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反穿越调查局之先秦卷 > 第三百三十五章 解围

第三百三十五章 解围

    反穿越调查局之先秦卷第三百三十五章解围此言一出,原本还有些喧闹的宴会厅,顿时刷的一下安静了下来。所有宾客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投向桓玄。

    这位今年刚刚年满十六岁,还是个半大孩子的南郡公,就好似突然被雷电击中了一般,浑身猛地一抖,旋即从座位上弹射起来,猛扑到大厅中央的空地上,俯身朝司马道子跪倒,额头点地,满脸大汗,口中却未发一言。

    推荐下,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桓玄的这个举动,完全出乎了司马道子的意料,不过他心中却也颇为得意,嬉笑道:“南郡公,你这是做什么呀?本王只是在说你父亲,又没责怪于你。”

    桓玄丝毫不理会司马道子语带讥讽的话,仍旧是长跪在地,沉默不语。

    满堂的宾客,此时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却无一人敢站出来为其缓颊解围。

    想当年,桓玄的父亲、一代权臣枭雄桓温,手握荆扬两州数十万重兵,势倾朝野,不仅一人身兼丞相、录尚书事和大司马三职,而且废黜旧帝、另立新君,如同反掌观纹般轻松,满朝文武皆不敢吭声抗议。

    到了晚年,桓温几次三番要朝廷赐他九锡,摆明了想玩禅让皇权那套把戏,幸亏谢安及时出山,带领着乌衣巷的各家门阀,全力阻止,这才令桓温未能得逞,郁郁而终。

    如今他的儿子桓玄未及弱冠,叔父桓冲又突然病逝,不但令这位年轻的南郡公顿失靠山依仗,而且还滞留建康,落在了会稽王的手中,自然也难免备受羞辱的命运。

    所以,即便是有些唏嘘不忍,可整个宴会仍旧无人敢轻易站出来,为了桓玄而去得罪会稽王。

    看着桓玄这副怯懦无助的窝囊样子,司马道子不禁在心中暗笑。

    其实从他的角度而言,桓冲突然去世后,最关键处就是眼前的这个少年。只要南郡公不能及时返回封地,接替桓冲执掌大局,那么时间一久,荆州内部必然会人心思变,进而闹到四分五裂的地步。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便有机会通过分化的手段,逐步蚕食荆州军系,重新掌握这支长江上游最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之前有人曾建议司马道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桓玄弄死算了。不过司马道子却否定了这个想法。这倒不是他故意托大,以至于留下隐患,而是此举根本不可行。

    只要桓玄还活着,那么荆州方面便不敢轻举妄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自己的地盘里,忙着争权夺势;可是如果桓玄挂了,一向忠于桓家的荆州军,极有可能会暂时放下内部的各种矛盾,转而变得一致对外,甚至是挥师东进,跑来找司马道子复仇。

    所以说,这其中处理分寸的拿捏需要非常讲究,绝非粗鲁蛮干能行得通。

    司马道子目前所采取的手段很明确,那就是软禁桓玄。只要南郡公不离开建康,拖上个一年半载,便大事可成矣。

    所以今晚的宴会,司马道子故意邀请赵亮前来,一是为了提醒对方,之前大家在落马湖的那笔旧账,还得慢

    慢算;再者,就是要警告北府方面,切莫打桓玄的主意,在荆州继承权这个问题上轻易插手。

    刚才,他借着当年桓温意图篡权的话题,对桓玄说出了一番诛心之语,也正是想看看桓玄究竟会有何种反应,顺便测试一下赵亮和陶思源。

    而桓玄惊惧认怂的样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等于是极好的配合了他。原因很简单,一个连自己父亲被当众羞辱都不敢奋起抗辩的人,足以给北府和谢安的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桓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就算助他上位,恐怕也无济于事。

    然而可惜的是,司马道子机关算尽,功夫却还是白费了。

    因为赵亮同学既非北府的代表,也未得谢安的授意,更不在乎什么荆州军不荆州军。他现在的行事准则只有两条:一是不违反穿越纪律、改变历史;二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要这两条放在一起不冲突,那么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于是,谁都没有说话,赵长史就偏偏开口了:“殿下,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司马道子皮笑肉不笑的哼了一声,说道:“哦?长史大人但讲无妨。”

    赵亮自幼立志报考警校,本就是个正义感爆棚的人,平生最见不得有人恃强凌弱,所以他眼看桓玄可怜巴巴的跪倒磕头,涕泪横流却一言不发,而司马道子则高高在上,得意洋洋,顿时忍不住说道:“请教殿下,大晋立国,可有纲常法纪?”

    “你这叫什么话?”司马道子不满道:“大晋律令举凡一百二十五部,可谓面面俱到、严谨周密,岂曰无法乎?”

