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大宋新帝国 > 第六十五章 汉京

第六十五章 汉京

    正月二十五这日,赵德昭带着三千多名新军将士,一大早从南苑出发,每人只携带腰刀,半斤肉干,半斤炒麦粒,目标西南三十公里外的中牟。

    这是新军第一次以三十公里为目标,来回就是六十公里。

    搁在后世来说,这就是一个半马拉松,但是马拉松都是在平坦地势上进行,而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平路。

    因为距离太远,这一次都没有穿盔甲,而是轻装上阵。

    此前新军经常身穿盔甲跑三十,四十公里,这一次的六十公里,赵德昭不认为就承受不了。

    辰时吃完早餐出发,去的三十公里格外轻松,不到午时就已经抵达。

    在中牟城外休息半个时辰,吃了干粮,中牟县衙也为新军准备了热水。

    但回程的三十公里,就让耐力不足的新军们受尽了苦头。

    距离开封府还有十公里,队伍已经扯了三四里长,要不是赵德昭要求每一个小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队员,恐怕都有人掉队。

    宋朝军队以十人为一队,队长是十将。几个月来,新军令行禁止,在经历了新式的练兵方法后,能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当然,在军队里,阶级依旧存在,不过赵德昭无心改正。

    在明朝,他还要高出一个“阶级论”来稳定政权,在这个他还没有掌权的时候,更要维护阶级的存在。

    在封建时代,如果搞出人人平等的口号,除了造反的人,没人会这么干。

    即便是造反的,也不过只是口头上喊喊,比如太平天国时期,特权更严重。

    在封建时代,特权就是普通百姓奋勇拼搏的目标,你要是没有了特权,社会就乱套了。

    赵德昭一直跟队伍一起奔跑,中间还照顾几个小家伙。

    像石保吉这个小家伙,才十二岁,这一天在不平的路面跑了一百二十里,早就累惨了。

    回到开封府的时候,赵德昭的身上就挂了四把刀。

    一天时间来回一百二十里,回到开封府的时候,就连守城的禁军和开封府衙的衙役,都忍不住为新军欢呼。

    这种行军速度,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敢想象。

    正常情况下,行军距离只有二十公里到二十五公里,连三十公里都少有。

    但是新军,将这个距离拉长了一倍。

    开封府外城的西城城门就叫郑门,当赵德昭陪着最后一批新军抵达的时候,看到城门口堵了一大群士兵。

    赵德昭还没有抵达,事先抵达的石保兴就迎了回来。“都指挥使,皇上颁旨,设襄阳为汉京,此事你事先可知晓?”

    “汉京?”赵德昭也有些懵,加快了脚步走向城门。“此事我并不知晓,具体写了什么?”

    “设襄阳为汉京,都指挥使为汉京留守,负责扩建汉京城。”

    “山南东道治所呢?”

    “没提。”

    赵德昭来到城门下,看了一遍皇榜,圣旨很简单,就只是提了设置汉京,扩建城廓,其他什么都没有提。

    赵德昭如今最重视的就是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职位,这个职位在这个时代就属于封疆大吏,还有领兵权。

    如果将襄阳设为汉京,那么这个山南东道节度使,会不会撤销呢?

    赵德昭将身上的其余三把刀解了下来,递给了身边的石保兴。“这是你二哥儿与崇训他们的刀,你等他们回来给他们,我先回府去看看。”

    正说着,却见内侍吴监正带着两个小黄门从城门楼里出来。“二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官家吩咐,让你回来就进宫去,如今天都快黑了。”

    赵德昭道:“可有骑马过来?”

    “老奴坐马车过来的。”

    “走吧,我也累的不想再走路了。”

    从郑门到大梁门就有三里,进宫又有两里,赵德昭今日跑了六十公里,一步都不想走了。

    一刻钟后,马车抵达了拱辰门,从这里穿过御花园,到集英殿最近。

    赵德昭刚到集英殿,就看到一群低品级的文武大臣从大殿内出来,每个人都脸上带笑,向赵德昭拱手示意。

    以前的时候,大臣们见到赵德昭都是平等相待,甚至带点疏远。

    但从赵光义病重之后,他们对赵德昭的态度就亲切了许多,但是像今日这样客气中带着巴结,还是第一次。

    赵德昭心里如同明镜,他们应该是要跟随自己一起前往襄阳的大臣。

    人群的最后是王溥,见到赵德昭回来,脸上带笑,口气却有些不满地说道:“二哥儿你乃皇子,居中调度即可,何必每日也在军中劳累。”

