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廷议司州

第一百四十二章 廷议司州

    朝堂上乱糟糟的,为了大司马桓温弹劾豫州刺史袁真的事争论不休。

    太宰司马晞想要维护袁真,列举了一系列近日在建康流传甚广的言论,想说明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主将。丞相司马昱、仆射王彪之等人却都以为,民间传言不可作为朝堂决断的论据。实际上,这些人是惧怕桓温势大,若强要追究他兵败的责任,怕他会起兵谋反。

    两边争论不下,司马奕也烦了,说道:“袁中郎身为一方方镇,国之重臣,不能轻易处置。把袁中郎的抗辩和近日百姓的议论转呈大司马,先看看他有何话说。”

    司马昱拱手道:“陛下,以民间议论的言辞询问大司马,只怕与礼不合。”

    司马晞道:“这些话能流传这么广,必有其道理。对照北伐军的行程,这些传言也非无稽之谈。丞相觉得民间传言不足为凭,莫如朝廷派员详查。便如郗嘉宾替换父信一事,朝廷可以直接跟会稽内史郗愔澄清。”

    司马昱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当初桓温突然借口郗愔请辞之事,接手了北府,朝中人人觉得蹊跷。“郗超换信”的说法一出,大家便都深信不疑。司马昱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此事十之八九是真的。若朝廷派人去查实了,却又无力撤换大司马的北府之职,岂不是自削脸面。现在朝廷虚弱,已经被大司马逼入墙角,这个时候与大司马闹翻了,实无益处。自己这个兄弟,怎么就不能体谅自己的苦心呢?

    王彪之冷眼旁观,看司马氏两兄弟在那里争论。他对桓温擅权也很不满,但是他却也知道,此时与桓温硬顶解决不了问题,说不定还会为朝廷引来刀兵之灾。不过司马奕的办法虽然驳了桓温的脸面,却又不至于让桓温铤而走险,王彪之却也不想阻拦。他抬头看了看散骑常侍桓秘,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根本就不关心此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司马奕摆了摆手:“此事不必再议,就照朕意去办!”

    司马昱无奈,只得答应了下来。

    司马奕又道:“日前,朝廷收到司州和豫州的军报,司州参军刘牢之,先与豫州军一起击溃慕容德部,又在豫州军退后全歼了慕容德残军,并活捉了慕容德和慕容宙。司州最新的战报虽然还没有送来,建康坊间却已经议论纷纷,说刘牢之领兵击败了慕容垂,并把慕容垂赶回了河北。如此大功,需得及时赏赐,才能让三军将士用命,护卫我大晋国土。”

    太宰司马晞听了,连忙赞同道:“陛下英明。刘牢之此举,不但保住了北伐军数万将士,更为我大晋保住了河南的大片领土。臣以为,不重赏不足以筹功。”

    刘牢之现在还只是一个建威将军府参军,职位低微,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忌惮。奖赏刘牢之,也能让百姓看到此次北伐,晋国不是没有取得战果,最起码是把河南的地方收复了,也算是为大司马遮丑了。何况此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若朝廷没有什么表示,才是容易惹人非议的。

    司马昱道:“陛下,刘牢之立下的功绩确实不小。不过,刘牢之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军。要赏赐他,直接由司州军府呈报就行了,用不着由朝廷亲自出面吧?”

    司马晞连忙道:“不然。此人职位虽低,立下的功绩却大。自大司马北伐以来,虽也有将领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是能做到击溃万余骑兵,并保住北伐大军的,却绝无仅有。朝廷正该亲自褒奖,以示隆崇。”

    司马奕暗道:“太宰之意,深得我心。此事若有刘义之或者是桓温去做了,还有朝廷什么事!我就是要借此像刘家示恩,就是要让刘家兄弟感念朝廷的恩德。刘家不缺钱,缺得不就是名义吗?只要竖起这面旗子,还怕桓温如此嚣张?”

    “太宰说的是,朝廷不能对立下大功的将士无视!”司马奕一锤定音。

    这等小事,并不会对朝政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司马昱、王彪之等人也就由得他去了。

    司马晞像是受到了什么启示,又禀道:“陛下,司州刺史刘义之,对我大晋忠心耿耿。近年来守护旧都,收复弘农,屡立大功,朝廷却一直未予表彰。此次大司马北伐兵败,实赖司州兵马拼死作战,才能保全我淮北国土。臣以为,应当重赏刘义之及其所部。如此,军中将士才能一扫颓气,为我大晋守好疆土。”

    晋室急需能够和桓温抗衡的人物,司州虽然距离建康很远,对朝局影响有限,却总是有胜于无的。司马奕刚提到刘牢之,司马晞马上就想到了司州都督刘义之。相比于刘牢之,都督司州的刘义之,手握数万兵马,盘踞三郡,更值得朝廷拉拢。若能使刘义之和袁真相互扶持,也可以让桓温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对豫州用兵。

    司马昱虽然觉得刘家兄弟出身将门,不足以承担大任,但是现在北方局势混乱,高门之中,也确实没有合适的人能镇住局面。刘义之所在的地方,乃是秦国和燕国的夹缝之中,两面受敌,危险无比,高门之中,也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去。

    “太宰说的是。刘义之坚守洛阳,收复弘农郡,是有大功于国的。以前因为燕国阻断,司州与朝廷交流不畅。如今道路通畅,在对刘义之不闻不问,未免寒了将士的心!”

    王彪之见司马氏兄弟难得在刘家兄弟的问题上意见一致,心思略转,已知其意。司马氏兄弟这是感受到了桓温的巨大压力,只想顾及眼前了。不过司州的兵马都是刘义之一手所建,其他人根本就无从插手。而且也不是随便找个人,就有能力去硬抗秦国和燕国的。王彪之虽然看不惯这些将门的人站上高位,却也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所以他也就没有出言反对。

    司马奕大喜,他没想到此事这么容易就在朝臣中通过了。

    “好,那就等有司议定赏赐,报上来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