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地春回 > 第三十一章 护卫任务

第三十一章 护卫任务

    这日上午,李平从王成武那儿练习格斗回来后,又在院子中的单杠上拉伸了一会儿,他习惯性的让亲兵打了水准备冲洗一番。

    洗手时却发现水有些凉手,他犹豫了一下,在这里要是感冒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他心里大概估算了一下时间,现在也就是公历的十月十来号的样子,这凉的也太快了,不愧是小冰河期。

    于是,李平让亲兵去烧点热水,准备掺一下。

    这时,赵进的亲兵来找李平,通知赵游击有事找他。于是,李平让那亲兵先回去,他直接就着凉水简单冲了一下,换了身衣服。

    到了赵进那里,却见赵进穿着蟒纹图案的深篮色曳撒、头上戴着黑色的大帽背手站在屋里,十分的威风凛凛。

    李平一下看得有些发愣,已多少了解了点明代服饰的他心中不禁暗呼“这架式可以啊!”

    赵进身上的曳撒是此时较为流行的服饰之一,它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前身分裁,打马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

    曳撒(yìsǎn)读法源自蒙古语,也称“一撒”,为“一色(shǎi)”变音。这种衣服在明早期是内廷侍卫的服饰,后来才慢慢传开的,主要是作为正服穿的。

    而大帽则是相当于此时的礼帽,是非常重要的正装。它上为圆而高的帽筒,下有一圈帽檐,帽筒顶部常装有不同材质帽顶,帽檐之下有系带垂悬。只不过,李平不知道的是,这种配套大帽的帽顶或顶珠,最后竟成了清朝顶戴制度的起源。

    这套服装赵进很喜欢也很爱惜,是目前他用料最好的一身,他一般只在很正式的场合才穿,不知今个儿,他这是要去哪儿?还是刚回来。

    看李平进来,赵进急忙招呼李平坐下,并顺手脱下了大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头上裹着的黑色网巾。

    此时还没坐稳的李平,惊讶的问道:“今个儿怎么了,穿得这么正式?”

    赵进没有理会李平的惊讶,而是很严肃的直奔主题:“左梦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我推荐了你去护卫。”

    赵进的突兀让李平的眼睛一下子瞪大开来,他下意识的不确定问道:“你说什么?”

    赵进的表情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只更加严肃道:“听好了。左梦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不过,不是去城外西边的铁佛寺,而在西南边山中,是个很的小寺庙。左夫人听人说很灵验,坚持要去,这才派了差事。”

    李平没有接话,也严肃起来,直视着赵进等他继续。赵进于是继续说道:“路途有点远,还是在山中,大部分是山路,光到那儿就得快着走上至少一天。所以,得有人护卫。左梦庚让我派一哨兵马护卫左右,我推荐了你。这事对我们很重要,你得用心去办。”

    李平奇道:“这样的差事,你为什么不去?”

    赵进摸了下头,绷着脸说:“我有更重要的事。”说完拿眼神故意吊着李平,脸色也变得有些神秘。

    李平往后仰了仰身子,没好气的说:“别拿着了,说吧。”

    赵进“嘿、嘿”干笑了两声,继续道:

    “知道左梦庚好色吧?但这家伙脸儿比较小,有他爹洁身自好在那儿立着榜样,又有一房人人都夸赞的漂亮媳妇儿天天陪着,他总不好做得那么明显不是。

    这次上香,左梦庚并不陪他老婆去,女人家的事他一贯多不掺合,现在他那儿军务也多少有一些要常常过问,这上香他自然就有理由不去了,去上香的只是他夫人自己而已。

    你们这一去一回少说得三天,多好的机会啊!左梦庚打算视察视察军务,顺便在我们营中吃吃酒、笼络笼络,然后再好好快活快活。我们是他新进的亲信,了解的人不多,更好掩护,省得有人碎嘴,让他在他媳妇儿那里难受。虽说,他夫人对他这档事儿也不怎么管的,但少一事总比多一事强……”

    李平听着一下来了精神,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说:“我去,这是进圈了呀!大好事啊!…不过,招待这左梦庚,你能行吗?”

