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振大明朝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商议妥当

第三百五十四章 商议妥当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输入:

    作为穿越人士,又对明末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朱友建是很清楚的,若是女真人依旧还按照野猪皮的那一“以战养战”的办法来战斗和生存。那么自己只要能够稳固宁锦一线,谨守门户,不随意出城浪战,给其可乘之机。那么以宁锦各城池的坚固程度,再加上火器的犀利,就算是女真八旗倾巢而出,只怕也是很难攻克这些坚城的。

    只要宁锦不破,后金是根本无法兵临山海关下,那么自山海关至宁远这几百里的范围,就可以算是安全区。皇太极除非如“己巳之变”那样,绕道喜峰口入关,不然根本不可能对大明造成任何实质的伤害。但也必须要看到,绕路喜峰口,战线长达数千里,若是大明能够坚壁清野,让后金得不到补给。那么即便大明不与之交战,饿也能把他们给饿死了。

    有了这样的保障,那么朱友建觉得自己就可以安心地在山海关等后方编练新军,整顿大明内部各项事务。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内部安定不出问题,没有此起彼伏、耗干了大明的农民起义;外部后金在宁锦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那要不了三五年,自己就能练出一支能与女真人抗衡的精兵,再拖上三五年,只怕女真人就会不攻自破了。

    虽然说现在皇太极已经发现了女真人内部的问题,但他要想一下子扭转过来,那也绝不是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做到的,毕竟整个后金如今并不是他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的,还有其他三大贝勒在对他进行掣肘。再者说,野猪皮给皇太极留下的这个烂摊子,其实也就是在军事上比大明强一些,其他的方面,跟大明比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没有可比。

    不过当然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大明是一个成熟的政权,再加上地盘够大,比起后金这种新生的,地处偏僻,地盘又小的国家来说,各方面强许多也是正常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后金作为一个新政权,各方面都刚刚开始,正处于一种积极进取之中,再加上自体格还小,出现什么问题,想要改正也容易许多。

    而大明则不然,作为老牌政权,各方面的机制成熟,且运用时间已久,看似做得都很好。可一旦发现什么问题,想要改正也是十分困难,这其中牵涉到的问题实在太多,方方面面的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光是那些钻政策漏洞的既得利益者们,就已经形成了一股足以将帝国累到吐血的力量。

    可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成熟的机制带来的会是各种有序甚至高效的运行,即使出现什么问题,很多时候也依然能靠着这个体系安稳度过。新生的政权则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错误,即使后金想要模仿大明的各种体制,但也依然要解决水土不服以及自己内部会有反对声音这些问题。

    这就是为何大明在辽东的问题上,虽然是屡战屡败,丧师失地,可除了撤换负责辽东战事的大臣之外,依然没有做出其他太多的改变。但就是这类似于缩头乌龟的战术,却在辽东战事吃了十余年的败仗之后,逐渐开始显现出威力来——野猪皮饮恨宁远城下,皇太极折戟宁锦防线。这些当然可以说是人的功劳,但也得承认,跟体制的胜利也是不无关系的。

    后金在野猪皮时代,是在不断的进取,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克辽阳,夺沈阳,破广宁,甚至曾一度打到山海关附近。这不得不说是野猪皮的能力,在军事上,他确实比大明的绝大部分官员和将领都厉害。

    可这一系列胜利的背后,野猪皮却并没有将后金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国家。整个后金内部,民生凋敝,百姓怨声载道,高层贵族与普通八旗子民之间,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那不是一般的大,完全已经影响到了后金的安全稳定。若非野猪皮军事上能一直取得胜利,只怕这些矛盾早就爆发了。那样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大明出手,后金自己就把自己给玩儿完了。

    这也是为什么皇太极在刚刚即位之后,就迅速发起征讨蒙古和朝鲜的战争,为的就是要用胜利来掩盖内部矛盾,同时巩固自己的汗位。

    但战争终归不可能一直打下去,只要是人,总是还需要休息的,更何况皇太极又不是没在宁锦碰个头破血流。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也不想再去试试宁锦的城墙硬不硬。因而苦练内功,发展自己内部经济就成了皇太极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但辽东终究苦寒,又缺少各种生活必需品,仅仅依靠内部自产,根本不足以满足整个后金的需求。更不用说有时候还需要支援给自己的铁杆盟友科尔沁蒙古一些。

    这么多的一大批物资,不能自产,若是再不能进口。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还能坚持。可若是成年累月的没有,谁还能承受?不是每个人都叫RED军,也不是每个组织都是***的。

    所以孙承宗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只要能够绝各种物资流入后金,不需要两年,完全就能够让女真人自己乱起来。当然,这个前提就是皇太极攻击宁锦前线无果。若是人家能够打破关宁防线,封锁什么的这一切,也不过只是空谈而已。

    况且这件事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做起来就很难了。即便人家在战争中占不到便宜,但后金也依然先可以从蒙古和朝鲜两个方面得到一部分的物资。虽说这只是一个不大的数字,有时甚至它还得反哺蒙古,但朝鲜能提供的,那可是实打实的。除非朝鲜底气够硬,在自己大明爸爸的支持下,就是不给。

    但实际上就连朱友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一场丁卯之战,虽不是把朝鲜的脊梁打断了,但也确实将其给打趴下了。朝鲜君臣虽然仍旧心向大明,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除了敢搞一些小动作之外,正面与后金对抗,他们还是缺乏那个胆量。

