔150毫米(正面),炮座:130毫米,司令塔:90-150毫米。

    看得出来,汉江级与决心级的舰体基本上一样。

    两者采用了同样的动力系统,同样的副炮配制,同样的装甲配制。结果,日本等国公开指责帝国海军随时可以将汉江级改造为火力更凶猛的重巡洋舰,是借轻巡洋舰之名发展重巡洋舰。后来,日本海军也照葫芦画瓢,弄出了最上级轻巡洋舰,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将其全部改装为重巡洋舰。

    相反,帝国海军并没有将汉江级改装为重巡洋舰,甚至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

    以当时的标准痕量,汉江级的性能是非常先进的。另外,按照帝国海军的标准,根本没有必要将汉江级的三联装150毫米炮塔换成双联装200毫米炮塔。当然,从技术角度上讲,汉江级完全有改装为重巡洋舰的潜力。

    因为与决心级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汉江级的造价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根本上讲,当时帝国海军最需要的就是汉江级这种便宜,火力足够,能够大批量生产的轻巡洋舰,而不是大而无当的重巡洋舰。

    另外,因为与决心级采用了几乎一样的舰体(主要是主炮炮塔配制不一样,所以其舰体结构有细微差别),所以汉江级也“继承”了决心级的缺陷(实际上应该反过来说,因为汉江级先建造,决心级后建造。当然,从设计上讲,崇明造船厂最初是按照重巡洋舰的标准设计的舰体,后来为了适应轻巡洋舰的标准,才适当的改变了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沉的几艘汉江级都暴露出了其固有设计缺陷上的问题。

    战争期间,帝国海军陆续对剩余的汉江级轻巡洋舰进行了改造。

    改造重点与决心级一样,提高生存能力!

    比如采用双层舰体,加强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的防护强度,采用新的动力系统以保证其速度,换装新式主炮以发射新式穿甲弹,用速射炮取代副炮等等。只不过,汉江级没有拆除鱼雷发射器。毕竟,轻巡洋舰有的时候需要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对付敌人的商船时,鱼雷比火炮更有效。

    改进后,汉江级的排水量也增加到了11700吨,速度降低了1节。

    对帝国海军来说,汉江级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通过汉江级,帝国海军认识到了统一设计舰体带来的好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汉江级也让帝国海军相信,轻巡洋舰足以满足大部分作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