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未来,是被许多东西所共同影响了的。
秦,焚书坑儒,实则让太多多彩丰富的思想失传;汉,独尊儒术,打压了其他学派生存的空间;隋唐,开科取士,将儒家的名声推向高峰;宋,程朱理学禁锢思想;元,废科举,百年无士,思想断代;明,锦衣两厂,士子无声;清,奴化教育,儒学腐化。
原本,儒学是如此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派,而在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之中,它慢慢转化,到最后成为毒瘤,甚至被全盘批判,让这个国家走上了偏激的道路。
温璞所清楚的一点就是,即使她现在想办法用另外一个学派――法家或者墨家来取代儒家的地位,历史的原本却并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很简单,什么学派,随着统治者的需要和时代背景的变化,都会变成顶着这个学派名字而融合了各家思想的本土思想,并且根据统治需要,而被掺杂入很多“后人解释”,变得越来越复杂……
想要改变这一切,温璞做的计划。就是直接利用历史的惯性,为文化思想的发展制定一个规则――即使是君王,也无法违背的规则,如此,才能保证学派的健康发展,各种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
她想做的,是创立文化的宪法。
定法度,决天下,这是温璞借助先知所能做到。只要轻轻拨动历史的根源,之后的一切就会发生变化。
从殿堂上一番论辩之后,关于南子名声不好的传言,慢慢消隐,少有人提起,倒是多了人谈论着南子提出的诸多思想――如若人性本善,一开始怎会为恶?若是人性本恶,当如何教之向善?
儒道墨法,百家争鸣,如何分论上下?
南子说,士子本无上下,诸家各有优劣之处,取长补短,方是进取之道,故在卫国之内设擂台,供名士论辩,若能辩出个上下则好,若不能,就划出一片地区,让双方各自以自己的方法治理,以实践定真知。
中华的士子,从不缺理论经验,然而在实践之上,却着实需要引导,而且采用这种浅显易见的方法,百家之间自然会少了几分讨好帝皇,由帝皇来决定其高下的想法,如此一来,文化的独立性才能更强。
然后?就是尽力让卫国强大了,只有卫国强大之后才能维护她所立下的制度,如果这样的制度再带来真实的好处的话,它自然会被维护下去,并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个民族,即使是帝皇之流也无法动摇。
只要有一个火种,烈焰就能燃烧。
――――――
“快点,四点半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报纸印出来!”戴着眼镜的男人不断看着手表,催促着,“这次墨家和法家的论辩,越早印刷出来对我们争鸣报越有好处!好不容易能够直接进入会场全程记录……难得的机会绝对不可以浪费了。”
印刷间内,人群忙碌,文字不断被印刷在纸张之上,散发着油墨的香味。
彩图照片上,数个穿着汉服的男人温和地笑着,然而却散发着一种绝对强势的气场,这是这些士子在维护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表现。事实上,从其他国家在向这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借鉴经验的时候,都发现了这个国家思想界的这种特殊制度――以固定的论辩,实践方式来进行高下判定,而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论辩居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而是广泛受到民众关注,并且会成为国家施政纲领的。大型论辩,是每年在春秋时期卫国首都故地所进行的,由各大学派推举几个人选参加,论时事,政治,民生,文化,诸多方面无所不包,而小的论辩,就在那些公园,广场就可以进行,凡是有人观点不同,就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进行论述,由众人判定高下,绝不会有人不服。若是不分高下,这个议题就会在各自学派内向上提,不断由更有才能的人来进行研究――数千年来,这样的独特文化环境不知道为中华解决了多少问题。
多的是其他国家想要学习这样的制度,然而,数千年时间慢慢养成的制度怎么是他们能够一蹴而就的呢?就单单说是论辩胜利者的观点用于施政这一点,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国家,比起中华家大业大,即使一时错误也毫不担心,它们走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而且,他们的学者虽然也有顶尖人物,却做不到像中华这样即使是路旁小贩都能将论辩中提到的许多思想说得是头头是道。
环境铸就一切。
这样一个国家,怎么能不吸引人?怎么不会成为诸多学者学子所无限向往的国度?每年,申请移民中华的人中,最多的是学者,通过率最高的也是学者。中华的士子们,不断汲取着来自外来者的思想,充实着自己,并将合理的思想带到这个国家,使之壮大自己的民族。
如此的情况之下,每年一次的诸家论辩自然成为了全世界的人关注的重点,学术界,政界,军界,都关注着论辩,因为这将决定中华这个庞然大物在接下来的思想和行动纲领,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
不过,像这样大型的论辩,是不会全程开放的。即使是国内的媒体,也只能根据被安排的时间表来采访录制,将之发报给全国全世界的人,论辩中的一些隐秘的步骤,更是绝对不会向外传播。
越是敏感的话题,能够被允许采访录制的机会就越小,但是这一次,眼镜男居然为自己的《争鸣报》争取到了一个录制相对精彩的话题的机会,自然是兴奋不已。
“老板,下周的增刊我们的主题是什么呢?”看了看手上印刷好的报纸,站在眼镜男旁边的编辑问。论辩这样的大型活动,无论是哪家媒体,都是会出增刊,细致地阐述其中的东西的,既然已经拔得最开始的报道的头筹,就应该乘胜追击才对。
“呵呵……最近和墨家的一位士子牵上了线,增刊,我们《争鸣报》可得大出风头了。让那些人去考据解释这次论辩就是了,我们的主题应该是,关于数千年前,论辩创始者南子宴请儒家孔子和其他诸家大贤,究竟发生了什么?”想起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消息,眼镜男就得意,爆出这么个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何必再担心销量问题?更不必落入俗套去考据论辩。
只要有南子的名字,还担心刊物的销量吗?建立论辩制度的传奇……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