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锦衣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吴侯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吴侯

    此时的建业城中弥漫的是异常沉闷的气氛,朝堂之上孙权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脸上满是不快。原因很简单——东吴首都建业居然出现北逃人口。

    孙权自认还算明主,早朝晏罢,爱民如子,如今作为首都的建业居然出现北逃人口,那不是狠狠的抽他耳光?这对他的威信是多大的打击?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孙权决定问责,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诸位爱卿,今日将你们请来就想问一件事,建业城出现北逃人口,怎么办?”孙权冷冷的问道。

    “吴侯,此事非同小可,需谨慎应对,以免操作不慎导致更多百姓北逃。”鲁肃首先站出来说道。

    “子敬言之有理,是该小心。但如何才能阻止这些百姓北逃呢?那裘盛太可恶,仗着地大物博和我抢人口!那些平民百姓也都是见利忘义的家伙!一见好处就都跑了!”孙权攥紧拳头愤怒的骂道。

    “主公,升斗小民向来市侩,如何能期望他们讲礼义廉耻忠心不二?吴侯说笑了吧!”鲁肃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要阻止更多百姓北逃,首先要做的则是封闭边关,让百姓无法北逃。至于到底如何解决这问题,咱们可以稍后再议。所以请吴侯先下令封锁边关,但凡抓到北逃百姓,抓住就好不必严惩。”

    对于鲁肃的话,孙权同意前一半,但不同意后一半,他向来主张‘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怎么能对犯错的百姓只抓住却不严惩?因为不相信向来谨慎的鲁肃会信口胡言,所以孙权一脸疑惑的看向鲁肃,希望他给个合理的解释。

    “吴侯,那些百姓是为了过好日子才去裘盛那,他们本没有错,错只错在咱们手段不如裘盛高明。若是主公想重新获得民心,就必定要用怀柔而非威压。所以即使抓住了那些北逃百姓也不要严惩,而该好言相劝,许诺足够多的好处,将他们拉回来。”

    这些话让孙权不那么痛快,因为这似乎是他孙权请求那帮一穷二白的泥腿子回来,似乎他孙权地位还不如那些平民百姓,越想越感觉不快,孙权脸色也就更差了。

    看出孙权所想所忌,但鲁肃并不退缩,只是笑了笑问道:“吴侯,请问何为邦本?”

    自幼饱读诗书,孙权章口就来‘民为邦本’,话一出口他就后悔,转而又释然。

    “吴侯,亚圣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而还请吴侯在对待百姓的事情上不要倨傲,要向裘盛学习,这样我东吴才能与裘盛抗衡。”

    孙权最讨厌的就是这夫子大义,但是治国又离不开这夫子大义,所以孙权最终只能服软,表示接受鲁肃的意见。首先就是封闭边关,阻止百姓北逃,其次则是视情况来商议应对之策。

    很快,具体数据送到了孙权手中:不到两个月东吴北逃人口达九万,三日内,在边关就阻止了三千北逃人口。

    “子敬,这可如何是好?九万多人跑了,打也打不过,恐怕抢也抢不回来啊!”孙权非常沮丧的说道。

    “主公不必焦急,自古以来,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举,人多无义迟早败亡!主公只要稳住民心,东吴就能顶得住,甚至战胜裘盛!”

    “子敬,你的话倒是鼓劲,但是事实却难这样如意,我哪里变得出那么多土地给他们?就是多造百十来艘渔船都不容易。”

    张昭虽然也忠于孙权,但嫉贤妒能,喜欢拆鲁肃的台,见孙权不快立刻说道:“子敬,主公说得不错,你的话鼓劲,但并不能落实,毫无意义。吴侯,我以为应该也要杀鸡儆猴,对那些死不悔改的刁民要严惩!没有合意就跑,那还有什么规矩?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此时的孙权其实已经心烦意乱,鲁肃和张昭两个在这打嘴炮对他已经没多少影响,为了不气急败坏的发脾气,孙权只好借口休息躲进了内室。

    君主走了,众臣也走了,仅仅留下鲁肃、张昭两个相处不洽的重臣,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二人自身也都非常不爽。好在二人都是忠于孙权,还肯光明正大的辩驳。

    “子布,你我虽然不睦,但同为吴臣,应该想法解开这一困境,而非在此斗气。”鲁肃非常郑重的提醒道。

    “子敬,果真这样想?”张昭不相信的问道。

    “天下不止你一人忠于吴侯,何必如此自负?”鲁肃不屑的说道,“你是不是认为严惩几个百姓没什么大不了?依法办事没有什么不对?”

