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国的动向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秦国的动向

    赵国,邯郸。

    赵王有些郁闷地送走了燕国的使者。赵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婿——燕王居然也打起了齐国的主意。这是赵王所不允许的,哪怕燕国的王后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在赵王看来,当初已经说好了,赵国的目标是拿下齐国,燕国的目标是北上。如今燕王想借着王后的关系,推翻原来默认的条款,这不厚道。

    赵王表面面色平静,可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信平君廉颇、平阳君赵豹、国尉赵奢在第一时间被赵王召集,无疑说明了赵王的气愤。要知道,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赵王可不会召集这么多的大臣。

    在来的路上,众人已经知道了赵王生气的原因。不过,行礼之后,众人默声不语,静等赵王出声。这是礼,而礼不可废!

    “刚才燕王的使者来过了,决定接受楚国的提议,想要和我大赵一起伐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清楚,赵王的话透露出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伐齐这件事被楚国泄漏了,第二个是燕国委婉地表示了下想要参与其中。眼下燕国紧跟着赵国的步伐,两国交好,燕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倒是不足为奇。

    赵胜知道当初会盟时,赵王是希望燕国不要插手齐国的。可如今形势在变,既然赵王愿意让楚国参与其中,燕国未尝不可。关键就在于赵王的心意,在于燕国加进来的话对赵国有没有利,利是否大于弊。

    拿捏了下赵王的心思,赵胜觉得赵王应该是不愿意燕国参与的,或者说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不会分给燕国太大的利益。做出这个判断后。赵胜率先开口了,毕竟他是丞相。

    “王上,臣以为齐国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赵国虽然远胜齐国多矣,然则要拿下齐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况且我赵国西临暴秦,若是因伐齐一事损失太大。秦国说不得举国发兵,到时悔之晚矣。王上之前应允楚国参与伐齐,肯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不过,楚国毕竟弱小,也临近秦国,与秦国关系更差,怕也是力不从心。燕国则不同,可全力伐齐。结合我三国之力,伐齐可一蹴而就!不过。北方有一个匈奴已经让我们赵国头疼了,燕国可不能和匈奴一样。”

    蔺相如心中称是,赵胜所说的不错,赵王对抑制燕、韩、魏三国有着很强的决心。楚国参与伐齐即使得利,代价也会不小。怕是楚国还没来得及消化伐齐的成果,赵国就会拉拢魏国大力伐楚。无论是看在公主的面上还是拉拢燕国的需要,这次可以让燕国参与一下,但绝对不能让燕国把手伸得太长。否则就会坏了赵国的大计。

    如果说齐国是赵国的盘中餐,那楚国就是赵国的锅中菜。赵国是不会允许魏国单独吞下楚国的。何况,魏国也吞不下。只要赵国拿下齐国,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经略楚国。赵王可万万不愿意燕国参与其中。

    对赵王来说,能够拒绝燕国,又不惹恼燕国自然是最好的,但万一因被拒绝。燕王表面和气,心中却是因此和赵国生出嫌隙的话,那就非赵国之所愿了。毕竟,假如赵国吞并掉齐国,燕国就将和中原完全失去联系。燕国君臣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怕是都不会在伐齐这个事情上让步。

    “王上,臣以为平原君所言极是!燕国乃我大赵后方,若是燕国不稳,我赵国向中原方向经略怕是不易!”蔺相如言辞恳切地说。

    赵王何尝不知,但是想想,要分给燕国不少土地,赵王心中就不由一阵肉痛。如果这个时候齐王知道这么多人惦记自己,在想着怎么瓜分齐国,不知道齐王会做何感想。

    平阳君赵豹的反应则是简单而直接,言道:“王上,楚国居然将这么机密的大事告诉了燕国,陷我赵国于被动,这分明没有把我们赵国放在眼里。臣弟以为,这次绝对不能饶了楚国。”

    面对赵豹义愤填膺的说辞,赵王也是感同身受。不过,他还是很好地隐瞒了真实的情绪,略有些不满地说道:“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了,说什么都没用。现在的问题是燕国想要参与,平阳君,你觉得我们赵国该不该答应?”

    “当然不答应!”平阳君赵豹回答地很是直接。

    “为什么?”

    “凭借我赵国的赫赫威名,难道还打不过一个日薄西山的齐国?如果不是想让楚国损失些兵力,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大赵三十万大军碾压过去,保准齐王落荒而逃!”

    “呵呵,”赵王笑着摇了摇头,望了眼过于年轻的王弟,言道:“如果天下只有我们赵、齐两国,甚至是赵、齐、楚三国,你这个策略不错。但是,平阳君要记得,这天下还有秦国。哪怕没有秦国,山东的五国想取代我赵国的大大有之!”

    说完不等赵豹反应过来,赵王直接向信平君廉颇问道:“廉将军,你怎么看?”

