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帝十二年。
齐军十五万,燕军十万,楚军十五万,赵军十万,四国联军,再度集结五十万军,攻秦而来。
此番攻秦国,诸国将大军在秦国河内集结,以企图引来秦军决战。
这一战,又持续整整一年,五国联军再次败于秦人之手,与此同时,秦王大军攻破邯郸,杀赵侯雍,流放世子赵何,以赵章即位。
秦又取赵国一郡之地,设立巨鹿一郡,自此,赵国也和韩国魏国一样,名存实亡,天下还能有大国之称者,唯有齐赵两国也。
也是同年,秦王修筑了三年之久的宜洛铁路,正式开通,蒸汽机车开始在两地运转起来秦国德润渠,也是在这一年正式竣工,关中将变成秦国最重要的产粮区。
秦王发动水民,大兴铁路建设,以洛阳为中心,修建起了铁路十字架。
西起雍城,东至大梁,南达鄢城,北上长治,几乎要将秦国的土地,连成一片,蒸汽机还应用于各行各业。
白起再领大军,从巨鹿而上,直破灵寿,再破燕国,中山与燕两国,俱是无法阻挡,败于秦人之手,秦王再次设立中山郡,蓟城郡,代郡,涿州郡,燕国从名义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自此,算上魏国三川郡,魏郡,秦国攻击二十四郡。
次年,秦王派遣黑旗军韩拙,替燕王迁都朝鲜半岛,燕国扶老携幼,共计七万之众,从蓟城出。
齐楚两国,再次攻秦,秦亦是大破之。
西帝十四年,白起破齐,齐人九万,一直北上,抵达东北极寒之地,秦王设立琅琊郡,齐地郡,陶邑郡,也是在同年,魏人八万,迁徙与大月氏之地,韩人迁徙于青藏高原,赵人迁徙贝加尔湖,苍鹰军打通河西走廊,直入新疆。
秦王从乌鞘岭以北,开始向新疆修筑铁路,从咸阳往五原郡修筑铁路。
没有隧道技术,铁路就只能绕着大山行走。
西帝十六年,子兰为南楚王,秦破北楚国,设陈郡,徐州郡,会稽郡,江东郡,洞庭郡,大军继续南下,白起再灭南楚一国,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自此秦国共有三十二郡守。
秦王迁徙南北两楚,共计十九万人,于湄公河流域。
西帝十八年,秦王自称为始皇帝,列为中央帝国,又号大秦,四周藩属国有齐、楚、燕、韩、赵、魏、中山、宋、鲁、越诸国。
始皇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语言,各国开展大学宫,各国相国由大秦指派,永为大秦藩属,始皇帝沿用周礼,来统治各邦。
还是周人聪明,他绕来绕去,最终还是采纳了分封制,这种制度是开疆拓土,最好的办法。
西帝二十年,走了十三年的周侯欢团队,从南美归来,带来了大量的农产品,秦大农司开始尽皆全力推广。
始皇帝封周侯欢为神农君,受人敬仰。
次年,周侯欢入朝,为大秦重臣。
始皇帝挥师东进,击败大月氏,铁路也断断续续,修道葱岭来,藩属国魏国国都,乃是西边最后一战。
往北,断断续续抵达贝加尔湖赵国国都,向东抵达燕国国都,向南抵达楚国国都,用这铁路,就可以将这个庞大帝国的四周连接起来。
战事结束,农业大兴,教化大兴,小学宫开始入各郡县,一时之间,秦国人才济济,秦国也迎来了人口大爆炸的时代。
普天之下,尽皆秦土,率土之滨,莫非秦臣。
西帝二十五年,有阴阳术士献上火药之术,嬴荡没有发明,倒是让别人先发明出来了,嬴荡下令,开始研制火药,最先研制出来的火药,则用于开山炸桥,修筑铁路上面了。
西帝二十六年,秦王以洛阳中都,以临淄为东都,以蓟城为北都,以桂林为南都,以咸阳为西都,以期望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五都之间,都有铁路贯通,联系紧密。
西帝三十年,秦王改组国务府,将大秦七十三司大夫,尽皆列为国务大臣,原先府台七卿,列为治国常委。
自此之后,行政的大权,将在七十三司大夫手中,而治国常委可管辖七十三司大夫,将全力进行分配,也可以说,此次变法之后,皇权会进入衰败期,天下大事,国务大权,尽皆由治国常委统筹,丞相为委员长,享有举国大权,而丞相则又会受到七十三司大夫的制约。
西帝四十年,始皇帝遣十一子出宫,王天下各处立国,大秦的江山,不是继承的,是大小来的。
西帝六十年,这片中央大帝国越发稳固,人人安居乐业,四方诸国,无不朝贡。
四方都督,镇守四方,四方诸国,无时无刻,不再向四周扩张。
西帝六十二年,年过八旬的始皇帝寿寝正终。
秦礼乐司以德武为其谥号。
这话出自第一任司农大夫姬圣伦之言,大王一生,重德重武,开教化,以武威治国。
始皇帝薨后,太子政即位。
太子嬴政堪为千古一帝,放火烧国务府,收拢五方都督,又重整皇权,他还热衷于开疆拓土,打造铁甲舰,去往扶桑,去往南美。
挥师从魏国葱岭一直杀向爱情海,大秦皇帝政到哪里,大秦的铁路,就修到哪里,除此之外,他还热衷于科学,甚至研究天文,向往天外。
秦国虽盛,可大秦庶民,水生火热,无不怀念先皇,时有黔中人氏冯焕,为冯章之重孙,少年英才,献宝于皇帝,当庭将其刺杀。
后七十三司大夫拥立太子翰为皇帝,再开国务府,中央帝国,趋于稳定。
因始皇帝的功绩,西方鬼方,南亚孔雀,无不臣服。
时,秦国丞相鲁平,乃千古明相,出身琅琊大氏族,以生产蒸汽机而闻名,此人变法国务府,立三百九十四司,共分大秦黄泉,自此,黄泉彻底没落,以大氏族为代表的资本家崛起。
鲁平不仅治国有方,而且还改进了蒸汽机,用石油来带动机器运转,秦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