    赵德昭这个时候的气色的确不好,跑了六十公里,任谁也好不了。

    他也不争辩,长揖行礼道:“见过诸位奉职。”

    众人纷纷回礼:“二哥儿客气。”

    “都指挥使客气。”

    “留守客气。”

    “节度使客气。”

    宋朝的官员称呼混乱,也不能统称叫大人,因为大人在宋朝是用来称呼家中长辈的,明朝后期以后,才专门用来称呼官员。

    这些人有文臣,有武将,只有称呼奉职才是正理。

    而他们因为身份不同,对赵德昭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十几个人,就有四种称呼。

    王溥笑着拍了拍赵德昭的肩膀说道:“官家在等你,你先见过官家,我们稍后再谈。”

    听到这句话,再看他的表情,赵德昭心中就有了猜测。“大人可是也要与我一同前往襄阳?”

    王溥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官家见我还能动弹,任了我为汉京府尹,协助二哥儿扩建汉京府。”

    王溥原为丞相,罢相之后依旧有太傅的正一品官位。

    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实权。

    汉京府尹现在赵德昭还不知道是几品官,若是与开封府尹一样,那就是从三品,若是跟其他州府的刺史一样,就是从五品。

    一品官员能有一个从五品的实职,就让他开心如此,也足以证明现在官职的混乱。

    赵德昭点了点头,与诸位大臣告别,进集英殿院落的时候,他站住了脚步,回头跟吴监正说道:“你派一个小黄门去东宫,去找佟殿头,就说我说的,将这几日夫人誊抄的东西,送进宫来。”

    吴监正吩咐了一个小黄门去报信,带着赵德昭进了集英殿。

    大殿内,赵匡胤盘腿坐在罗汉床上,面前摆了一大片奏章,正在一一看着。

    见赵德昭进来,他丢下了手里的奏章,站起身来。“一日行进一百二十里,前所未有,二哥儿可是要打造一支铁军?”

    赵德昭摇头笑道:“新军将士皆出自望族,就连那些书生,也都是自小锦衣玉食,不曾短了吃喝。故此,循序渐进,才能让他们训练出来。若换了寻常百姓,一日能行进六十里,就已经是身强力壮了。”

    赵匡胤点了点头,向着内侍们摆了摆手,不让他们跟过来。“我被吵了一日,出去透透气。”

    赵德昭两腿像灌了铅,不想动,却也没有办法,只能跟上。

    出了大门,他带着赵德昭走向了御花园。“看到皇榜了?”

    赵德昭嗯了一声,问道:“爹爹为何不跟孩儿先说一声,今日意外之极。”

    赵匡胤笑了笑,却没有回答,而是又说道:“你曾说过三百年后蒙古大军攻打我大宋,襄阳守了八十年。襄阳一丢,江山也就丢了?”

    赵德昭点了点头。他又说道:“将襄阳设为汉京,你去汉京也就名正言顺。我给你三年的时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应物资皆供你索取,看你到时候能给我带来什么回……惊喜!”

    赵德昭知道他本想说回报,但是利益之说不符合两人的父子身份,才临时改口。

    笑道:“孩儿今日就给爹爹一个惊喜,这段时间,孩儿将记忆里后世的各种制度,文武大臣监管,国家发展的优劣,以及工业发展的基础,都写了一份出来。

    有些孩儿还在回忆,有些孩儿还在整理,这种事又不能找人帮忙,所以写上几年也是可能的。

    不过先写出来的这些,已经可以拿给爹爹看了,希望对爹爹有所帮助。”

    赵匡胤一直盯着东宫,也保护东宫不为外界窥伺,从赵德昭和裴格安让王室,陈氏她们誊抄,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以为赵德昭是给一帮女人多找点事做,却没有想到是做如此大事。

    更没有想到,以前自己怀疑儿子别有居心,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他不是想要瞒着自己,只是还没有全部写出来啊!

    他忍不住为错怪儿子有些愧疚,对裴格安那个女子的忌惮,也淡了许多。

    不过这个时候,他故意装作不知道问道:“此事有几人知晓?”

    赵德昭天真地笑道:“只有孩儿后院的几个女人誊抄,不敢让外人知晓。哦,对了,四姐常去东宫,知晓了这件事,也抄了两本,不过也就只知道她抄的书的内容。”

    赵匡胤嗯了一声。“四姐知晓一些也无关大碍,这件事你做的很好,绝对不能让外人知晓这件事。”

    父子俩相视一笑,彼此感觉亲近了许多。

    当然,赵匡胤或许多了几分真心,而赵德昭却多了几分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