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2章 三个目的

第42章 三个目的

    李自成在宴会上没怎么说话,主要是他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和这帮老夫子交流。这还是他生平第一次和士绅同桌吃饭,自然浑身不自在。

    以大明官绅的角度来看,这场“宴会”实在是太简陋了。像那些古画上的场景一样,用的是分食制,每人四菜一汤,一碗米饭。能被叫到这里来的都是有能力捐款的,平时的饮食享受自然比如此简单的招待不知好多少倍。

    但是跟着李自成一起来到衡州的这些人知道,这可比李自成平时吃的好多了。行军打仗期间,李自成也和普通士兵一样,以一碗杂粮饭、一勺大烩菜作为一餐的口粮。如今进了城,因为军饷制度未定,所以大锅饭制度也没有取消。今天早餐的时候,他们还和李自成一起喝粥呢。

    传说朱元璋曾经规定,官员宴请最多四菜一汤,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反正现在大明的高官豪绅们吃饭四十菜都不稀奇。对于几乎每个人都有差点饿死经历的闯军将领们来说,吃四菜一汤就和天下大同差不多,现在占领了城市,难免会有公务宴请,所以宴请标准不得超过四菜一汤这一条刚刚被写进军规。

    明末豪绅富商之中奢侈之风大行,即便在灾年也毫不收敛,即便是士大夫之中,也有很多人对此不满。哪怕是另一时空清朝修的《明史》,也得承认李自成节俭是对的,现在当然更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还有不少读书人拍手叫好,认为早就该这样“正习俗,肃风气”。

    宴会上主要是徐以显在说话,他先大谈了一番“教育对华夏文明的重大意义”,然后终于进入了正题——要钱。

    集资修书院一贯被认为是乡绅的义务之一,徐以显表示帅府带头出五百两银子,剩下的部分就要本地父老解囊相助了。

    灾年人工便宜,所以修书院的开销也不大,一千多两银子也就够了。李自成为了要几百两银子特意摆个宴席,再不识相可就是给脸不要了。衡州乡绅们都见过自己的邻居被追赃助饷的场景,几十个绅商凑几百两银子是小事一桩,要是连这都不答应,说不定下次李自成手里的两根筷子就变成两根夹棍了。

    众大户少的拿五两十两,多的拿二三十两,一共凑了六百八十两银子。李自成对大家的配合很满意,毕竟衡州士绅被王瑾打击过一次,又被田虎和孙可望打击过一次,能铁了心不配合的都去陪朱元璋吃四菜一汤了。

    随后又从本地的乡绅中选了几个院董,书院是民间机构,在书院任职算不得从贼,这件事大家倒不忌讳。山长人选未定,李自成让乡绅们自己推选,他不过问,不过他委任了副山长和掌事。

    副山长是个年近五旬的老童生,属于读书人里混得最惨的那种,当了一辈子老光棍,家无余财,最后实在饿得没辙,当了流寇的文书。这个乡绅们还能接受,此人虽然学问不高,好歹也是满口子曰诗云,像那么回事,是个正经读书人的样子。那个掌事就不同了,又黑又瘦,目光凶悍,瘸了一条腿,左手少了三根手指头,怎么看都是个纯正的匪类。

    但是想不答应也不可能,即便在过去。书院的掌事也往往是由破靴党甚至大户人家的豪奴担任,这种掌握书院财权的差事,肯定得让亲近人做。何况闯军现在控制整个湖南,这相当于从巡抚衙门空降一个掌事下来,谁敢不答应?

    于是石鼓书院的修缮计划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李自成自然不是真想资助衡州的名教事业,他这么干除了宣示一下他今后要作为本地的统治者之外,主要是三个目的。

    第一,书院是读书人读书的地方,也是他们议政的地方。就算豪门势族的子弟嫌这里有闯贼的眼线不肯来,那些家境不富裕的读书人要是想学习就必须来书院,有的人甚至要指望书院的补贴生活。这样一来,就方便闯军了解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的群体的思想动态。只要不发动叛乱,可以由得他们随便议论,没必要干预,但不能不了解。

    第二,其实就是要给伤残或年老的兄弟们找个工作。米脂起义至今已经六年了,很多兄弟都不适合继续在军中服役。不管是指望靠财政给他们养老,还是每人分几家佃户当地主,都不现实。安排到书院来扫地做饭,乃至管理书院名下的产业,可以让他们以此度过晚年。虽然安排不了多少,但安排一个是一个。

    军人流血拼命多年,丢胳膊断腿,最后只能打更看门,除了管吃住以外,每个月只有二百文钱,这在二十一世纪是件难以理喻的事情。但是在十七世纪,甚至直到二十世纪,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能做好这种安置的,都算是很优秀的军队。很多人拼死拼活地造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一辈子平平安安地当杂役,但就连这种要求都经常得不到满足。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另一时空某支军队能勇猛顽强到超乎想象的程度。闯军是不指望达到那种水平了,三百年的时代差距是无法弥补的,不过现在保证退伍兵晚年别被饿死还是可以的。

    就像此时在地球另一面,不少加勒比海盗会让残疾的同伴继续留在船上做饭、打扫卫生。毕竟以这个时代船上的医疗条件,缺胳膊少腿还能活下来的海盗实在是少数,所以船上有这么几个残疾人也并不是很累赘。而有的黑心的商船主却会把受伤的水手趁夜扔进海里,等到打起仗来的时候,双方意志力的差别可想而知。

    需要这样安置的,都是没有什么技能的伤残士兵。但闯军六年来的“不务正业”,使得很多士兵能做到简单的识字算数。对于这些人,李自成另有安排,会给他们找与那个书院掌事类似的职务。

    第三,就是李自成觉得书院教的东西也该改改了。孔老夫子传下君子六艺,洪武年间还规定儒生要学射箭,学《九章算术》,现在这些规定都成了摆设了。就算不要求现在的儒生开弓放铳、驰马飙车,好歹得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法律是怎么回事吧,否则当哪门子官。如果把这些具体工作都交给胥吏和师爷来做,那还要官干什么呢?

    转战天下这六年来,李自成见过太多没用的官,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可实在是除了八股文章以外什么都不会。既然闯军必须要用这些读书人当官,李自成也希望他们能更有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