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
崇祯记得他在崇祯三年去了一趟陕西,在陕西砍了不少脑袋。
但现在看来,陕西官场依然没有什么改善。
果然,仅仅只是靠杀,是不够的。
还是那句话,毁灭很简单,动刀子就可以了。
但只是动刀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建设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在毁灭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新规则,才是他应该去做的。
当时,在陕西杀人,现在也证明了这一点,新换上去的官员,也未必都听从皇帝。
更多的人是政治投机分子,他们见风使舵,甚至在暗地里企图谋反。
崇祯心中叹了口气:看来专门针对官员的学校,也要快速建立起来了,官员的思想工作,官员的轮换制度,都要一边砍人,一边建设。
否则,砍再多人,作用都只是暂时的。
问完了瑞王,崇祯就回了乾清宫。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写奏疏上来,弹劾徐霞客,并且重点说明了北京大学的学生辱骂当朝官员,甚至辱骂衍圣公。
这件事被说的非常严重,直接上升到了北京大学的立校之本。
他们认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完全没有礼仪尊卑的思想,以下犯上。
从而延伸到了最近如火如荼的新村镇官员选拔里。
并且还顺带把周延儒弹劾了一遍,因为这新村镇官员是周延儒一手在操办。
当然,他们的战斗力是非常旺盛的,把内阁首辅弹劾一遍的同时,还直指吏部尚书王永光在其中暗箱操作。
而且这样的奏疏还不少。
当然,崇祯没有回复他们。
这几天,崇祯就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因为,子弹还在继续飞。
对衍圣公的提示,必然会引起下面人一系列的自嗨。
事情也的确在按照崇祯预料的发展,自从跟衍圣公谈完之后,北京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兴奋了起来。
就像那些以前被欺负惯了的小媳妇,突然找到了靠山,开始反击了一样。
那奏疏,那文笔,写的是声泪俱下,写出了对新政派,尤其是周延儒、李自成等人强烈的不满,写出了对皇帝的忠心耿耿。
要不是张晨是一个穿越者,看到那些奏疏,还真会以为这些家伙是我大明朝的忠良了。
子弹飞了好几天。
在十二月二十日的这一天晚上,许久不上早朝的皇帝,通知次日上早朝。
并且,当天晚饭的时候,崇祯还在乾清宫发了一顿脾气。
小太监隐约间仿佛听到了“李自成”三个字。
这事很快传出了宫。
这下可把许多官员可乐坏了。
有人开始连夜罗列罪名。
当然,大家还是去了衍圣公那里一趟,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皇帝圣意已决,明日就要对李自成一事做出决定。
罗尚忠说道:“那我们可以趁机置李自成于死地了,还有那个徐霞客,这一次我们要对北京大学发起攻击,另外新村官这件事,周延儒办的明显偏了私心,有结党营私的嫌疑,我们一起弹劾!”
他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新村镇官员的选拔,全部从北京大学里挑,完全不给官员们任何推荐的机会,这意味着以后油水少了很多很多。
这种政策,是损害大部分人利益的政策。
自然是要收到无数人的反对的。
所以啊,你以为他们希望衍圣公来北京是来做什么的呢?
当然是来维护传统官僚的利益的。
北京大学这种新学,挑战了孔孟圣道的地位,损害了衍圣公的地位。
新村官的政策,又损害了那些传统官僚的地位。
他们的利益自然是绑定在一起的。
而李自成这种另类,无疑让所有传统官僚都害怕。
十二月二十一日,小雪,官员们整齐地入宫,行完礼。
皇极殿内暖意十足,崇祯坐在龙椅上。
他扫了一眼在场的诸位官员,说道:“大冷天的,还让诸位来上早朝,朕知道诸位很难,只是这些天,朕也不轻松,有些事,一直萦绕在朕的心头,让朕寝食难安啊!”
大家不说话,殿内一片死静。
大家心里都知道皇帝指的是什么事了。
最近弹劾李自成的事闹得风风雨雨,就算皇帝心再硬,听到这么多声音了,也会动摇了吧。
另外,有不少人提出了对新村镇官员任命的疑惑点。
这事闹得也不小。
还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公开辱骂官员一事,也在发酵。
“诸位觉得,是什么事让朕食不下咽了?”
过了一会儿,礼部郎中王鹤站出来,他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是在担忧关于新村官选拔一事。”
“说的有理,朕的确担忧这件事。”
皇帝此话一出,大家就更加笃信今日的议题了。
这好端端的,为何要担忧新村官选拔呢?
原因当然是不好,北京大学的学生都辱骂官员了,
吏部郎中李春阳出列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但说无妨。”
“臣前些日,与衍圣公一道,路过北京大学,遇到了一些北京大学的学生,岂料这些学生公然辱骂朝廷命官,并且还侮辱衍圣公!”
他此话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重点来了。
“现在新村镇官员,都是从国立北京大学中选拔出来,臣对目前国立北京大学学生的品行表示担忧,恐怕他们无法胜任新村镇官员一职。”
“而最近朝廷又在让国子监的监生们做题,进入国立北京大学,臣觉得此时不妥,请陛下明察。”
崇祯面色不变,但心中已经开始狂喜起来。
鱼儿开始入网咯!
一边的礼部郎中王鹤也说道:“陛下,李大人说的有理,我朝对选拔官员,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对官员的品行要求甚高,否则,选拔出来的官员,如何秉公职守,如何代天子牧民一方?”
太常寺卿罗尚忠见状,则出列了,他说道:“陛下,听完两位大人的话,臣也有话说。”
“说,但说无妨。”
“当日恰巧臣也在场,这先说不尊重衍圣公一事,却是那徐霞客,徐霞客身为北京大学授业博士,却不尊礼数,这才是根本。”
他又说道:“臣听闻,徐霞客连秀才都不是,这样的人,来国立北京大学教书,怎么能教出好的学生呢?”
这个罗尚忠还是非常聪明的,他先不说新村官选拔的问题,而是从教书的老师身上找问题。
表面上是从老师身上下手,其实是在说,没有功名的人,是不能进入体制内的,否则就会出现徐霞客这种情况。
这还是上升到了传统的就学和现在的新学之间的矛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