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入关新美洲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考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考

    暴蒙内部风起云涌的同时,大明在快速地发展中。

    教授数字,可不是君无戏言。

    朱训樘有时候是昏君不错,但也分的清轻重缓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从宫中寻了十来个娇嫩的宫女,由周婉儿认作先生,传授给她们这些知识。

    大明的后宫中,宫女多是贫困家庭出身,大字不识,所以当听到这些消息后,欣喜若狂,学习起来勤奋刻苦,短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当然,在这过程中,朱训樘也时常监督查看,免不了擦枪走火,瞧这些女子眼眸含情,娇躯散发着成熟而又夹杂着清纯,就知道朱训樘是如何做的。

    实践成功后,朱训樘便决定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当下就有一个好时机。

    五月一日,后世的劳动节这一天,全国范围内的大考开始了。

    朱训樘登基四年来,也是时候检查教育水准,以便下一步准备。

    考试步骤也不算简单,分为三种类型的考试。

    不按户籍,不按地方,只论血统。

    分别为明考,夏考,殷考三种考试,按照身份血脉进行考试。【范围是关外之地,关内没有】

    试卷难度类似,也有所区分,侧重点不同,殷考考题就是默写“扶桑东渡”,还有一些简单的词汇古诗古文,这部分相当于后世的古诗背写,毕竟才四年时间,殷人所受的教育比较差,识字的人数也极其稀少,所以朱训樘也没打算从这里选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奇才,只是想吸取殷人中的人才为大明所有而已,表现优异者可以进入本地的官府,从小吏做起,若是更偏远的地方,可能有机会得到一个小官。

    殷考考试人数最多,第一次破天荒的考试,许多殷人欣喜万分,已经把他当做上升的有效途径,哪怕报名需要花费一百文钱,要知道一个包子也就一文钱或者两文钱,对于不少的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没阻挡人们的热情。

    由于殷人人数众多,散落在各地,须由各省自行组织,安排地点,考题由一日凌晨交付各省,以免泄题事件爆发。

    而对于夏人,数量相比之下稀少,则统一考试,地点位于大明京都,路费由大明朝廷拨款,毕竟,这些人大部分都有诸夏血统,是大明统治不可或缺的人。

    三十多年来,这部分人也一直被视为殷人,多贫困潦倒,夏考和殷考考题基本类似,难度略微下降一些。

    至于明考,考题从深度,广度上,显得与众不同,偏经世治理,在大明京都考试。

    即使三种不同类型的考试,从公平度来说,更是差距甚大,但足以进步了,毕竟,以前科举全是大明人的事情,剩余绝大部分人没有资格参加。

    殷考,夏考成绩一起排序,择优录取,明考则单独另算。

    这一天,天气略有些炎热,各地显得躁动。

    “大牛,看好你的馒头,路上小心点,好好考,听见了吗?”

    一个村庄前,一位皮肤暗黄,一看就是经常在农田操劳的中年男子,挥着胳膊,对着远去的壮实少年大声叮嘱道。

    “爹,俺知道了,俺一定能考上的。”

    少年提了提肩上的包袱,包袱里面装着沉甸甸的大馒头,还有一些用到的工具。

    少年意气风发,露出憨憨的笑容。

    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

    这是贫困的家庭,像有些富裕的殷人家庭,早就在县城里订好了位置,客栈,提前就来了熟悉考场,这样的情景和后世没有什么两样。

    考试在巳时开始,大约寅时陈延寿便早早地洗漱吃饭,为了避免考试过程中的出恭,他的菜谱十分简单,一碟青菜,豆腐,外加一小片肥溜溜的五花肉。

    平宋战争中,陈去疾立功有佳,所以陈家也算飞黄腾达,更别说省制调整,安化成为了“特区”,因此,陈延寿才能有钱住在这高档的客栈,吃着昂贵的五花肉。

    不仅如此,陈去疾还为陈延寿购买了一小袋冰糖,让陈延寿在考试中能够补充营养。

    陈延寿深吸一口气,整理整理衣衫,头戴一小块头巾,身穿青色衣衫,正是发育的时候,脸蛋上长出了一层细细的绒毛,双眸灵活,透着一股机灵劲。

    他拿起桌上拿起灰蓝色的小背包,准备出发。

    第一次这么多人参加考试,因此,大明在京内修了几座宫殿,名为黄达宫,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

    朱训樘也曾参加过考试,然而来到这个世界是第一次举行如此规模得,他有一种久违的冲动,乔装打扮成巡视员,站在窗外,望着低头埋笔的人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了一会,兴奋劲就过去了,朱训樘两手置于背后,悠闲地空旷的场地上闲逛,杨予安侧立在左右。

    “朕交给你的那些,弄清楚了吗?”

    朱训樘把阿拉伯数字列了出来,交付给了杨予安,准备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

    别看杨予安外貌有些丑,人家的气质拿捏得死死得,他的神情既有几分恭敬也有几分自恃,那种神情就是不一样。

    “陛下果然天纵奇才,竟能创出此物,有了这些数字,臣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大明的术学可以跨上一个台阶,而且我琢磨了一下,若是商人能够用此数字,可以大大简化算账流程,反过来促进大明的发展,陛下可谓是功在千秋啊!”

    朱训樘的脸颊有些发烫,这可不是自己的创意,是剽窃他人的。

    他只好含糊略过话题,谈论起另一件事情:“四年的时间,大明的底子丰厚了不少,蒙学阶段可以往上升一升了,也是时候划分等级了,朕决定把全国的学塾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学,面对少年,另一类则是太学,面向高一级别的,爱卿你好好调查一番,看看设立几所太学。”

    杨予安点头道:“臣遵旨。”

    太学和蒙学之分,其中针对的是殷人,毕竟明人基本有了相应的流程。

    朱训樘巡视了一番,前去芸妃宫中,驰骋的时候,脑海空明,心中叹道,也不知道暴蒙怎么样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总觉得空荡荡的,没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