    “那是当然,法不容情!若是犯了法却不被严惩,那岂不是鼓励别人犯法?不会因小失大?”张昭非常肯定的说道。

    若是在平时,鲁肃肯定也是这个态度,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鲁肃则是完全相反的态度。他并不多说话,还是那句‘民为邦本’,然后又加一句‘法不责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让张昭停了下来闭口不言,仿佛时间就在那一刻停止。

    确实,只要问题不解决,北边还有吸引力,东吴就必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北逃人口,怎么惩罚都没用。一旦惩罚过头,反而激起矛盾,动摇孙权统治基础。他张昭反而有负孙策托孤了。

    “子布,我不反对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但这是特殊时期,凡事都有不同。裘盛阴险,最希望我东吴用严惩的方式来对待北逃人口,他好趁机散播谣言败坏主公名声,继而从中获利。所以,现在我们只适合用怀柔之法稳住那些北逃人口并将他们安置好。”

    “这···”

    “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你不会想做吧?”鲁肃立刻问道。

    “好,就算你说得有理!就不严惩那些北逃人口,但那些人要求的土地怎么办?他们北逃就是冲着土地去的!我江东六郡可没那么多土地分出来!”见鲁肃脸色不对,张昭立刻又说道:“鲁子敬,别打我们这些士大夫的主意!那是我们的土地,不是你的!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少收两年租子已经够意思,莫非你还想要我们连土地都放弃了?”

    鲁肃向来实干,从来不会当理想主义者,所以听了张昭的话后大笑一通,笑张昭小气。

    作为托孤重臣,张昭如何能忍受被鲁肃嘲笑?当然反唇相讥,说鲁肃和布衣百姓沆瀣一气,卑鄙粗鲁。

    不能刚刚好好说两句话又呛起来,所以鲁肃立刻道歉,称自己绝没有嘲笑张昭的意思,只是感觉张昭的话是开个玩笑而已。张昭也不是鼠肚鸡肠之辈是来商量事情的,所以他也消了火,二人继续谈事。

    “子布,咱们必须想办法留住百姓,否则裘盛迟早会将东吴给抽空,他这一招釜底抽薪轻视不得。”

    “我还是那句话,别打士大夫的主意,即使我同意,东吴的其他士大夫也不会同意,若想留住百姓,只能另寻他法。”张昭略带遗憾的说道。

    “那裘盛能鼓励治下百姓开垦荒田,我们为何就不能提议吴侯也照做?咱们东吴不也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地方吗?只不过江东多山水,开发难度比益州和北方更大点而已,但并未无法开采。只要吴侯下令,相信不少人会遵从的。”鲁肃很肯定的说道。

    开发荒山荒地?这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张昭并不否则鲁肃的提议,但一听这提议他就打退堂鼓,因为他不想冲在最前面干这最麻烦的活。看出张昭心中所想,鲁肃并不意外,也不失望,他只要张昭支持就好。

    “子布,你的身体欠佳,当然不能做这样重的工作,所以我打算亲自主导工作。只不过到时候可能会需要子布你在吴侯面前帮我说两句话,如何?还请不要推辞。”

    既然鲁肃释出善意,张昭当然也不能不释出善意,故而立刻表示会坚定的站在鲁肃这一边,支持开发荒山荒地留住百姓,并提议二人立刻进内室求见孙权。

    两个重臣再次一起求见,孙权无法拒绝,只好允许二人进去见面。

    见孙权一脸憔悴,这让鲁肃、张昭都不是很舒服,鲁肃先说道:“主公,何必如此惆怅?我与子布刚刚想出一法解燃眉之急,甚至可以一劳永逸。”

    “怎么说?”一听有办法解燃眉之急甚至一劳永逸,孙权立刻来了精神询问起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张昭笑道,“我们也许诺百姓足够多的好处,将百姓留下来。不过这好处要比裘盛给的好处更多,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这个办法孙权早就想过,所以听了之后立刻没了精神,如泄了气的皮球说道:“二位,你们是在耍孤吗?孤今日真的累了。”

    “吴侯,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足够的土地,但是只要主公能支持开发荒山荒地,那些土地不就都有了?哪些土地不是我们祖宗开发之后再传下来的?主公,他裘盛不也是先划一大块地,然后再让治下百姓自己去开发吗?咱们东吴的地应该不少,只看哪里容易开发而已。”鲁肃坚持道。

    孙权听后感觉有理,于是决定支持鲁肃,但随即他又想到一个问题:那些荒山荒地名义上无主,其实是在某些豪门势力范围内,那样随意去开发会触及豪门利益,风险不小。故而孙权又停了下来。

    “主公,怎么了?”张昭问道。

    “那些豪门势力不小,若是我随意开发,他们会不会造反?”

    “主公,那些豪门虽然厉害但不至于造反,只要主公好生安抚就会没事。”张昭又立刻说道,“咱们应该先稳定百姓再稳定豪门,不可本末倒置。当然,能避免的冲突就避免。鲁子敬自告奋勇,主动请缨,他愿意主持此项工作。臣以为,有鲁子敬在,一切困难必能迎刃而解。”

    没想到张昭这么快就把自己推出来,鲁肃心中大骂张昭狡诈,但事实如此,鲁肃只好认栽,开口道:“主公,张子布所言不差,臣愿意主持此事,愿为东吴开发六百万亩土地,留住二十万人口。若有可能,再从裘盛、刘备那拉来五万人!”

    这番话让孙权非常高兴,立刻同意了鲁肃和张昭的建议,也开始用土地拉拢百姓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