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宗豪 > 第四十九章 知识储备

第四十九章 知识储备

    明亮空旷的教室很快便坐满了人,而胡居仁也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他端坐在前方的长案之后,待得教室中人尽皆行礼完毕,胡居仁抚须点头道:“不错,皆是守礼的好孩儿。”

    随后,胡居仁让人抬进了一口大箱子,站起身,亲手打开,从中拿出了什么。

    丁樘好奇地看了看,却是一捆毛笔。胡居仁将捆绑的绳子解开,站起身,走了下来,一人发了一支。每发一支,胡居仁都要问一下名字,然后摸摸他的头。等到丁樘也颇有兴致的等着胡居仁发笔之时,胡居仁却在发给进宝之后,跳过了丁樘,引得丁樘一阵无语。

    待得把笔发完,胡居仁便又坐回了台上,看着众人道:“从今日起,老夫便是尔等的老师了,望尔等好生学习,方不负了这般缘分。”

    众人纷纷应是。

    胡居仁接着道:“早在之前,老夫便与尔等亲长道,字句小道,为人大道。但这并非是说,读书识字便不紧要了。恰恰相反,若不能明晰字句,便是个睁眼的瞎子,难有上进的可能,是故你等必要学会认字不可。我来问问,在场的可有并不认字的?”

    一些小孩子举起手,有些就有些扭扭捏捏,刘靖元也是如此,最终还是埋着头举起了手。胡居仁却也并不见怪,点了点头道:“那你等就要多谢一些功夫了,多多向别的同学请教,描红写大字都不可落下了。”

    丁樘看坐在前面的刘靖元深深低着头,知道他必定是一副深觉丢人的表情,便低声道:“你莫要太过放在心上,不认得字也算不得丢人的事,这不是有这么多人都这样么?日后多下些功夫,也就是了,若有什么不会的,问问进宝,他已经认得不少字了。”

    刘靖元点了点头,也不说话。

    胡居仁说完,又让人发下课本。三百千自不必说,除了这些蒙书之外,还发下了一叠像是讲义的还是什么的东西。

    丁樘拿到手里看了看,见是对于三百千的一些解释。比较让丁樘有些意外的是,这里面的字基本都是极其简单的字。能够用这些字大体地说清楚这些蒙学书籍,也算是一种本事。

    只听胡居仁继续道:“刚刚发下去的书籍,你等或许读过,但其中含义未必就能清楚。例如《三字经》,用字虽浅显,却也是圣门道理。我在纸上所写,皆是解释。尔等今日的任务,便是要将这纸上的字尽皆搞会,若是有不会的,问问同学们,到时候我再来提问,若找上来回答的人答不上来,但我问别人却有会的,那么就要惩罚答不上来的。可听清楚了?”

    胡居仁说得明白,却又没说如何惩罚,这让孩子们心中有些忐忑。丁樘还好,倒没什么,反而颇有兴致地思索起胡居仁的用意。很明显,他是要通过这种办法,让学生们好好磨合,也培养出合作精神。

    这种教育思想,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先进的。所以丁樘觉得,有的时候太过看轻古人确实有些不该。虽说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是为人处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总归是各人各有一套,难以与时代关联。

    就像胡居仁,丁樘相信,即使把胡居仁囫囵个扔进现代社会,他也一定很容易就适应下来。无他,他的处世和学习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比如说,刚刚那么一会儿,他只不过听了每人报了一遍自己的名字,便能全无差错的一一认出来、对应上。

    丁樘自认自己是做不到的,教室里这么多孩子,通过刚刚的了解,以及登记了认字程度的工作,他也只能对其中名字比较特殊的人记得清楚一些,而更多地还是只认识面孔或者只记得名字。

    再比如胡居仁用一件小礼物便能打开学生心房,然后建立起师道尊严,还不忘培养学生的交流学习的能力,说是名师确实没有什么错的。

    想了许多,胡居仁已经将任务布置下来,便把时间交给了孩子们,而他自己也出了教室,把空间让了出来。

    老师离去,孩子们渐渐活跃了起来。这么多人,丁樘无疑是认字最多的,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丁樘的扑克脸还是他的身份,没有人愿意来问他问题。

    而像许平康这样的,瞬间变成抢手的香饽饽,身边围着一圈又一圈人,而小胖子似乎也挺享受这个过程,昂着肥硕的脑袋,对着纸在那里念。虽然丁樘听到了不少错误,但他也没有兴趣去帮他们指出来。

    丁樘让进宝又将《文心雕龙》从书匣里取出来,上次看了一半的那一篇确实难懂,他还没有看完。撑着脑袋,丁樘有心无意地翻着书,新鲜劲过了,立马就无聊了起来。和这些半大小子,哪里有什么共同语言?即便是看书,场中这般吵闹,又如何能看的进去?

    无奈,丁樘便把书又收了起来,拿出一张白纸,开始写起了什么东西。

    他写的什么呢?是他尚还记得的一些文理知识。说实话,毕业那么多年,高中的东西早就还回去了。而他的大学,虽然是名校,可他读的是屁用没有的社科专业。如果随便在这个时代宣扬,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之类,不会有人把他当回事的。恰恰相反,甚至还会认为他不务正业。

    他在回忆的,更多地还是高中的数理知识,还有一些简单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知识。只是年代久远,他的记忆也不大清楚了。都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最高峰就是高三高考前夕,丁樘也有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消磨,这些知识都有些零碎。

    所以他格外佩服那些穿越了还能还原一整套化工体系或者建立整个经典物理学框架的那些牛人,那才是穿越典范。而自己呢?带着一些不知所谓的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乱七八糟的知识穿越,难不成还要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构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成?

    所以丁樘也是一阵头疼,不管怎么说,数学公式和化学里面的元素理论总还是记得的。而因为是文科生的关系,地理学的也还算可以,高中知识大体也还没有丢。

    所以他就开始从地理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