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81章 矛与盾

第81章 矛与盾

    拜音图面色阴沉地走上前来,锡翰的尸体躺在地上,头不见了,身体血肉模糊,勉强能看出曾经是个人,一旁活着的巩阿岱倒是毫发无伤,但一脸惊恐,头盔不知扔到哪里去了,辫子散乱,语无伦次。

    拜音图问作为巩阿岱副手的超哈尔:“怎么回事?”

    超哈尔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钮祜禄·额亦都的第十三子,他的胆气可比巩阿岱壮得多了,当年曾经带着侦骑和明军夜不收对砍,还曾经顶着明军的炮火冲上去夺了炮,然后开炮轰击明军。夺炮也还罢了,敢操作明军已经连续射击多次的大炮,这可真是勇士。

    超哈尔说:“流贼的铳炮很厉害,打死打伤我们很多人马,但我们还是冲到他们面前了,用炮轰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就肉搏。流贼近战用长矛,火铳手用顺刀和枪托。”

    顺刀不是大顺军用的刀,而是一种一尺多长的短刀,因为开路的时候可以用它砍开荆棘,所以取“一路顺风”的“顺”为名。这东西显然不是正规战的武器,毕竟火铳手就算装备一柄长刀,和清军乃至明军近战都是肯定要输的,还不如把全部配重都用来携带火铳和弹药,有把短刀防身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如果火铳手都需要长时间近战,阵型基本上也就完蛋了,这仗已经输了。

    王光兴并没有让火铳手近战太久,清军从轻型火炮轰开的缺口突入,杀死了几十个火铳手,但身披铁甲的闯军长矛兵很快补上了缺口。

    超哈尔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战况,清军的突击开始之后,战斗就得靠死拼硬打了,铁与肉碰撞,弹丸横飞,双方都是百战锐士,俱都死战不退。即便同袍不断倒下,毫不旁顾,只是奋力厮杀。

    一个叫杨茂夏的掌旅(超哈尔当然不知道他是谁)带着几十名勇士决死突击,虽然死伤了一半的人,却一直冲到离巩阿岱只有几步的地方。闯军向巩阿岱放铳放箭,都没有打中。然而就在这时,正在不远处冲锋陷阵的锡翰被三发子弹打中,脑袋直接被打碎了,胸前、腹部各中了一弹,肋骨外翻,肠子飞溅。

    巩阿岱在这个关键时刻怂了,拨马逃走。清军的这口气泄了,见闯军依旧阵型严密,士气高昂,这样硬杀过去也不太可能成功破阵,只能交替掩护撤了下来。

    寒冷的天气里,清军身上的血迹和汗水都很快凝结为冰,巩阿岱光秃秃的额头上也有了一层冰碴。按理说,拜音图现在应该抽自己弟弟一个大耳光,要是再骂一句“八嘎牙路”,那就更有气氛了。但他终究只是肩膀耸动了一下而已,他缓缓说道:“我亲自带队。”

    田虎已经撕开了绿营兵的战线,他正面的敌人是绿营高桂部。高桂原本是明军的一个游击,因为在降清的时候杀了几个同袍,兼并了一些部队,他的兵力比一般的参将还要多,被提拔为副将。此战中,他带着大约两千兵马,配合拜音图作战。虽然高桂的部队中也有不少战斗力不错的老兵,但是这支军队组建的时间过短,凝聚力实在差劲。

    崇祯调边军南下的举动虽然导致清军入塞,但也给清军造成了一个麻烦,那就是蓟镇、宣大等地最精锐的队伍集中在唐通、王朴、李辅明手上,皇太极招降的那批人中只有姜瓖、土国宝等少数人能打,剩下净是一帮二三流货色。

    哪怕是一筐臭鱼烂虾,发饷、整训之后也能行成战斗力,可现在清军时间紧迫,没有按部就班整军的时间,所以还是要依赖明军老兵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最能打的部队在和李过纸上谈兵,二三流货色却被扔到了修罗战场上。

    当拜音图重新整队,准备出击的时候,高桂已经败退下来了。看到刚才满洲禁旅的攻击都被流贼打退了,绿营诸将也没了信心。跑回本阵的高桂紧张地看了一眼锡翰的尸体,他已经认不出这是锡翰了。高桂小心翼翼地说:“都统大人,我的兵死伤了几百人,实在顶不住了。”

    “混蛋!”有人一脚把高桂踹翻在地,不过踹他的人并不是拜音图太君,而是马光先。

    马光先三兄弟是在永平之战中投降的,他哥哥马光远如今是正黄旗的汉军都统,他弟弟马光辉是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而他只是个二等参领,理论上来说,他还没有高桂官大,但他是汉军旗人,兄长又是汉军旗八大都统之一,自然不同。马氏三兄弟之中,马光先的本领最小,脾气倒是最大。

    拜音图说:“圣驾在后,谁敢后退,再敢临阵怯战,当军法从事!”刚才他没责罚巩阿岱,现在自然也不好把高桂怎么样。拜音图对张大猷说:“你带兵督阵,挡住流贼。”

    张大猷原为广宁的一个千总,降清之后以善用火炮而得重用,官至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现在清军的炮队由镶黄旗汉军都统刘之源指挥,那也是个用炮的高手,张大猷便领了督战任务。

    张大猷并不觉得这个任务很难完成,他对明军和清军都非常了解,刚才闯军的表现他也看到了。这些流贼坚韧顽强,要打垮他们确实不容易,但要说军队的素质,其实也和明朝边军的战兵差不多。防守的时候队形严整,死战不退,进攻却没那么厉害。

    清军中的很多宿将都看出了闯军的问题所在,闯军过分强调阵型,牺牲了军队的灵活性,攻击时为保持阵型,速度很是迟缓,如同一堵墙一般缓缓压上,威力固然很大,但如此呆板的战术也难以取得巨大战果。

    闯军的步兵战术以发挥火力为核心宗旨,在这方面知识最丰富、经验最充足的就是王瑾。王瑾显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所以他设计出的就是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量向敌人倾泻弹药的战术。闯军的整体战术思路其实是以步兵为盾,以骑兵为矛,闯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骑兵指挥官,对于骑兵的运用可不会像运用步兵这样呆板。但是,闯军骑兵队伍的扩建尚未完成,马匹补充才刚开始不久。盾已经成型了,矛却不够锋利,这就给清军留下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