    “既有法令,那么对于作奸犯科者,是严惩不贷呢?还是姑息纵容?”赵亮追问道。

    司马道子猜出赵亮要说什么,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他也只能给出唯一的答案:“当然是依律惩治。”

    赵亮点点头:“既然大晋的律令周全严谨,对于贼盗之流也绝不手软,那么已故南郡公桓温被殿下称作是贼,最后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处置呢?”

    这句话,直接把司马道子问得愣在了当场。

    桓温虽然在晚年露出反志,可是因为桓家势力仍在,而且他本人也确实为大晋立下过赫赫功勋,所以死后不仅没有被追责,反而还被皇室赐予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和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风光大葬。

    这也就等于是说,桓温不但不是司马道子口中的“贼”,而且还是东晋皇权亲自盖棺定论的“大功臣”。故而会稽王方才的那番话,颇有诽谤之嫌。

    司马道子不禁一时语塞,不晓得该如何接赵亮的招儿。正在尴尬之际,王府长史谢重站起身来,替他解围道:“赵大人你有所不知。我们殿下虽然贵为皇亲国戚,可是一向平易近人,尤其是在酒席欢宴之上,从不摆王爷架子,只把宾客视作知己兄弟,随意玩笑逗乐,以便让饮宴的诸公能够尽情放纵。刚才殿下借着酒意,跟南郡公的戏谑之语,完全没必要当真的。您说对吗,南郡公?”

    桓玄闻言赶紧抬起头来,连连说道:“谢长史说的极是,桓某太过愚钝,曲解了殿下的意思,让诸位见笑了。”

    说着,他扶袍起身,向高座上的司马道子深施一礼。

    司马道子赶紧顺坡下驴,讪讪笑道:“哎呀呀,刚才本王酒意上涌,一时间欢愉难抑,玩笑开得有些过头啦!南郡公切莫怪罪啊。”

    “岂敢岂敢,是桓某笨拙,扰了殿下的雅兴,实在罪过。这样吧,我自罚三爵,以作赔罪。”桓玄取过桌上的美酒,咕咚咕咚的连番灌下三大杯,算是给足了司马道子的面子。

    罚酒完毕,桓玄又转向赵亮,感激道:“长史大人不仅才华横溢、诗文斐然,而且古道热肠,是位值得交的朋友。桓玄敬您一杯,来日还请过府一叙,不吝赐教。”

    赵亮见状也举起酒杯,与桓玄一饮而尽,接着又彼此客气了几句,方才各自转身落座。

    此时,坐在赵亮对面的甘仲平忽然冷哼一声:“今晚酒宴净整些文的,实在单调,我这大老粗毫无用武之地,气闷死了!殿下,可否给末将一个展示的机会,以助酒兴?”

    司马道子微微一笑:“仲平,你有何提议啊?”

    “北府精锐,天下闻名!”甘仲平声如洪钟:“末将有意跟长史大人切磋一下剑术,也好领教精进,请殿下恩准。”

    闻听此言,赵亮心中暗道:我尼玛,终于来啦!姓甘这孙子到底还是记仇,我刚才又当众落了他主人的面子,所以再也忍耐不住了。

    坐在他旁边的陶思源此时反应过来,沉声道:“甘将军,赵大人这长史之职,乃是文官,和你比哪门子剑术?还是让我来会会你吧!”

    甘仲平哈哈一笑:“陶将军,你这可就是故意扯淡啦。当我不知道吗?赵长史之前曾做过你的亲兵,武功非常了得,就连你的亲兵队长、北府有名的勇士鲁光都不是他的对手,这又算是哪门子的文官呢?你如此横加阻拦,莫非是瞧不起我们建康军,认为甘某尚不配与赵长史一较高低吗?”

    陶思源听得不禁一愣,顿时有些语塞。司马道子不待他再砌词反驳,抚掌笑道:“好,文有文首,武有武魁。宴席间的比试,点到即止,赵大人没必要刻意拒绝。更何况,这同样也代表着北府的荣誉,千万不能怯战而逃啊,哈哈哈。”

    参加晚宴的宾客们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听说有比武较量的戏码,立刻纷纷高声起哄,喊着赵亮接受挑战。

    赵亮心中暗叹自己倒霉,问甘仲平道:“不知将军打算怎么切磋?”

    “很简单!咱们比拼剑法,弃剑者输!”说着,甘仲平豁然起身,大手一挥道:“来人,取兵器来!”

    随着他一声呼喝,早有两名王府仆人手捧着一对分量沉重的宝剑,分送至他和赵亮的面前。

    甘仲平探手抄起重剑,大步流星的走到厅堂正中,先朝空处虚劈了几下,带起阵阵呼啸之声,然后冲赵亮微微一笑:“长史大人,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