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 第一百九十六章 铁鹞子的铠甲

第一百九十六章 铁鹞子的铠甲

    祝龙回到祝家庄过了已经半个月,好好的休息了一番。

    整个祝家庄上下也都该休息一下了,战斗从未停歇过,大家都很疲惫了。

    这半个月里,祝龙有时陪祝太公聊天,有时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有时四处漫步,更多的时候是跟属下谈话,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他一直在思考的祝家庄的生存与未来。

    首先是生存问题!

    这次动静闹得太大了,杀了高廉,高俅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以他对赵佶的影响,朝廷发兵攻打祝家庄是大概率事件。

    跟大宋这个帝国相比,祝家庄就太小了。大宋有庞大的军队,充足的军械,众多的人才,力量对比悬殊。

    如果高俅真的带领十万大军攻打祝家庄,祝家庄扛得住吗?

    祝龙很清楚,只要高俅不犯愚蠢的错误,他就扛不住!

    那梁山好汉怎么就扛住了呢?不但抗住了高俅,还扛住了童贯!

    因为有八百里梁山泊为屏障!

    想到这里,祝龙有些纠结了。

    其实祝家军中,早就有“迁都”梁山的声音,理由也是防御安全,支持者不少,以原来的梁山降将为主。

    但是梁山泊的水也阻碍了祝家军的骑兵,难道几千骑兵靠坐船进进出出?

    还有人建议占据东平府,打下周围州县,以为根本之地,然后扩充兵力,据城防守。这是关胜首先提出来的,萧让、呼延灼极为赞成。

    祝龙思考过后,否决了,因为东平府不是他理想中的根据地,这里是东有兖州,北有济南府,南有濮州、济州,西有东昌府、大名府。

    到时候被周围兄弟州府群殴,会死得很难看。

    所以祝龙要握紧拳头,不宜扩大战线,就守着祝家庄,东平府不能全打下来,打下来还得派兵驻守,有限的兵力四处铺开,会严重削弱力量。

    原着中,田虎、王庆都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打下几个州,分兵把守,结果被宋江一口一口的吃掉。

    倘若他们集中全部兵力,跟梁山好汉对决,恐怕就胜负难料了。

    不过祝龙还是派了萧让和裴宣带领两千士兵去东平府驻守,维护秩序,以免东平府陷入无序混乱状态,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祝家庄的老人,如栾廷玉、祝虎、陈守、胡刚他们,都倾向于继续以祝家庄为大本营,理由是这里地势险要,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还有人建议干脆躲进泰山里打游击,这个人就是鲍旭!祝龙脸上笑着称赞,心里恨不得踢他一脚,是想继续当山贼吗?

    不过《三国演义》里,还真有一位大佬在泰山打游击,他就是藏霸,被人称为泰山贼,强如曹操都无可奈何,只得招安。

    泰山不远,东平府和北面的济南府之间,就是泰山余脉,往东就是魏巍泰山,还有祁蒙山,云云山……一大群山组成了一个U字型,开口对西南,东平府就在西北方的U形顶端处。

    躲在大山里打游击,最后夺取天下,也是有成功例子的,但祝龙苦思良久,自认为不具备伟人的本事和条件。

    思来想去,祝家庄还是要守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轻易放弃的。

    但是也不必在这里跟官军死磕拼消耗,毕竟要以天下为目标,死磕一个祝家庄没有意义,只要拥有强大的军队,何愁没有落脚之地。

    况且,在他原来的规划中,本来就是准备招安之后去登州和莱州落足的,也就是胶州半岛,三面环海,易守难攻。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那里毕竟过于偏远,难以发展壮大。

    祝龙打算在中原地区吸取足够的营养,收服谋士文臣,精兵猛将,钱粮装备,然后再去那里种田,静待金兵南下,大宋灭亡。

    想了许久,又回到了开始的问题——怎么守住祝家庄?

    只能是强军备战了!