    况且就算是除去这两个方面,也依然还会有许多大明的那些个商们,他们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去挖着大明的墙角,牟取自的利益。而这其中,把后金急需的各种物资送过去,再换来各种辽东的特产,在各地高价进行出售,从而赚得大量的金银。这样的行为,是许多没有民族大义、家国概念的无良商人都在做的。

    而且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种进行走私的事是绝不了的。就算是再怎么采取高压的政策,依然会有人敢于铤而走险,把违品卖给后金。正如马克思所说过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风险。

    大明虽然基本没有绞首这么一说,但砍头车裂甚至凌迟,哪一样听上去都比绞首要狠,要令人害怕恐惧。但那些个商人们,谁又真的会害怕这个?在他们的眼里,恐怕只有金银了。为了金银,说不定让他们把自己老娘卖了,让自己的妻女去做歌姬舞女甚至JI女,他们都能做得出来。

    而向女真人输送各种战略物资,进行走私贸易,这一来一回所得到的利润,只怕是百分之五百都不止。依照这些敢于冒险的商们的尿,他们又如何不敢去做?再加上大明在长城沿线像筛子一样的检查监督,更是根本无法杜绝这种行为。

    并且刚刚孙承宗的话语里还有一层意思,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大家也是都能够想得到的,这考量也是不无道理的——这种走私行为尽管在一时之间是绝不了的,但通过长城的各个隘口向后金运过去的各种物资,终究是见不得光的,不可能光明正大的进行。哪怕是打着与蒙古诸部进行互市的名义,那也是有着诸多限制的。所以这种运输规模一定不会很大,采取的方式更多的也会是蚂蚁搬家的办法。

    因而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自己敢大规模地放开海的口子,只怕后金很快就能通过海运得到大量物资的补充。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可是自古便已有之。只要想在大海上避开他人干点什么,别说古代的条件了,就算是放到了后世,在拥有卫星定位的况下,想要在这茫茫的大海之上,寻找一艘船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要说只是打算开放南方数省的港口,要知道,从福建能够抵达本的船只,那可真的是数不胜数,不要忘了郑芝龙是怎么发家的。福建到本,那不比福建到辽东要远得多?海况只怕也恶劣得多。

    所以说当一艘船满载各种货物,在港口经过查验,放行之后,他将会驶向哪里,绝不是官府能够监控得了的。即使在船上安排人手也不行,万一被收买了怎么办?或者被暗害了,回来报告说他病死了、落水了,又该怎么去查?没人能够打包票的。

    一船接一船的物资流入后金,暂时看上去似乎还不致命。可一旦到了一定的时候,那就会如水滴石穿一般,将大明苦心经营的关宁防线给击破。甚至再往坏处想一想,今天你能运去茶叶丝绸什么的,明天就能运食盐和铁器,那后天说不定就能把火器运过去了。

    因此孙承宗所说的这种况,绝对是十分可能会发生的,更是大明不得不防的。所以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坚绝不能让后金轻易得到他们急需的东西。

    当然了,有一种况可以例外。朱友建觉得,若是在官方的主导下,用丝绸瓷器等各种奢侈品,来换取后金的特产,诸如人参、鹿茸和貂皮等物,这个也是可以的。但像现在的许多商人那样,拿后金急需的东西去做交易,绝对是要被朱友建给砍掉的。

    朱友建其实已经通过王承恩的东厂和骆思恭的锦衣卫,掌握了许多有关晋商在张家口等地向后金输送物资的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他就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同时抄没他们的家产,以资公用。

    想到这里,朱友建点了点头:“孙师所言极是,此事朕之前竟未能想到。若是如此,现在看来,这海在这一时半会儿之内,更是不能开放了。”

    看到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朱友建接着道:“南方海面尚未绥靖,时常会有海寇出没。况且大明距占城等国较远,往来一趟殊为不易,出海与各国互市必然不能经常进行。朕看可定为每年三次,商贾百姓若有想与之互市者,可先向当地官府报备。再由各地官府报至所设立的几处市舶司。朕看可先在苏州、松江、宁波、温州、福州、漳州、广州等地设立分属市舶司,而总司则放在南京。凡是想要参与互市的商贾百姓,均要按照其所有的货物数量,向市舶司缴税。至于开海一事,就先搁置下来,以后再议。”

    孙承宗见自己的意见被朱友建采纳,自然就没了意见,便顺势答道:“如皇上所言,则臣再无异议。”说完就退回了班内。袁可立对于孙承宗的建议也是十分赞同,被没有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否决而心生怨怼。在孙承宗退下之后,也跟着回到班列之中。

    朱友建又看了看众人,说道:“既然诸卿都无异议,那等明朝议时,此事就由内阁提出,六部附议,如何?”这样做的话,由内阁和六部在前边做挡箭牌,也能减少一些阻力和不必要的口水仗。

    “臣等遵旨!”韩爌、袁可立等人哪里又能不知道朱友建的想法?不过大家既然都已经商量好了,也同意了,那就是替皇上做个挡箭牌也没什么好说的。更何况这件事利大于弊,是解决大明燃眉之急的一个办法。谁要是反对,那你就先拿出来更好的对策,能满足大明现在缺粮缺钱的需求再说。不然就闭上嘴,不要说话!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