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振大明朝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检阅三大营(上)

第三百五十六章 检阅三大营(上)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输入:

    这回议题总算是结束了,等朱友建正准备让大臣们退下之时,孙承宗却突然出列奏道:“皇上,昨接到洪承畴呈上的奏折,称三大营自五月初整顿完毕,开始征收新兵入营,进行训练,至今已正好一百余。按照新编纂的《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这些新兵已经算是完成了新训,接下来就该按照编制,分派到各队哨去。洪承畴在奏折中恳请皇上能够抽出时间,择前往三大营,检阅这些新兵,进行考核,并且亲自主持授旗。”

    这倒是应有之义,也是自己曾经答应过洪承畴的事。说起来自从整顿三大营开始,直到现在,自己先后已经投入了差不多两百万的银子,这还是没有算添置新装备的钱。花了这么多的银子,而且之后还会投入的更多,朱友建觉得自己也确实得去好好看看这些兵到底练得怎么样,究竟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按照朱友建原本的计划,三大营的所有装备,都是需要更新换代的。这不光是因为三大营的许多刀枪盔甲已经破损不堪,几乎都快不能用了。更多的则是因为这些兵器已经有不少都成为了纸面上的数字,早就已经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就从没有出现过。

    因为根据洪承畴的查验,仅仅是神机营的那些火器,绝大部分都还是几十年前的旧货,别说打响了,能不能拿起来都还是个问题。更不用说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那些冷兵器了,不能用的是不能用,更多的则是根本就不存在。

    这可不是朝廷没有拨款,要知道,虽然说朝廷对这些士兵们经常会拖欠军饷,有的甚至一拖就是大半年。但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三大营可是要比其他地方的兵马的况要好得多。要知道,近几十年来,守卫九边的许多将士还经常会遭到拖欠军饷的况。

    九边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明的北方防线,一旦出现问题,那么蒙古人就能够长驱直入,重现英宗时旧事。而且这种事也不是只发生过一次,可不要忘了,嘉靖二十九年也有过一次“庚戌之变”呢!

    统治者们对兵事的不重视,再加上上层将领们的压榨,底层的士卒们被拖薪欠饷那是常有的事,吃不饱穿不暖那更是常态。可京师三大营要比其他地方的都好得多了,虽然也有欠饷的事发生,但到底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兵马,不管是谁,都不敢做得太过分。

    而且也正是因此,三大营的武器装备也是总能够被拨款更新。这么看来,要是按照道理,三大营就算士卒再没有战斗力,武器总该都是有的吧?

    可实际况却完全不是如此。洪承畴接手整顿三大营后,就发现神机营的火器不光是已经完全落后于大明最新式的那些,而且就现有的那些大部分还都无法打响,早就不能用了。就连五军营和三千营的那些刀枪盔甲,也已经都是破破烂烂,甚至还有许多都已经是腐朽了,根本不可能再拿出来用了。

    然而要知道的是,朝廷却没有短缺过这部分的钱啊!那这些钱都哪里去了?总不能是三大营练太多,把武器都给用坏了吧?这个自然不是,要是那样,三大营的战斗力岂不是该爆表了?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说,这部分的钱必定是进了某些人的腰包。不要以为那些中高层的将领只是吃空饷,真算起来,那些空饷分到这些将领每个人头上,才能有多少钱?

    若是仅仅靠着那点空饷再加上自己的俸禄,怎么可能去支撑他们整里花天酒地?故而真正的大头还在于这些兵器的耗损以及更换之上,这才是能够让他们大肆贪污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火器的更换,左右手一倒腾,一二十万两的银子就会落入他们的口袋之中。大家一群人分,最上头的拿几万,剩下的每个人也都能分几千两,这可比吃空饷来得快多了。

    洪承畴能花这么短的时间将三大营去芜存菁,将那些混吃等死的中高级将领们踢出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答应不追究这些人吃空饷、贪污受贿、侵吞兵营财产的这些行为。不然这些人又有几个愿意放下这个搂钱的耙子,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卫所去?

    朱友建从洪承畴的奏折中也得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况,但最后也都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件事真的要算起来,就连英国公张惟贤和定国公徐希他们也得受到牵连。即便他们没有从中牟利,但一个御下不严也是绝对跑不掉的。

    更何况朱友建觉得他们也不可能真的没有伸手,这种成惯例的事,他不去多吃多占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这笔账也就只能是个烂账,是算不清楚的。最终要想去治这些中高层将领们的罪责,那也只能从其他的方面想办法,想走这条路恐怕是无法行得通的,说不定还会引起大面积的反弹。

    更何况朱友建暂时也没有和他们算账的打算,现在还不是时候。东西都已经被他们吃进肚子里了,自己就算要拿回来,那也不能是现在。如今对大明来说,内部的安全稳定才是最重要的。等消灭了女真,收复了辽东,并且稳定住大明对蒙古的局势。再开始大规模的军改之后,才是和这些人算总账的时候。

    又扯远了,朱友建自忖自己花了这么多钱,打造了这么一支全新的三大营。为的可不是让他们来给自己装点门面,那也是希望三大营能够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故而朱友建对其也是寄予了厚望,甚至就连自己起家的王府卫队的三千人再加上别院护卫队的两千多人,都一共抽调出了将近一半,全部调入了三大营,充任最基层的班排长。可以说,朱友建完全是准备要把三大营打造成自己的一支拳头力量!