    首先就是要吸收消化战果,整合军队。

    这次去凌州,一路血战,一路搜刮,收获确实很大,首先单是战马就缴获了三千五百余匹,加上打败魏定国、单廷圭二人缴获的近千战马,已经有四千匹了。

    但祝龙只打算扩充两千五百骑兵,剩下两千匹战马作为训练用马,训练那些步兵。

    他首先从全军中挑选最优良的战马五百匹,重新组建一支龙骑兵。

    上次见识了龙骑兵的威力后,他就下定了这个决心。鲁智深、呼延灼、史文恭、闻达等人都十分赞同,尤其是呼延灼。祝龙都有点犹豫,想着要不要用呼延灼换下秦明,担任龙骑兵主将。

    但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秦明更适合这个位置,他性格勇猛,每战必前,敢于冲锋陷阵,是龙骑兵主将的不二人选。

    祝龙总觉得呼延灼虽然杀伐骁勇,但他身上缺少秦明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劲,他更适合统帅军队,指挥作战,而不是冲锋陷阵。

    龙骑兵的马有了,士兵也会从全军中挑选最勇敢强壮的,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战甲。

    目前还是用缴获的飞天神兵的铠甲,一是数量不够,只有三百副,二是这种铠甲太过沉重了,加上马甲,对骑兵和战马的负担太重了。

    祝龙想要在保证防护力的前提,打造一种质量较轻的铠甲,他决定去请鲁智深、呼延灼和闻达过来问问,西夏铁鹞子用的是什么铠甲。

    三个人先后来了,祝龙请他们坐下,让侍女芷月给每人泡了一杯茶。

    用茶杯盖拂去飘在水面上的茶叶,轻啜了一小口后,祝龙放下杯子,开山见门道:“我请三位来,是有一事请教!”

    三人好奇道:“主公请说!”

    “你们都在西军中待过,可知道西夏铁鹞子的情况?”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还是鲁智深回答:“铁鹞子是西夏最强大的骑兵,他们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祝龙疑惑道:“可据说他们身穿铁甲,刀斧难入,经常打头阵,冲破我宋军阵型,莫非有假?”

    “不假,确实如此!依洒家看来,若论铠甲坚固,便是龙骑兵也是大大不如!”

    祝龙更不解了,“既然是铠甲如此坚固,必定厚重,如何能长途跋涉,来去如风呢?岂不自相矛盾?”

    鲁智深解释道:“他们的铠甲精良,名为瘊子甲,呈青色。老种经略相公处有一副,我曾拿来玩耍过一次,重量很轻,跟寻常铠甲相仿,厚度也只有我大宋铠甲的三分之一,但十分坚固,五十步内,用强弩射之,都无法射穿!”

    祝龙听了,十分惊讶,这是什么黑科技啊!

    “如此军国利器,为何我大宋不派人去偷学?”

    呼延灼接着道:“学了,沈经略相公在鄜延时,就在专门去观摩过,还记在《梦溪笔谈》一书中……”

    初中历史书上的《梦溪笔谈》?祝龙一愣,作者不是大名鼎鼎的沈括吗?难道呼延灼口中的“沈经略相公”就是沈括?

    祝龙以前还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宅在家里捣鼓奇淫技巧,混得很差的理工男呢,想不到竟然是堂堂战区司令长官,手下统领着千军万马,这一下子颠覆了祝龙对沈括的印象,只怪历史书上不说清楚。

    他脑海里浮现一个这样的景象:在沈括老丈人的寿宴上,神情木讷的理工男沈括坐在角落里,被亲友嫌弃。突然门外出现八万精锐西军,齐声喊道:“西夏犯边,请沈帅出马!”

    丈母娘大惊,问道:“谁是沈帅?”,然后沈括默默起身出去了……

    祝龙一阵恶寒,摇了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甩出脑海,接着问道:“既然学了,书中都有记载,为何大宋没有打造出西夏一样的瘊子甲?”

    此话一出,对面三个男人都面露沮丧,鲁智深和呼延灼答不出来,屋子里寂静了片刻,闻达道:“因为我们大宋的铁不行!”

    “铁不行?”

    “对!”闻达声音提高了,充满不甘,“西夏瘊子甲就是将铁片直接捶打,不用火烧!工匠反复捶打,一直捶打到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厚度。为什么叫瘊子甲呢?因为铁片顶端会留筷子头大小的一块地方不锻捶,用来检验厚度,看起来就像瘊子一样,故名瘊子甲!”