    “我想好了,女人的事我打算让史明安排,这方面他在行着呢。而且女人他那儿也有,好的货色他也会找,我让他带人来我营中招待左梦庚,他肯定乐意。至于其他的安排,我倒也有点儿把握,咱在以前的大千世界里也不是白混的,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花样儿可比这里多多了。”赵进一边合计着一边说。

    李平略想了一下,说:“那倒也行,你想得也对。行了,那些事儿,你头疼吧!说说我这边的事儿吧,我好去安排。”

    赵进看着李平道:“听仔细了,这次护卫你们不是唯一的护卫部队,还有一支,大概有二百人左右,带队的听说是他家的老底子。要求你带一哨兵马,我合计更主要是凑数,表示亲近,同时也做给别人看,你一定要把握好。

    我知道你那儿一哨的兵比一般的哨兵多,你可别全带去,有100多些就差不多了,不能喧宾夺主。

    不过,你带的兵要精神些,装备要好些,我们是以强军的面目入了左良玉的法眼,也因便得了护卫差事,不能弱了名头,让别人看轻,让左梦庚在他夫人那里难堪。发给你的那些盔甲都带着,虽然不多,却显着我们尽力办差,也表明我们物资实力不足,以后才有被赏赐的由头。

    至于安全问题。这附近没什么大股的贼匪,你们这些兵马在襄樊这地面儿没人敢碰,安全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你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明日一早,带兵去西城门等候就是。”

    听了赵进细说,李平又琢磨了会儿,问了问在左梦庚夫人和她亲卫那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看赵进已开始心不在焉,李平知道他这儿的准备更难做,有他的愁的了,于是向赵进告辞。

    准备离开时,李平看赵进紧锁起来的眉头,开了句开玩笑:“你戴网巾太影响你形象了,不戴更好看些。”

    赵进抬起头来,没好气道:“你以为我想戴啊!太不舒服了,但没办法,谁知道朱元璋同学没事搞什么全民戴网巾活动呀!不来这儿都不知道明朝还有这习惯,以前电视上也没怎么看到过啊!不过,这头发倒还真是不容易乱了。”

    李平笑了笑,说:“是啊!我也是到这儿才知道。以前看韩剧的戏里全是这形象,我还纳闷他们咋养成的这习惯呢?闹了半天,却是从我们这儿出的。

    老哥,我走了。

    多说一句,想不好法子就直接用别人用过的就行,那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就像这网巾,朱元璋的命令是一回事儿,实用才是它普及开来的主因,否则他死了那么多年,谁还当回事啊!”

    赵进终于挤出一点笑容,对李平摆摆手说:“知道了。不送。”

    回去后,李平合计了一下。他的部队,没有采用此时明军营哨制部队普遍的两伍一什、三什一队、三队一哨、五哨一总的编制方法,而是落实了三三建制原则,哨(相当于连)也更多参考了后世的编制。

    他当时的基本考虑是:南方独有的地理特点,使一般的部队不可能装备较长的长矛,也很少会有机会去组织较大的战列线。三三建制的哨可以在战时快速组成3个以队为单位的3列每排15人的小形长方形方阵或者以什为单位更小的方阵,这样的编制使部队更机动灵活。只不过,是否实用还需要实战的检验。

    他的一个哨人马有150人左右,包括:每伍5人、每什15人、每队46人(加队长1人),再加上5人的炊事班及8人的哨部(哨长、3名传令兵、3名卫生兵、1名文书)。

    这次护卫他计划带上第3哨。

    一是3哨的哨长马永有丰富的上阵经验,人又踏实能干,有他辅助,李平比较放心。二是这3哨的9队是弓箭队,虽然善射的兵很少,目前也仅有十来个人能将就着会射而已,但总归也算是远程打击力量,总比没有强。这样,他带上3哨的7队和8队、再加上9队那几个会射箭的,人数上正好差不多,即有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做到了有备无患,又省得过多调整部队。

    如此调整好的这支护卫部队共计有118人,包括:2个队6个什18个伍,1个增补在哨部的10人弓箭什,李平自己,以及他计划带上的2名亲兵。

    整个部队的主要武器是长矛,并辅助了部分刀盾及弓箭。

    至于鸟铳,李平决定一支不带。他以前接收和搞到的鸟铳一共有30多支,但李平仔细查看后很不放心,现在的鸟铳与后来成熟的火枪在外观上差别还是很大,制造水平更让他心里没底。构造不仅简单,而且工艺看上去非常粗糙,他实在担心这玩意会炸膛,毕竟以前看历史类书时,明代晚期的鸟铳名声非常不好,他不想冒险。

    那30多支鸟铳最后大部分都让李平回炉了,只留下了3支看着工艺好些的,而宋宝来回炉后又造出来的也才不到10支,而且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工艺和构造上还没有太大的改变,只能说质量上略为放心,带着意义并不大。

    下午,参与护卫的部队被停止了训练,开始准备武器,调配物资和做好后勤准备,然后所有人进行了充分休息,明天要有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