    既然洪承畴上奏说三大营已经进行完新兵训练,那么自己前去检阅一番也是应该。自己花了两百万练出来的兵到底是什么样的,总得亲自去看看才行。于是朱友建点了点头:“既如此,那就传旨,朕明便前往三大营,为这数万健儿授旗!”

    八月的天气,已经开始进入了秋季,但室外的温度依然很高,秋老虎仍会让人觉得浑燥难耐,不愿意去外边多动。

    第二天是个晴朗的子,太阳早早地就升了起来。三大营的驻地在今天的宛平城一带,距离皇宫也就十几二十里的路程。朱友建向来没有乘坐御辇的习惯,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恰逢这天也没有朝会,朱友建起来之后,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上一戎装,与等候在宫门外的百官们作别。之后就跨上白雪骥,带着李青黄得功等人,打马扬鞭,出城便往宛平疾驰。幸好这时候还比较早,吴六奇也已经带着人将皇宫至右安门的大街封锁,不然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鸡飞狗跳的扰民之事呢!

    至于要跟着一同前去的那些文官们,这些人都是乘坐马车,速度自然比不过朱友建,这会儿早已经不知道被他甩下多远了,说不定他们都才刚刚出了右安门。

    白雪骥作为一匹纯种的汗血宝马,不仅速度很快,而且耐力也非常好。虽说在负重上可能有些不如其它马匹,但现在只是载着朱友建一个人,又不是跑长途,自然还是很轻松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外形也十分漂亮,朱友建作为一个帝王,骑在这样一匹马上,还是很给他加分的。

    李青和黄得功等人的马虽然比不上朱友建的白雪骥,但也都是千里挑一的好马,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自然也不弱,还是能够跟得上的。十几里的路程,虽然不是眨眼就到,但也不过用了半柱香的功夫,他们就已经来到了三大营的门口。

    洪承畴这时已经带着一干高级将领们,如徐祯常延龄等人,全部着戎装,在大营门口等候着了。见到朱友建到来,洪承畴便立刻带头引着众人向朱友建行礼问好。看到众人对自己行的是举手礼,而且做的也是十分标准,朱友建不微微点了点头,看来王府仪仗司的那些人把他们练得都还不错。

    其实行举手礼并不能算是朱友建标新立异,要知道,这时候不论将领还是士卒,基本上都穿着盔甲。一盔甲虽然未必会很沉重,但为了保护体,许多地方设计的都是很坚硬的,因此不少关节等地方相对都是很难弯曲的。所以在军中的时候,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卒,一般都是不会行全礼的,于是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军礼。

    但军礼看似简化了不少繁琐的礼节,可有时候仍然会有些不便,譬如单膝下跪,抱拳弯腰,这对于那些着重甲的将军们来说,也真不算是一个多么轻巧的动作。所以相对来说,行举手礼以及举枪礼,还有注目礼就要好很多,也会比较容易做。

    不过当然了,在推行这种新式军礼的时候,也是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在朱友建刚刚得到天启帝的许,能够组建卫队的时候,他挑选了黄得功等三百人之后,就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新式军礼的训练了。

    尽管当时黄得功等人对此不理解,但因为这是信王下的命令,所以最终他们还是照此执行了下去。并且以老带新,王府仪仗司从最开始的三百人一直到三千人,再到朱友建登基后黄得功奉命整顿上直二十六卫,举手礼等新式军礼就被这么一直传承了下来。

    结果到了三大营这里,最开始时还出了一些问题。常延龄徐祯等人在跟随朱友建一同前往四川平叛时,曾经见识过这种礼节。当时虽然是有些奇怪,但终归还是见怪不怪,以为只是信王下自己搞出来开心的。

    直到后来王府仪仗司的兵马进驻三大营,开始负责新训工作,他们才算有些理解明白这种军礼的作用。可洪承畴为一个文官,虽然现在转型武职,但对于礼节这些东西还是看得很重的。见到他们使用这种军礼,也是十分不乐意,觉得没有体现出上尊下卑的意思。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下级在给上级敬礼之后,上级竟然还需要回礼!

    于是就因为这件事,洪承畴还去找了孙承宗,然后又面见朱友建,希望能够让三大营不使用这种新式军礼。结果是朱友建亲自下场,与内阁及洪承畴一场唇枪舌剑,最终拍板把这件事定了下来:以后凡是在军营之中,全部行新式军礼。出了军营,则仍然行原来的礼节。

    朱友建着戎装,头戴一顶御用的圆顶宽平沿金盔,披着一件大红色的披风,腰间斜挎着一把宝剑,看上去气无比。但其实就连他边的几个人都不知道,为了装这个,他整个人这会儿都已经湿透了,甚至连底裤都是湿的。不过在众人的面前,朱友建什么也不能表露出来。因而他也只是抬手回了一礼,连话都没有说,就挥了挥手,在洪承畴的引领下,进入了大营。

    此时的大校场上,已经黑压压的站满了人,四周各样的旗帜在风中轻轻摇摆着,不时地会有骑着马匹的传令兵或是纠察兵从其中穿过。

    常言道:人上一千,彻地连天;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而此时站在校场之上的,足足有六万之众!也多亏了三大营的驻地原本就能驻扎十几万的兵马,不然现在这六万人还真的站不下呢!

    可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这些新兵的队列站的还是很不错的,不论是横看还是竖看,亦或是斜看,都已经很接近后世人民军队的标准了。朱友建满意的点了点头,看上去所有人的士气还是很不错的。他纵马来到校场的正前方,跟着一个翻,就跃下了马,缓步登上了点将台。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