    祝龙恍然大悟,原来西夏铁鹞子的瘊子甲是用冷锻技术,跟冷轧是一个道理。

    太硬的东西就容易碎裂,比如玻璃。太软的东西又容易被刀剑所割裂,也容易变形,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铠甲就是既需要有硬度,又需要有柔韧性,这种要求是对立矛盾的。冷锻技术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点,铁片经过捶打,表面变形后会变得坚硬,但是内部依然柔韧。

    收购金刚铁坊后,祝龙对这些方面也有一定了解,目前大宋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渗碳技术,将铁片放入具有活性碳粉中,然后高温加热,使碳原子渗入铁片表层,这样外表碳化,获得很高的硬度,内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但是这个技术要求非常高,必须使碳粉从外到内是均匀过度,否则铁片就会很容易碎裂,火候很难把握,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做到。

    即使如此,大宋的铁甲性能也无法跟西夏的瘊子甲相比,因为瘊子很薄,重量只有宋甲的三分之一,这是极大的优势!

    祝龙下决心,一定要打造出冷锻甲,铁的质量问题不是绝对的,一定可以想办法解决,否则后世的冷轧钢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如果他手下有一万铁鹞子这样的军队,就可以成为野战之王,横扫北方了,就是金国的铁浮屠来了也会碾压成渣。

    突然呼延灼开口说道:“主公,铁鹞子能长途奔袭,来去如风,靠的可不紧紧是瘊子甲,还有战马,他们一人三马,一匹冲阵,两匹骑乘。就算是普通的西夏骑兵,也是一人双骑。”

    祝龙苦笑,他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可他缺马啊,哪有条件跟西夏相比?他只能通过严格的骑兵守则,珍惜马力。

    不过,龙骑兵一人双骑还是要保障的,这样一来,只能再扩充一千五百骑兵了,正好三个营,分别扩充到青龙、白虎、朱雀三军中。

    不过只是扩充骑兵,并不增加士兵人数,由步兵转化为骑兵而已。以后这三个营就是骑兵步兵各一千,依然是两千人。

    玄武军将会被打造成一支重步兵,不需要太多骑兵,有一个骑兵营负责侦察、警戒、传信之类的活就够了!

    心中打定主意后,看着面前三员大将,笑道:“这段时间大家都在修整,少有相聚,不如今天我摆宴席,请大家一起饮酒,热闹一番如何?”

    鲁智深眉开眼笑,道:“如此甚好,好久没有跟大家一起痛痛快快喝一顿了!”

    虽然天色尚早,太阳尚未落山,但祝家庄前厅已经摆开了宴席,诸将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祝龙打量堂下左右两边,到场的人有祝虎、吴用、栾廷玉、关胜、林冲、秦明、鲁智深、武松、史文恭、闻达、卞祥、呼延灼、花荣、杨志、徐宁、孙立、曾家父子六人、苏定、吕方、黄信、杨雄、雷横、郝思文、解珍、解宝、索超、曹正、李云、邓飞、欧鹏、马麟、财务总管蒋敬、韩滔、彭玘、魏定国、李炎、杨林、时迁、孙新、顾大嫂、皇甫端、金大坚,鲍旭、施恩,祝家庄老人陈守、胡刚、祝飞、祝康,加上近期投降的张清、单廷圭二人,合计五十五人。

    此外在外公干未到的有水师的祝彪、张顺、阮小二、阮小七、邹渊、造船的孟康、土建工程师陶宗旺七人,去了辽东的石秀和李俊两人,驻守东平府的萧让和裴宣两人,在东京打探消息的范休与乐和两人,在青州开酒店的张青孙二娘夫妻两人,合计十五人未到,至此,祝家军合计七十名好汉。

    此外还有三位贵客,晁盖、柴进、刘唐。

    张清本不愿降,但见到皇甫端后,见他在祝家庄生活得很好,人人都敬重他,像对待先生一样,方知自己误会了,便归降了!

    单廷圭见祝龙千里迢迢,从凌州带来了他的家眷,二话不说,纳头就拜。

    祝龙看着满堂英雄豪杰,回想起当初抵挡梁山进犯时,只有区区五六个人,冷冷清清,如今可谓兴盛!

    他觉得自己经过奋斗,终于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十分开心,喝得伶仃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