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里的MC玩家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黄权的计谋

第二百四十八章 黄权的计谋

    ……

    ……

    金旋这时给董和讲解起了这个他自创的官职。

    “大学乃是培养官员之所,为提升官员所施政能力和才能之所。”

    听到此话,董和这才恍然道:

    “哦!原来与太学有相似之处?”

    说到太学董和看向金旋的眼神有些变了,心中在默默的嘀咕道:

    “太学是何等地方,看来这金旋的野心不小啊!”

    所幸大比太字少了一点,不然若让人知晓金旋在这蛮荒之地,建立太学恐怕要被天下士子口诛笔伐。

    想到这里董和又向金旋问起了学政之意。

    金旋听到这个问题笑着回答道:

    “学政乃是主管科举之官员!”

    “科举?那是何物?”董和有些疑惑道。

    金旋沉吟了一下说道:

    “所谓科举,简单的说便是通过考试之法,选拔官员。”

    “考试!选拔官员!”

    虽然不知何是考试?但听到其中有选拔官员的权利,董和的心中如何能不震动,

    这样的权利放便是在任何一个势力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便是连一旁的蒋琬,神色中也闪过了一丝惊讶之色。

    而就在这时董和突然想到了什么,皱了一下眉头问道:

    “不知是何种考试之法,以何内容选拔人才?”

    “嗯……”金旋听到这个问题,倒是沉吟了一下。

    具体用什么来选拔人才他还没有定下来。

    先前考虑到是在南中这样的蛮荒之地,因而选拔人才的方法到也是很简单,他到没有想过很复杂的题目,

    但如今董和提醒了这么一句,让他想到了一些问题,

    现在还可以用极为简单的办法在南中选拔人才,

    但等他到了蜀地,面对那样的人口基数,若是不进一步改进恐怕要出乱子,

    可惜他对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了解有限,也不知该用何种难度选拔人才,

    想到这里,金旋摇了摇头道:

    “如今科举初创,许多之法皆完善,这便要有劳幼宰了!”

    “主公心中也没有主意?”

    金旋微微的点了点头,

    见金旋点了头,董和思索了一下说道:

    “若是其他官员的选拔标准董和尚不敢言,但若用校验学识,不若用儒家经义。”

    “儒家学说!”听到儒家金旋有心要拒绝,但通过前身的记忆,在结合前世学过的一些知识,这事他也没法拒绝。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天下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学说流派,

    而且儒家经过这数百年来的发展,融合一些法家的思想,

    在加上汉朝不停的对儒家内容进行修改,各个大儒名士不停的往儒家学说中添加东西。

    此时的儒家虽然还没有达到明清那时钳制士人思想的地步,

    但也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大为不同,拿来做统治工具极为合适。

    可他又不想将此事就这样答应下来,

    若是走上这样的道路想要回头,便在无后悔的可能,

    “既然汉朝这些名士大儒,能往儒家里参杂私活,我未免不能修正里面的内容。”

    想到这里,金旋看了一眼还在等他回答的董和,便笑着说道:

    “此事不急,南中人才凋敝,识字之人尚且不多,提此事还早了一些,不若先办起大学,而后在考虑这些事情。”

    见金旋一时间没有答应下来,董和愣了一下,心中有些奇怪,

    除了儒学,主公还能选择什么?

    可他便想到了金旋的担忧,有中也同意金旋的说法。

    南中的情况他也知晓,识字之人尚且不多,在如此情况下考验儒学经典,确实有些操之过急。

    既然考试不合适,那大学……

    想到此处,董和又问道:

    “不知大学中要教授何种学说?”

    金旋听到想了想,不知想到了什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

    “论语如何?”

    “论语!”董和想了想说道:

    “论语在大汉流传极广,其中皆是简单言行之语,但又深含道理,确实可行,但不知主公要用和种论语?

    董和之懂得张侯论,至于鲁论语和齐论语,董和并未读过。”

    听到董和要他选择何种论语金旋愣了一下,随即他便从前身留下的记忆里回想起一些关于论语之事,

    在汉朝初始之时,论语也是流传有三种版本,

    分别是齐人传下的齐论语,和鲁人传下的鲁论语,还有就是从曲阜孔子旧宅得到的古论语。

    虽然三者皆是论语,但其中的出入却很大,因先秦时代语言尚未统一,

    其中无论是翻译难度,还是内容都看得很是艰难,有些话语甚至有些自相矛盾,

    所幸在西汉成帝之时帝王师张禹对齐鲁两派进行整合,选择其中好的一部分,编纂成一部新论语,

    张禹因此而被封侯,后人也称这部论语为张侯论语,

    因有汉帝的认证,这部论语也是流传较广的,

    大汉大部分学子都曾读过,想到这里,金旋疑惑了看了一眼董和,奇怪他为何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也没有多问,便直言道:

    “自然是选择流传最广的张侯论语。”

    “既然如此,我这便找人抄录!”

    说完又向金旋请示道:

    “还请主公让蒋长史为我校勘。”

    金旋点了点头道:

    “可!”

    同时金旋心中对于印刷术的渴望也在一加强,

    董和之所以请示他要蒋琬为他校勘,其中的理由他还是明白一些的。

    三国时期,虽然纸已经流传开来,

    但要是让书籍流传开来,还是需要用手抄。

    若是用手抄其中难免会有错误,

    更何况,因为竹简书简很多时候都是很宝贵的,

    拥有书简竹简之人,大多都不愿将竹简书籍外借,

    因而很多为了求学之人,只能去府上去看,

    回去在凭记忆写下来,

    这样也就产生了许多过目不忘的传说之事。

    当然其中也有人真的有这样的本事,

    而知识传播的有限性,在加上书籍竹简成本高昂,

    也就造成了,在这个时代,平民百姓想要读书,那便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世家大族代代相传,知识也被其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