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136章军政之争

第136章军政之争

    从陕西回来的崇祯心情大好。

    陕西一行,并不只是砍了人这么简单。

    收获主要有二:

    一是刷了民望。

    这一次皇帝是真的给自己刷了不少民望,至少陕西的老百姓现在都知道皇帝亲自过去了一趟,并且肃整了官场,还免了几年的赋税。

    这事崇祯还吩咐陈奇瑜特意宣传过。

    有民望有什么用?

    那当然是大大的有用的。

    就目前来说,张晨最缺的的确是钱。

    但其实最缺的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和空前的民望。

    有这两点,后面一系列的改革,成功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知道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怎么把自己玩死的么?

    一般情况下,皇帝有两种套路,要么站在官员贵族这边,压榨老百姓,维护自己的统治,例如大宋。

    要么就对官员贵族大挥屠刀,赢得民心的支持,改革权力架构,稳固基础,例如朱元璋。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把两边全部都得罪完了。

    最后就是老百姓骂他“民贼”,官员骂他“独夫”。

    而张晨既然选择了改革官僚,就必须站在民众这一边,所以,民望对他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这第二个收获当然是实际的缓和了陕西的矛盾。

    陕西的矛盾看似阶级矛盾,其实目前最急迫的矛盾是老百姓渴望活下来和没饭吃之间的矛盾。

    这一点缓和之后,其他的,都可以一步步来了。

    其实,这一次还有第三个收获。

    三支新军在今年的表现都非常不错。

    洪承畴打了大胜仗,自然是要表彰的。

    卢象升也打了大胜仗,也是要表彰的。

    孙传庭虽然没有正面上战场,但是的的确确将粮食运到了陕西,不仅如此,还搭建起了一支运粮队。

    都有功劳,都要赏。

    而且要拿出来,大大的表扬,大大的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增加新军的威势,就是在增强皇帝自己的威信。

    虽然和关宁军还无法相比,但总算在一步步有起色。

    总之,有了新军,以后办许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当天,崇祯便让内阁拟诏,对三军进行表彰。

    至于具体如何表彰,就交给枢密院了。

    不过,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这件事也不例外,表彰的消息刚刚传出来,就有人不服了。

    谁呢?

    当然是兵部的几位大佬。

    例如魏中云就说,这按照传统的军功记录方式,是堆人头。

    什么叫堆人头?

    就是你在这场战事里砍了多少颗脑袋,你的功劳就有多大。

    古代的军队论功行赏用这种方式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头是看得见的。

    可人贪恋起来,杀良冒功的事,史书上也是层出不穷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已经被砍了的毛帅,就最擅长杀良冒功。

    天启在位的时候,认为毛文龙牵制有功,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过得去就行。

    可到了崇祯朝,皇帝是个认真的性子,袁崇焕是个急脾气。

    就出了大问题了。

    这是过去的事。

    眼下的事就是,魏中云认为卢象升的仗打得很虚,因为看不到人头。

    既然看不到人头,那说明可能只是将叛军吓跑了。

    咱们的魏大人在文字方面的造诣是相当的高。

    他是这样形容的:既然看不到人头,很有可能叛军只是撤退,或者隐藏起来了,等冬天之后,会再出来作乱。至于某人谎报军情,怕是因为没有战绩,又觉得面子挂不过去。

    这话可是拿捏得死死的。

    没错啊!

    也存在这种可能啊!

    而你现在要去核实,肯定是无法核实的。

    既然无法核实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奖赏呢。

    陛下,若是如此轻易赏,恐怕不能服众。

    不仅仅魏中云这么说,兵部一大堆的官员也举四只脚赞同。

    于是,这一份份奏疏就通过内阁呈递上来了。

    看完这些奏疏后的崇祯,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丫的就是兵部和枢密院的一起军政权的斗争。

    自从皇帝在己巳之变中,趁机搞了一个独立于兵部之外的军政衙门,兵部那群官员就炸毛了。

    一个个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

    反正左看枢密院不爽,右看也是不爽。

    最后呢,就是要搞你!

    而现在和枢密院一条绳子上的新军都立了功,这事肯定得拿出来反对无疑了。

    这是权力之争,这是旧派打压新派,这是利益之争。

    这背后仅仅是王洽、魏中云么?

    也绝非如此简单,恐怕还牵扯到了辽东军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这背后其实也有袁崇焕的一点点影子。

    别忘了,袁崇焕是兵部尚书头衔,和王洽是平起平坐的。

    而袁崇焕是属于文官,与辽东将领是属于两个体系。

    所以说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但是里面恐怕也确实有那么一些联系在。

    毕竟皇帝现在要搞个新军,大家总觉得不太对劲。

    尤其是皇帝把资源一个劲儿地给新军,就更让其他派系的人反感了。

    例如魏中云就提到,若是如此草率赏,宣府、蓟镇、大同等总兵恐怕都不服。

    看完所有奏疏后的崇祯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不想让朕练新军,他们在害怕!

    规矩?

    呵呵,朕是个很守规矩的人。

    既然你们说按照规矩来,新军没得赏,那朕从今天开始改规矩!

    等改完规矩,再赏!

    第二天,崇祯就再次召见了孙承宗和李邦华。

    “你二人速速将新军的军规拟定出来,朕不要太详细的,先给朕一个大致的规矩,尤其是将按照人头论功行赏给朕撤掉!”

    “这……”李邦华立刻道,“陛下,这个若是撤掉了,恐怕不太好吧。”

    他也知道最近兵部拿这个再搞事情,但平心而论,这种方式在华夏已经用了很久了。

    “没什么不好的,军政处的人是干什么吃的,打仗的时候他们也要在战场上的,打仗完后,他们要去核实战场,要不然朕要他们干什么!”

    李邦华深吸了一口气道:“若此如此,便需要再军政法中再做完善。”

    “先给朕一个大致的,先将新军的赏银发下去。”

    孙承宗有些尴尬地说道:“陛下,毕大人说已经没钱了。”

    “无妨,朕掏钱先垫着,此事绝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