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3章 马邑之谋

第23章 马邑之谋

    你们以为这章要说王瑾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大同城下的激战仍在继续,豪格已经开始不计代价地强行猛攻。要是再打不下来,清军的声威真是要彻底扫地了。

    两天前,姜琳被清军炮火打死,清军趁机登上了大同城墙,然而在守军的拼死反击下,清军又被赶了下来,死伤甚多。

    攻城战一旦不能速胜,就会陷入十分枯燥且经常十分惨烈的拉锯中,为了保持士气,清军只能想点别的办法。

    大同东北的白登山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大量的随军商人如同臭肉上的苍蝇一样聚在这里。清军抢掠到的各种财物都在这里交易,最重要的有两种——牲口和人。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货色送到,量大价廉。皇太极虽然强调不许私掠,但是以清军现在的状况,不私掠是不行了,军饷仅能保证生存,士兵都指着在战场上抢东西来补贴家用。然而战场抢劫,从来都是谁带的包衣和骡马多,谁能抢到战利品就多,就算现在豪格不约束士兵去抢掠,普通士兵所得还是有限。

    大同是明军、清军、农民军三方多次交战的地方,缙绅大户非死即逃。有骨气的,在当初皇太极劫掠晋北的时候和大同沦陷的时候奋起抵抗,死得差不多了,没骨气的,纳敏夫打回来之后不管他们是否曾经为非作歹,只要有功名在身,清军来的时候没死没逃就是罪名,除非有反正表现,否则通通抄家发配。

    普通的清军士兵,如果抢不到体积小价值高的财物,就很难在劫掠中获利了。不过,这是过去入关劫掠,无后方作战的经验,现在则情况不同,有大量商人随军,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口和牲畜成了最有价值的目标,只要带到白登山下,就能换成银子。和大明朝一样,能在这里做生意的都是有后台的,包括皇太极自己的包衣。反正禁不住,既然大家都从这里赚钱,那皇太极也不赚白不赚,多赚点钱,也能多做点事,弥补一下这帮人的愚蠢造成的后果。

    人口的收购价都压得很低,估计当初阿贾伊被卖换来的钱至少能在这里买十个人。山西前线有一条稳固的贸易线,把掳来的人口送到直隶各田庄乃至辽东。

    直隶本不是缺人口的地方,随着圈地的开展,原本土地上的居民不断沦为农奴,但是清朝田庄里的待遇实在是太差了,逃亡之事接连不断。

    另一时空的清朝推出了严酷的逃人法来追捕逃奴,可现在逃奴实在没法追,华北各地都是农民起义,到处都有人占山为王。在大体剿灭这些农民军之前,追捕逃奴很难奏效。

    节流节不了,那就只能开源,清军在掳掠人口上加大力度,辽东人口不足的问题,也只能靠前线掳掠来解决。

    包营多次试图为大同解围,不断向大同外围的清军发起攻击,可贺珍只有三万余人,足以自保,却根本无法解围。

    陕西当然有更多的军队,但其中最能打的那部分被罗汝才收编了,纳敏夫又带走了一万,而且如果动员的军队太多,军队的待遇和补给就难以保证,贺珍要是带着十万大军渡河东征,很有可能被豪格一战击溃,还不如像现在这样,集中财力,带着三万保障较好的军队出战,反而更有胜算。

    围困大同的清军已经增加到了五万余人,目前来看,仅凭包营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为大同解围的。

    大同守军还在坚持,清军成天在城外掳掠人口,在这种局势下谁敢投降?就算能活命,也是被抓去辽东做奴隶,未必能活几年,还不如拼一拼。

    “包营还在持续滋扰我们,连保安堡、镇河堡一带都出现了他们的游骑,哪怕有一千人抵达孤店,渡河威胁白登山,后果大家都清楚吧。”豪格扫视了一下帐中诸将。

    大家当然都清楚,所有人的生意都在那里呢。

    “目前宁武在包营的控制之下,根据之前的侦察,贺珍的主力应该集结在马邑。雁门关尚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山阴县现在是无人控制,敌人已经攻击应州两次了,如果应州守不住,我们和太原方向的联系就要被切断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决定直接攻击马邑。请叔父继续坐镇大同,我和七伯同行。”豪格的情绪不是太好,这些天看起来没好好睡觉。

    大家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反正你是主帅,你说了算。要说打闯营,大家心里得打个突,但是对于包营,清军还是很有优越感的,什么包从胥,一个蒙古人而已,之前打过几次,也不见他如何厉害。

    清军出动了约三万兵力,清军还没怂到认为自己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都打不赢包营的程度。大同到马邑的路程大约是二百四十里,清军计划三天走完,直接打贺珍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的马邑城中,贺珍的情绪也不太好。这段时间他和清军交战,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贺珍之前只是个中层军官,让他指挥三千人,他手拿把攥,让他指挥三万人,他真有些心里没底。

    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很古老的故事: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是怎么设计的,怎么失败的,贺珍倒是不关心,但有一点他记得很清楚:最后汉武帝杀了提出马邑之谋的王恢背锅。

    在杀大臣背锅方面,汉武帝和崇祯倒是很有共同语言。贺珍想的是,如果自己打输了这一仗,又活了下来,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

    纳敏夫会亲统大军来救大同,如果还不能解围,他会集结精锐,对清军营地进行决死突击,要是决死突击失败了之后他还没死,他会到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那里求爷爷告奶奶地搬救兵。

    有这个预判做基础,贺珍心里就有底得多了。

    “探马回报,清军已经在今天早上出城,以他们的速度,少则两天,多则四天,就该到了。贺某本是一无名之辈,和诸位相比,无非投靠大元帅投靠得早一些。承蒙大元帅信重,众家同僚抬爱,今日执掌将印,说实话,贺某实无此能耐。故贺某有个主意,请各位同僚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