    虽然廉颇已经封君,但赵王却还是习惯以职位来称呼廉颇。

    廉颇悄悄打量了下蔺相如一言,才从容不迫地说道:“王上,臣以为我赵国在这件事上,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哦?”赵王觉得有些意思。

    廉颇随即解释道:“如果王上不想称霸于诸侯或者一统天下,大可对燕国阻挠。臣相信,燕王百般顾忌之下绝不会轻举妄动。这齐国也就成了王上您的囊中之物。”

    “不过”,廉颇语气一转,神色变得庄重,道:“王上若是想逐鹿中原,就一定要考虑燕国的感受。不过是一郡半郡之地而已,却能换得燕国更大的忠心。何乐而不为?王上切莫忘了,东胡可是一直虎视眈眈。有燕国作为屏障,我赵国可以游刃有余。不然,单单一个匈奴就牵扯了我赵国的许多精力!”

    赵王点头称是,廉颇这是拐着弯向自己直言利弊。看来。这次只能先便宜楚国了,也是便宜齐国。

    下定决心后,赵王也不拖沓。一日后,赵王就将燕使招来,告之自己的决定!燕国使者自是大喜。自此,赵、燕、楚三国伐齐的大事就这么议定了。对于这件事。除了韩国知道,齐、魏、秦三国对此一无所知。不过,楚国不知道的是,魏国、齐国、秦国也已经串通起来,打算伐楚。天下的格局,似乎愈发地混乱。

    虽然齐国不知不觉间成了漩涡的中心,其他国家却是清楚,齐国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国家。哪怕齐王再怎么昏庸,只要有田单。凭借他的威望,齐国可以拧成一股绳,共抗歪辱。

    拥有田单的齐国的赵国最为忌惮的,既然确定了伐齐,三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如何搞掉田单。远在千里之外的田单没来由地打了个喷嚏,天气越来越冷,自己怕是受了风寒吧!田单心里暗暗想到。

    十一月份,秦国。咸阳。

    整个今年,秦国所做的动作很小也很少。除了派客卿蔡泽跑了一趟齐国临淄外。秦国几乎没有什么明面上的大动作。这一年,秦国把自己关在关内,封闭了和外界的交流沟通。犹如一个受伤的野兽,藏在深山野林,默默地舔舐伤口。

    没有了秦国的南征北战,天下一下子变得太平起来。虽然所有明白人都知道。各国之间的交锋转移到更加残酷的地下战场来。但在大部分庶民而言,这是很幸福的一年——除了夏季的那场大旱。

    秦人的认苦认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变法近百年,秦人习惯了自己的强大,习惯了将敌人的头颅作为自己晋升的手段。可连续两年。连战连败,损兵三十多万,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战死。秦人开始变得有些怀疑,怀疑自己所走的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法律依然严苛,赋税还在加重,秦人突然觉得日子没有了奔头。虽然三老县令一再鼓舞民心,说用不了几年秦国就会出关争霸天下。但任谁去想,辛苦了二三十年夺回的土地在短短几个月就被夺回去,这样的反差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如今秦王一再下令,鼓励再嫁,甚至将一村的寡妇数量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想以此来促进人口的增长。如果不是律法已经深入人心,这样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

    “熬吧!以前的日子更苦,还不是一样熬过来了!”这是老一辈的想法。

    “等吧!慢慢等吧!这是己辈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年轻而热血沸腾的青年如此想。他们清楚,秦国现在失去地越多,到时候夺回来的时候,立功就越大!

    咸阳宫里,秦王皱着眉头在看今年的税粮统计报告。

    “今年比去年少了六十万石的粮食,这是怎么回事?”秦王不悦地说道。

    本来秦国损失的粮草就多,自己这才决定休养生息几年。哪想到,今年的粮草也不多。秦王知道干旱对今年收成的影响,但没料到会如此之大!

    丞相魏冉觉得很冤枉,但对秦王的不满他也只能解释道:“王上!巴蜀两郡今年的水灾很是厉害!关内又是大旱!在却人手的情况下,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秦王知道遇到了许多困难,刚才自己不过是发泄一下而已。怕魏冉觉得自己是在质疑他的尽职,秦王缓和了下自己的语气,言道:“丞相,今年的收成很不好啊!真不知道,我大秦何时可以恢复国力!”

    魏冉很快原谅了秦王,或者说,他刚才根本就没有计较,反而安慰道:“臣派出了密探,发现无论是韩、赵、魏也好,还是燕、齐、楚也好,他们六国的收成也是不好的!相比而言,因为我们地处上游,收益还更好些。”

    秦王点了点头,如果不是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哪里会有这样的困境。如今秦国元气大伤,休养生息还不知道会是几年。

    “齐国那边有没有新的动向?”

