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 汉朝篇 第两百七十一章 曹氏名将曹仁(下)

汉朝篇 第两百七十一章 曹氏名将曹仁(下)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是魏国宗亲将领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因为在江陵抵御周瑜、樊城抵御关羽等防御战中都有过非常出色的表现,因此曹仁给人的习惯是一位擅长防守的铜墙铁壁。

    不过细读曹仁的生平事迹,不难发现,曹仁在各种进攻战当中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而且往往能在战斗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曹操化解了很多战争当中存在的隐患.因此上,曹仁是一位能进能退,且让曹操十分安心的宗亲大将.

    夏侯惇去世后,曹仁先后迁升大将军、大司马,更兼都督荆州、扬州、益州军事。成为魏国官职、地位最高,并且权利最大的武将。

    荆州、扬州魏国与吴国各占一部分,益州则是蜀汉的领土,曹仁同时都督这三大州的军事,无疑是将魏国前线所有的军事行动,全权交付于曹仁。但曹仁在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利之后,没有给魏国带来军事上的胜利,反而吃了一场大败仗。

    按《三国志·朱桓传》:“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朱)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曹)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馀。(孙)权嘉桓功,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三国志·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蒋)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果败。”

    吴黄武元年即魏黄初三年(公元223),刘备兵败夷陵之后,魏国曹丕又调曹仁、曹真、曹休等三路兵马发动对吴国的进攻。曹仁则负责进攻濡须。

    有意思的是,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大型军事活动,作为当事人,且权利、地位最大的曹仁,他的个人传记里,对这场战争只字未提!

    个中缘由想必就是因为曹仁在这场战争当中的表现不太光彩。

    吴将朱桓在周泰去世后,以裨将军的身份,接替了濡须督的位置。于是朱桓这员小将,就理所当然的担当了抵御魏国大将曹仁进攻的重任。

    曹仁毕竟是智勇双全的武将,他并没有盲目发动对濡须的攻击,而是先派遣蒋济佯攻羡溪,用以分散朱桓的兵力,然后派遣儿子曹泰,直接进攻朱桓。

    朱桓果然中计,分派兵力去救援羡溪,等他反应过来时,派出去的士兵已经走远,朱桓只得用剩下的五千人,来抵御曹仁主力的进攻。

    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朱桓的部下都非常害怕,所幸朱桓临危不乱,即使给部下打气,并迅速制定防御策略。

    而曹仁以多打少,占尽优势,但他却偏偏在这种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在派曹泰进攻濡须的同时,又分出一支部队,去进攻洲中。

    洲中在濡须的后方,是朱桓部将的家眷聚居的地方。曹仁这一招,咋一看,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如果这一行动成功,朱桓部将的家人落入曹仁手中,那么朱桓不仅要面对腹背受敌的问题,而且还要面对士卒离心的问题。

    聚歼一个没有战斗力的濡须,那是非常轻松的。但如蒋济所说,曹仁这个计策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水上交战,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风速和水流的问题,朱桓的位置在濡须水上游,而洲中在下游,让部队顺流而下,进入吴军腹地,好进不好出,这种行为无疑是自取灭亡。

    但曹仁偏偏不听蒋济的劝阻,执意派遣常雕、王双进攻洲中,结果被朱桓轻易击败,常雕战死,王双被生擒。

    相比于其他两路进攻吴国的魏军,曹休、曹真虽然也未能攻下目标城池,但曹休在洞浦抓住风暴的机会给吴军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曹真也在江陵击败了诸葛瑾的援军,大小都有些成绩。只有曹仁这一路,没有一点战果,乃至于他的个人传记,都羞于提及此事。

    濡须之战是曹仁生平的最后一战,然而曹仁在此次战争当中的表现,还不如曹真、曹休这两个后辈,可以说,曹仁一着不慎,便毁了一世英名,有点晚节不保。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曹仁的这场败仗对曹仁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曹仁当时是魏国地位、权利最高的人,他的儿子曹泰也已经是军中的重要将领,如果曹仁地位稳定,那么他的后代势必也会显赫于世。但可惜的是,从曹泰官至镇东将军、假节来看,曹泰该是一直处于远离魏国中央的一个位置,却又在濡须之战后再也没有战场表现,子孙后代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

    反观在濡须之战的有些战果的曹休、曹真,很快便进入魏国的权利中心,曹休官拜大司马、曹真官拜大将军,他们俩在曹丕死后成为托孤重臣。曹丕之后的曹叡,临终前先后用曹休的儿子曹肇、曹真的儿子曹爽为托孤重臣。哪怕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没有什么才能却能入为尚书,出为关中都督。

    濡须是一个连曹操也打不下的地方,曹仁在这个地方吃了亏虽然不丢人,但他这一脉却因为这个败仗就永远的远离魏国的政治中心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