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洪流微澜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战争之后

第三百一十四章 战争之后

    所谓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眼下的情况。已经在进攻南洋军中耗费巨大精力的太平军被清军这么一冲,士气顿时散了架,与南洋军接火的战线开始动摇,与湘军肉搏的太平军节节败退,后面的太平军则陷入混乱,开始自相踩踏。不到一个小时,南洋军和湘军完全占据了上风,太平军放弃抵抗,朝着江边逃去,湘军穷追不舍,直到逃兵投降或者跳入江中——这大冬天的基本也就死路一条。

    直至天明,战斗结束。四千多太平军被俘,伤亡三千余,其余不知所踪;南洋军伤亡两千余,湘军伤亡一千余;布鲁默在天亮之前也已夺下了防守薄弱的扬州,俘虏了一千余守军,自身伤亡数十人。

    李鸿章带着人在战场上四处寻找陈玉成,却未见其踪,最后只得作罢。

    到下午,布鲁默、谢桂芳、李鸿章三人进入扬州知府衙门,此时三人坐在正堂里茶歇。

    谢桂芳看着伤亡报告一直在叹气——跟太平军的一场扬州战役,伤亡三千余人,已经超过此次参战南洋军的一半。

    布鲁默则盘算着接下来的事。

    虽然这一仗算是胜了,但太平军也不好惹,联军这几条枪是不可能跟人家玩儿命的。谢绾要求教训一下太平军,那夺下扬州肯定是超额完成目标。接下来就应该趁胜跟太平军和谈,使扬州、镇江以及以东地界保持中立。

    李鸿章因为没抓到陈玉成,铁青着脸。他看俩人没说话,便问道,

    “二位将军,接下来是北上还是西进……”

    谢桂芳第一反应就是摇脑袋,表示不会再主动攻击太平军;布鲁默自然也不做声。

    李鸿章有点着急,

    “二位将军,此时应该趁胜追击,一举拿下江宁,彻底剿灭逆贼……”

    布鲁默用生硬的官话说,

    “我们不是清国的军队,我们是保护贸易自由和外国人的安全。”

    李鸿章听言有点气愤,但也无话可说。他站了起来,对两人拱拱手,拂袖而去。

    布鲁默和谢桂芳也顾不上李鸿章,开始准备从俘虏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与太平军建立联系。

    不久之后,太平军派来使者,和德国联军展开谈判,最后约定,以扬州、镇江为界,以东的两江地区为中立区,太平军不得派军袭扰,德国联军也承诺清军不会从此两处出兵进攻太平军控制区域。

    实际上德国联军是没有这个资格做这种承诺的,但两江总督瓜尔加·怡良得知此消息之后,半推半就的默认下来——毕竟他是两江总督,在太平军军势如此强大的情况下,保护两江才是他最大的责任。

    这一秘密协议,也导致太平军的主要活动方向从原来的顺江而下,变成了向北方的河南、河北,由此富庶的江南地区得以暂时安全。

    在紫禁城的咸丰皇帝得知德国联军协助清军夺回了扬州,自然是喜不自胜。虽然德国联军不愿意再进一步进攻江宁的事让他略有不悦,但总体上讲他还是非常认可德国人和南洋镇的行为,下旨赐布鲁默和谢桂芳黄马褂,加封谢桂芳正五品云骑尉爵,并按照曾国藩的建议,为外国友人设立“御赐双龙宝星”勋章,随即为布鲁默颁发一等三品赤金地珐琅双龙宝星勋章。

    得知德国联军取得扬州一战的胜利以及与太平军达成了秘密协定,谢绾也松了口气。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是绕不过去的一段,这自有历史规律。但保住德国在清国最大的利益,这是谢绾的责任,而同时保存了清国的工业化基础,也许是历史规律也有些缝隙吧。

    回到欧洲的和谈上来。

    1855年3月30日,在巴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英国、法国、德国、东欧自由联盟、萨丁尼亚王国签订巴黎和约。

    合约内容包括,

    1.同盟国将它们于战争中所占领的地方归还予俄国,但俄国不得在塞瓦斯托波尔设立防御工事

    2.英国、法国、俄罗斯及其他交战国撤军,黑海改划为中立地区,只对商船开放,而禁止建立军事设施,任何国家的军舰亦不得驶入

    3.重申1841年在伦敦签订的海峡公约,规定和平时期,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均不准外国战舰通过

    4.重新保证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确保的多瑙河得以国际开放,自由航行的权利

    5.俄国放弃对黑海西北面的摩尔达维亚及瓦拉几亚两地的控制权,并把南比萨拉比亚割让予东欧自由联盟。

    6.土耳其苏丹同意推行改革以加强自身国力;同时承诺一如对待***教徒般平等看待国内基督徒。

    英国通过克里米亚一战,摧毁了俄国黑海舰队,法国通过巩固英法关系而加强了拿破仑三世的帝位,德国则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至了东欧与俄罗斯边境,正式成为控制了自北海到黑海整个中欧的霸主。

    英国人本来以为德联邦因为普鲁士的经济问题会陷入长期经济低迷,但没想到德联邦迅速爬出了泥潭,并高调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战胜国。英国人此前的担忧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变成了现实——新生的德联邦忽然之间成了欧洲强权。

    于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国人的欧洲政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亲近俄国,希望通过扶持俄国压制德国在中欧的崛起;同样,英国人对德国在清国越来越强的存在感也赶到了不安,开始认真考虑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势力,为此串通了在清国热衷于传教的法国。自此,一个对德国的包围圈开始萌芽。

    在此期间,鲁尔电学实验室给谢绾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

    此前谢绾交给他们做研究的小黑色晶体,经过多番测试,发现用目前的工具无法对其做切割,也不能确定其成分。将其放入电场中时,在某个电场强度中,会产生明显磁场,导致周边仪表失灵。不过,这种磁场与电场强度并非线性相关,而只是在某些强度值下会出现,这些值看起来毫无规律,每个电场强度值对应的磁场强度也不同。

    这与目前能理解的电磁场关系理论差距很大,实验室报告就此猜测,或许这个黑色晶体只是个外壳,内部还有更加复杂的结构。

    即使谢绾对电磁学并不精通,也立即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