    面对秦王的疑问,魏冉回答地很是谨慎。他知道,秦王肯定是想知道伐楚的准备工作。

    斟酌了下语句,魏冉开口了,言道:“回禀王上。如今大雪封路,加上收成不好。齐国的准备工作很不充分。至于魏国,还不知道我们秦国是幕后的主使。想必来年,齐国就会联系魏国,制造和楚国的摩擦。到时候就是我们秦国的机会。”

    “嗯!记住提醒齐国,他们切不可操之过急。步步为营,方是王道!”秦王嘱咐道。

    魏冉心中暗暗记了下来。按照当初的计划,齐国负责拉拢魏国,慢慢蚕食楚国。今天十里地明日五里地,楚国地大物博不会肉疼。这样的情况维持一二年之后,楚国就会慢慢将仇恨目标转向齐国、魏国,主力也会北上。这个时候秦国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举攻克郢都甚至俘虏楚王,楚王自然国灭。

    秦王很是满意魏冉的谦恭态度。如今宣太后已经彻底放权,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从没有召见任何大臣,包括他的弟弟——秦国丞相魏冉。这样的态度让秦王品尝了权力的味道,虽然秦国深处险境,秦王却觉得很满足。自己终于有机会大展宏图!习惯于隐忍不发的秦王故意将元气大伤的秦国姿态摆的更低,关外的六国在危机面前尚且不能团结一致,自己这一放低姿态。他们更会无法无天。如果他们分崩离析,秦王不介意提前教训一下他们。

    “楚国那边。左徒黄歇可是连续访问了韩国、燕国,丞相以为楚国是有什么目的?”秦王问道。

    对于下一个对手——楚国,秦王可是也很重视。不过,这次楚国使团的踪迹太过难寻,就连黑冰台都是好不容易追踪到,更遑论楚国使团的真正出使目的。秦国自然没有掌握。眼下也只能闭门造车,分析一二。

    “臣以为,楚国多半是向韩国、燕国求援去了吧!毕竟楚国西邻我大秦,东挨齐国。如今韩、赵、魏、燕四国联盟声震天下,楚国若想保存自己。依附四国联盟是最好的选择。”

    秦王听后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如果真是这样,魏国何必反水呢!四国联盟表面风光,实际上却是以利益聚集在一起。既然可以为利益而合作,当然也可以为利益而分手!

    他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点拨了下魏冉,说道:“燕国使者可是没有去大梁,也没有去邯郸。如果真要结盟求援,应该去邯郸,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王上的意思的?”魏冉小心翼翼地问道。

    如果按照秦王的说法,楚国的动向可是非同寻常,这里面值得琢磨的东西可就多了。最初秦国得到楚国的消息是这样的,楚王派左徒黄歇为使,前去邯郸,目的不详。

    在从邯郸回来后,黄歇紧接着一路去了新郑、蓟城,偏偏没有去大梁。难道楚国和魏国有嫌隙?为什么黄歇要来回颠簸?

    将这两件事串联起来,其中的集中可能就呼之欲出了。最可能的是楚国求援,邯郸方面不同意。黄歇无奈返回,在楚王的命令下,黄歇改变策略,先顺道去新郑游说,然后再去蓟城游说。最终的目的多半是达到了。至于绕过魏国,怕是觉得魏国和赵国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毕竟,燕国是赵国的姻亲,韩国也能和赵王扯上关系。

    “依照寡人的推测,楚国怕是要加入到联盟了。”秦王语出惊人道。

    魏冉心中大惊,脸色却是波澜不惊。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山东六国除了墙头草齐国,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势力。到时候,秦国只能仰望视之。不过,魏冉随即想到,这件事多半不会是真的,不然魏国怎么没有通风报信呢!

    想到这里,魏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秦王没有因魏冉不同意自己的看法不悦,反而赞赏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魏王此人乃是为利益不顾信义!如果利益足够大的话,他们把我们卖了都有可能!刚才的也只是寡人的一个推测!至于究竟是不是,等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秦王说的风淡云轻,魏冉心中却有些着急。如果魏国背叛了秦国,那山东的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齐国也是墙头草的类型,等联盟一忽悠,天下都会成为秦国的敌人。没有十几年的瓦解,秦国怕是没机会走出关内一步。

    “王上!如果魏国背叛了我们大秦,我们大秦应该如何应对?”

    没想到,秦王却是笑了,言道:“你可是寡人的丞相,统领百官。这件事你问寡人,寡人还真不知道如何回复你!”

    魏冉知道自己情急之下有些失言,惭愧道:“臣失言,请王上责罚。”

    秦王狡黠地一笑,说道:“那寡人就罚你给寡人想出一个方法来,如果魏国叛我大秦,楚国也和三晋、燕国狼狈为奸,寡人当如何处理?”

    魏冉略一沉吟,正色言道:“有两个计划!第一个是以逸待劳,闭关死守。此乃下计!”

    秦王点头称是,一味地死守是没有出路的。但这样却是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最安全。

    “另外一计,臣以为乃是上计。那就是趁着联军没有攻进来,主动出击,各个击破!不必全歼主力,主要能将其打通就好!人人都是趋利避害,大国也不例外!只要他们重新怕了我们,那破坏他们的联盟就会易如反掌!”丞相魏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