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福摊开随文告附上的地图,这是一张原明朝两直隶十三布政使司所辖范围的全图,没有地形,只有省级行政区划,标出了目前天下六大势力的控制区域。
奉天倡义营控制整个南方,连云贵也被画进了闯营的控制区。其实田见秀现在还没进入云南,但明廷早就没有云南的消息了,闯军这么画,谁也不能指出其非。
张献忠的应天救民营控制江南及江北部分地区。左良玉死后,黄得功也接到崇祯的调令北上淮安,张献忠派兵渡江,控制了扬州、滁州、和州。
罗汝才的代天抚民营控制河南南部,而整个陕西都被画成了纳敏夫的顺天安民营的控制区。山东大部分地方是反清义军和清军交错,直隶、山西和豫北地区已完全被清军控制。虽然闯军在这些地方有山寨,但也没必要画出来。
明朝的统治区,除了孤悬敌后的辽西和登州之外,只剩下河南的开封、归德二府,以及南直隶的凤阳、庐州、淮安三府和徐州。
陈永福说:“比方说,我们现在是庐州府的一群秀才,朝廷和闯营、西营、曹营都在开科举,我们看着这张图商量商量,去应谁的试?”
众人面面相觑,陈永福说:“以前大家只知道天下很大,朝廷很强,可天下究竟有多大,朝廷究竟有多强,就算是读书人,心里也没个数。现在呢?听说王瑾特意给这份文告和地图刻了版,天下传布,就算是贩夫走卒,听人一讲解,也能明白天下有多大,自己在哪里。以前大家只知道天下大乱了,现在,谁不知道朝廷要完?要单是这幅图,其实也没什么用,可李闯有足够的本钱砸死人,投靠他就有官做,有饷拿,这就厉害得紧了。”
众人看了看地图上闯军那半壁江山,再看看崇祯皇上手中五府一州的国土,深表赞同,傻子都能看出这会儿应该投奔谁。
陈永福说:“自从闯军北上之后,我们就很难占到什么便宜了。郑崇俭和朱大典都完了,皇上还指望洪承畴来救驾,可我看洪承畴也靠不住。我们这么多人继续挤在开封,早晚要困死。这一点皇上还是能明白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还是要卖力打好这一仗的。但若是真的不敌,也不能和流寇打得两败俱伤,让东虏白捡了便宜。”
一名军官说:“明白,我们挣的军饷,让我们尽忠职守是足够了,可要买我们的命,那也未免太少了。”陈永福说:“不光是因为这个。当年己巳之变时,我还是个小小把总,也和鞑子交过手,这些人比我们、比流寇都厉害。虏骑已经逼近黄河,一旦我们和流寇大打出手,他们说不定会大举渡河,来个坐收渔翁之利。”
陈永福停顿了一下,说道:“皇上发我们粮饷,供我们吃穿,我们自然是要卖力打仗的,若不这么做,岂不成了忘恩负义。不过就像那活阎王说的,皇上的军饷也出自百姓纳的钱粮,孟老夫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真要是鞑子过了黄河,皇上要学那石敬瑭、赵构,那也说不得了。我们得先保老百姓,保大明的江山社稷,总不能天下人都剃头做奴隶了,我们还掩耳盗铃地为皇上效忠。”
不知不觉中,王瑾已经成了此时军界的“意见领袖”了。像陈永福这些和闯军交手多年的明朝军人,平素接触的不是流寇就是招安的流寇,当王瑾渐渐位高权重,他的观点也在这些人中传播得越来越广。尤其是王瑾说的这些,有不少本来就是很多明军乐于接受的。
此时的陈永福还没经过原时空那么多的艰难险阻,大明也不算亏待他,但是崇祯放弃首都这一行为让他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而且现在谁都能看出大明要完,他对自己手下这些亲信也没什么不敢说的了。
另一时空的李自成是山海关战役打输了才放弃北京,何况大顺的都城是西安,所以并不影响陈永福对李自成的效忠。然而崇祯是未以一矢向敌,直接调走了边镇的主力部队,导致华北沦陷。打内战打成这副德行,外战又不敢打,这就让陈永福不由得产生了极大的失望。
陕西丢失之后,大明朝只剩下中原一隅,靠着这十几万无后方的一次性军队,还中兴什么?可大明要是不中兴,天下总不能让给鞑子吧?那么,陈永福的选择也就不多了。
那么陕西又为什么会丢呢?且来一倒笔,慢慢叙说。
在崇祯的不断催促下,三边总督郑崇俭终于自我催眠成功,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出战的准备了。然而,做好准备的不仅是他们。
曹营的主力在陕州集结,前锋已经抵达阌乡。看起来,他们不仅一点不惧怕明军的攻势,甚至还打算主动出击。
“左镇台送来消息,称闯贼近日似有动作。他和孙协台和闯贼交战数次,牵制了马世耀、刘文煌两部贼人,但刘芳亮、李过两部主力何在,却不知晓。”
郑崇俭所说的自然不是左良玉,而是左光先。他在郧阳和闯军频频交战,现在是明军最重要的情报来援。
李国奇说:“闯贼的左营和后营如果真的北上支援曹操,敌兵将倍于我军,我军不应再出击,当固守潼关才是。”
郑崇俭说:“我们不能只顾及潼关一隅,此时曹贼主力集于陕州,郑州便只剩下点灯子、乱世王、满天星等一干乌合之众。只要我们在此牢牢拖住曹贼,待李督师克复郑州,直取洛阳贼巢,贼兵必乱,届时东西对进,两面夹击,中原之贼,一鼓可平。”
因为山西被清军占领,潼关和开封之间交通断绝,郑崇俭完全不知道朱大典部被王瑾击溃的事情,他接到的最后命令就是崇祯让他速速出关,再拖延的话军法从事。
秦军诸将心里暗自嘀咕,你想得倒是很好,可你不想想,罗汝才绰号“曹操”,何等狡诈,连你都能想得到的策略,他能想不到吗?他敢于完全不顾东边,将几万主力都拉到西线,必有他的道理。虽然此时还不知道罗汝才的后手是什么,但绝对不会像郑崇俭说的这样“一鼓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