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湖江湖又见江湖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江湖第一招——探听消息

第二百八十三章 江湖第一招——探听消息

    “我先走一步。”徐飞龙匆匆地说,一跃三丈,移动的如电射星飞转眼无踪。

    “小老弟,等等我呀……”狂丐急叫,急起直追,但追了三五十步,前面已不见人影,只好止步苦笑道:“这娃娃深藏不露,露一手就足以令人心惊胆战,可怕,可怕。”

    徐飞龙一口气赶到聚龙庵,路旁的一座草棚内坐着两个乞丐,其中一个正在用沙嘎的嗓门,摇头晃脑唱着歌,音调徐缓悲凉的唱着:“人生本是梦一场,富贵荣华……”

    徐飞龙在棚外喂了一声,扳着棚顶往里问道:“看到有人往山下走吗?”

    “开玩笑。”唱歌的乞丐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会有人往山下走?除非他不想活了。”

    “你们没睡?”

    “睡个屁,上面什么鬼地方失火,锣声一响,谁还睡得着?”

    乞丐伸出脑袋盯着他问道:“什么地方失火?好像很近吧。”

    “街尾那里失火。真的没有人往下走?”

    “没有,火一起我们就起来了……”

    徐飞龙脚下一紧,向山下如飞而去。

    在二天门遇到一个上山的游方僧,一问之下,知道的确没有人连夜下山。

    第二天一早,他已身在青阳城内。

    拿了十余两碎银和数百文钱,在城西一处卖估衣的偏僻小店,买了一件尚可穿着的青袍,收起扮叫花子的衣物,回复了之前的面目,然后回到殷家山下的九华老店。

    殷家山下的九华老店,规模不算大,并不太吸引江湖人的注意。

    总算运气不坏,侯刚和老仆李忠,带了两书童紫电青霜上九华,仅带走了一部份行李,其他的物品已交掌柜保管,他的行李也在其中。

    他向店家讨回自己的行李,要了一间上房安顿妥当,换回书生装。出城往去南陵的大道走去。

    很快便在五里亭南面的小山坡树荫下隐起身形,监视往来的旅客。

    上午十点左右,一队旅客护着两乘山轿接近了五里亭,首先便看到走在前面的日月双童。日童子右手上绑有伤巾,大概是右手受了伤。

    后面,韦胜垂头丧气埋头赶路。

    人数比早些天多了一倍以上,姬老庄主仍然走在轿前,神态在悠闲中流露出忿怒,看着就是个脸呈微笑心藏机诈的人。

    姬少庄主风采依旧,眼中经常泛起警戒的表情。

    姬惠小姑娘跟在她母亲身后。风尘仆仆倒也未见倦容。

    “大概被穷儒戏弄得心虚了,所以人都不敢分散啦!”

    徐飞龙心中暗忖,目光狠狠地打量从容举步的姬老庄主,也留意其他的人。

    遗憾的是,无法看到轿中的情景。

    他等众人去远,回到亭中喃喃自语道:“唔!也许我真的料错了,昨晚的蒙面人不在这里。”

    他怀疑昨晚的蒙面人是姬老庄主,可是,眼前的景象却否定了他的猜想。

    昨晚那一记生死硬拼,他自己用上了不好轻易使用的武功,仍被对方的太乙交功震得五内沸腾,几乎伤了内腑。

    对方不但外袍碎裂,内腑也不可能毫无损伤,即使有什么功效显著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半天内复原,脸色和走动的外表神情,而只要一丝破绽流出决难逃过他的眼睛。

    但姬老庄主外表毫无改变,姬少庄主也精神奕奕毫无异状。

    这表示他的推断完全错误,他要找的必定另有其人。

    “不管是与不是,我得进一步追查,也正好利用他们重上九华。”徐飞龙心中打定了主意。

    按行程,倚秀山庄的人如果真的要上九华,当然不会在县城停留太久,今晚必定在二圣殿那边投宿,或者多走几里到一天门甘露寺过夜。这样一来第二天上山轻松多了。他跟踪入城,留意一切可疑征状。

    他发现姬家的人,进了大街上一栋大宅,大宅门外的门灯上写着“丹阳郡广”四个字。

    宅院甚大,轿可直入厅内,因此他只能在院门外瞥了那么一眼,看不出有何异状。

    等他在城内逛了一圈,午膳后转来察看动静,院门关得紧紧地,更看不出什么了,没有动身的迹象,显然姬家的人今天没有上山的打算。

    “晚上再来看看。”徐飞龙想着,在街前街后略为走动,对大宅周围的形势摸清了三五分。

    徐飞龙在十字街一家卖字画的作坊留连了一个多小时,买了几本佛经包括本愿经、占察业报经、十轮经。

    作坊的主人满头的白发,年岁着实不小,姓王,一团和气笑口常开,特意在客厅里款待他,还彻了一壶好茶待客,明显以为他真是来九华游山的读书士子,甚至还跟徐飞龙说起了太白书堂的兴衰荣历程,如数家珍,介绍九华名胜更是滔滔不绝。

    但徐飞龙意不在九华,不久便将话头引上正题。

    “王东主,贵地山青水秀,九华又是地藏王菩萨香火之宗,怎么似乎并不怎么繁荣,城地甚小,人也不多,岂不怪哉?”他问。

    “公子爷难道还没看出来?”王东主含笑说道:“敝县山多田少,地非冲要,当然没有沿江的商埠繁荣,来往的几乎全是香客,香客来去流转不落,怎能繁荣得起来?”

    “东主祖籍是那里人士?不是本地人吧?”

    “祖籍确实不是这里,在六安,不过迁到此处已有四代。”

    “那算起来东主已是本地人了。”徐飞龙喝了半口茶道:“南大街有一家姓广的人,好像是本地罕见的姓氏呢。”

    “哦!你说的是广二爷广家。不错,广是本地罕姓,在周边百里仅此一家。广二爷为人乐善好施,是本城的仕绅,祖上据说出过一位什么贵人,但他也不是本城人。”

    “这又怎么说呢?我看那门头灯上写着丹阳郡,这里是丹阳郡嘛!怎么又不是本地人了!”

    “广二爷的尊翁是十几年前迁来本地落户的,他现在住的宅院其实是向本城的破落户陈家浩买的,他家在九华山上还另有一座避暑别墅。广二爷是个好人啊!最近他已经上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