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逍遥侯 > 第1341章 登基

第1341章 登基

    时间过得很快,眨个眼的工夫,便到了登基大典的当天凌晨。

    今天的大事特别多,李中易早早的起床,漱洗沐浴之后,换上了衮冕,先去太庙祭祖。

    李中易的爷爷,叫李寒食,也就是生于寒食节这一天,遂起名为寒食。

    李中易的曾祖父,叫李楠,原本是个孤儿,又是乞丐。只是因缘巧合,原本没有名字的李楠,被一位老郎中收为养子,这才跟着一起学了中医。

    至于,李中易的高祖,连李达和都已经说不太清楚了。不过,据孔昆的考证,李中易的远祖应该是李渊的第六子,荆王李元景。

    嘿嘿,改朝换代的天子,必是天生异象,贵不可言。

    不管李中易自己信不信,反正家谱上写的远祖便是李元景,也就是唐太宗李老二的同父异母弟弟。

    李中易既然当上了皇帝,他们老李家的列祖列宗,就都获得了追封。

    至于李达和,那必然是内定的太上皇,而薛太妃则即将正式成为强汉朝的皇太后。

    有人担心李中易父子见面会很尴尬,便建议将准太上皇李达和,迁去西京洛阳定居。

    李中易和李达和的感情极深,他不乐意为了区区礼仪上的小事,而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便将那份奏折直接留中不发,只当没这回事的。

    通进银台司改制之后,所受到的奏章一律先交到李中易的内书房,由李中易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发交内阁去处理。

    李中易留中不发的奏章,内阁的相公们哪怕已经知道奏章的内容,也只能干瞪眼的无可奈何。

    不夸张的说,通进银台司改由李中易直管,大大的加强了皇权的集中优势。

    祭过太庙之后,李中易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乘坐御辇赶去南郊外的祭坛,好好的祭祀了一番天地。

    时当正午,太阳光芒最亮,能够直射到大庆殿正殿台阶上的时候,喜庆庄严的音乐奏起,李中易在迎驾使孔昆的引导下,缓步走进正殿,坐到龙椅上。

    正殿内外早已肃然地站满了文武百官,全副武装的卫士们铠甲闪烁,仪仗马匹和仪仗,以及彩车彩御辇分列两旁,彩旗猎猎作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赞礼官的引导之下,文武百官们神情肃穆的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众卿平身!”李中易已经出了好几身热汗,只是今天的日子极为特殊,哪怕他再不耐烦,也只得暂且忍耐。

    新君登基礼成之后,迎驾使孔昆手捧诏书,高声宣读浩荡之皇恩,一为封赏,一为大赦。

    不出群臣之所料,李达和被册封为太上皇,薛太妃被册立为皇太后,至于李七娘等人,则按照各自的位分,各有封赏。

    按照惯例,李中易正式登基之后,为了方便天下人避讳,就把大名改成生僻字,叫作:李。

    也就是说,从今日起,这个字,就变成了李中易的专用字。谁敢用这个字,给自家的娃儿起名字,就等着掉脑袋吧。

    之所以是字,主要是经过儒学大师们的考证,前朝大周尚木,木生火,所以,本朝尚火德。

    等李中易驾崩之后,读书人在正式场合提及他的时候,都必须是三抬的提法,即:我太祖x皇帝。

    这里的太祖就是庙号,这里的x皇帝,要看接替李中易即位的那个儿子,给他起什么样的谥号了。

    一般而言,开国之君的谥号,要么是高皇帝,要么是武皇帝。

    比如说,明朝朱棣登基之后,大臣们在奏章中,或是正式场合里,提及朱重八的时候,都要说:我太祖高皇帝。

    令大家比较诧异的是,李中易的儿子们,包括最年长的李继易在内,不仅没有封王,甚至连爵位都没有。

    此前,李中易封赏的所有爵位,都坚持着同一个原则,即:无军功者,不授爵!

    原本,大臣们以为,李中易的儿子们,属于例外的情况,应该个个封王。

    然而,大家万万没有料到,李中易对于无军功不授爵的基本原则,看得如此之重。

    李中易的大赏天下,有着诸多的讲究,文臣无法赏爵位,就只能赏钱。军队里的军官们,个个拿着高薪,并不缺钱。除了每队官兵赏一头羊之外,就按照各自的军功,一一封赏爵位。

    其中,封侯的共有九人,包括杨烈、廖山河、马光达和刘贺扬等人在内,都正式成了强汉朝的侯爷。

    至于,爵位最高一级的王爵,以及次一等级的公爵,则无一人获封。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王爵和公爵,在强汉朝属于极其特殊的爵位,非殊功者,不赏!

    等到天色已经黑透之时,整个登基的仪式这才算是结束了,身穿十几层衮冕的李中易,赶紧回到后殿,脱了厚实的礼服,换上了舒适的常服。

    挺着大肚子的李七娘,看见李中易急急忙忙的样子,不由抚摸着肚子,笑着打趣说:“小东西,你瞧瞧,都快把你爹爹热晕了。”

    李中易哈哈一笑,凑过去抚摸着李七娘的肚子,笑眯眯的说:“小东西,快点出来吧,爹爹我等着抱你呢。”

    李七娘心里有数,由于柴玉娘一直不肯就范,尽管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李中易的心情其实很一般。

    按照常理,皇帝登基后的头等大事,除了册封太上皇和皇太后之外,便是册立中宫皇后。

    然而,柴玉娘一直没有原谅李中易的篡位行径,死活不肯配合。这么一来,侧立中宫皇的典礼,只能无限期的延长了。

    改朝换代之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包括李继易在内的诸位皇子,竟无一人被封王,唐蜀衣难免很有些遗憾了!

    在唐蜀衣看来,年纪最长的李继易,本应该第一个封王。

    不过,既然孩子们都没封王,唐蜀衣哪怕再不满意,倒也可以接受。

    客观的说,李中易总结过历代的立储得失,他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早立太子的弊端,远多于收益。

    其中,最容易出现父子相残的状况,便是:太子已壮,而父未崩!

    ps:票差很远,加更先送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