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五章 担不起这份责任

第五十五章 担不起这份责任

    “哈哈哈,活万民者为天下王!邦之兄的意思明明是不能活万民者不配为天下王吧?元则兄放心,同舟社一直做的都是活民之事,不用拐弯抹角提醒我。”

    陈规没有再解释,只是拱手行礼,以示心中无愧。

    徐泽其实并没有责怪陈规的意思,这句话本就是他自己想说的。

    其人环视台下,迎着同舟社众人的目光,昂声道:

    “海东郡自政和三年建郡开始,经营了快六年,即便加上归化的生番,人口仍只有十余万,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登岛百姓死于各种疾病,而大宋人口亿万,每年要新增多少,需要多少个海东郡才能填这个窟窿?”

    之前叫嚷着扩张的军官们已经明白了徐泽的意思,皆不敢再看社首的眼睛。

    “土地的增加有极限,人口的增加却无极限,你们以为同舟社是能不断变出可耕种的土地,还是能令粮食不断增加亩产?”

    “大宋的确是不行了,不仅仅是因为东京城赵官家的折腾,搞得不行的!还有吃饭的压力,即便没有赵官家,最多三四十年一两代人,这天下照样会因为很多人吃不上饭而崩溃。”

    “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便是圣君再生,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

    “现在就‘打到东京去,同舟全天下’,谁来告诉我,你是有办法解决天下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还是想解决掉这么多吃饭的人?”

    这些年,同舟社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靠的是徐泽的坚强领导。

    没有徐泽,就没有同舟社。

    没有同舟社,所有人就只能在混乱的大宋里苦苦挣扎。

    众人从未见过社首如此严厉,一时噤若寒蝉。

    被少子化问题困扰的后世人,对“放开肚皮”生育的结果,已经没有那么直观的认识了。

    在没有成熟避孕手段的时代,一对夫妻生下并养活两三个子女基本是常态。

    本身体质足够好,家境也不算太差的,养活八九个,甚至上十个的都有。

    以大宋上亿的人口基数,即便是百分之零点七、八的人口增长率,时间长了,也是极为恐怖的事。

    更恐怖的是现在少了后世才有的优良粮种和化肥,粮食的产量与后世相比相差以数量级算。

    大宋的人口已经快要达到当前农业技术下,这片土地传统农耕区能够承载的极限。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要么以移民的方式被消化,要么就只能以战争的形式被消灭。

    这一点,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再坚强的意志,也不能替代粮食填报肚子。

    其实,人口的增长并不是真的没有限度。

    真正吃不饱饭的赤贫家庭,基本都难逃“穷不过三代”的命运。

    在大宋,这样的人家,哪怕全家一起饿死,也就死了,绝不会造成社会动荡。

    问题的关键,是华夏百姓耐以生存的稻、麦、粟等粮食作物受水热等条件影响明显,很容易因自然灾害减产甚至绝收。

    当人口密度非常大,土地资源又高度集中时,

    一旦遇到大面积的灾荒,官府又赈济不及时的话,便会有大批流民产生。

    就如“医疗挤兑”一样,流民真正的危害,也不在于他们吃饭本身,而是其流动性。

    大量流民失控之后,会是怎样的后果?

    即便尚未产生流民,仅仅超过官府安置极限的赤贫人口是什么?

    是助力!

    当他们面对即将饿死的危险时,谁给他们饭吃,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是谁的助力。

    更是沉重的负担!

    不论谁当政,只要不能继续满足他们吃饱饭的要求,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华夏百姓一直都是这么朴实,也一直都是这么“认死理”!

    收复燕云、恢复汉唐旧土的口号再美妙,也抵不上一顿饱饭更让百姓心里踏实。

    赵氏大宋给了无地、少地者活下去的希望,曾经盛极一时的李氏大唐便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再不被宋人惦记。

    徐氏同舟社如果解决不了更多人吃饭的问题,改变不了在大宋治下艰难求活的生存现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再造你的反!

    这就是困扰华夏先民千年的王朝治乱循环之秘,也是徐泽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王朝治乱循环从来都不是单一问题,而是极复杂的系统。

    它既是社会管理的循环,政权存续的时间越长,行政效率越低,若无大毅力大智慧者为帝国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最终就只能走向“其亡也忽”的结局。

    也是经济管理的循环,帝国的特权阶层只会越来越多,税基人口比率越来越少,开支持续超过了税收,长期入不敷出,必然引发内乱。

    还是社会资源的循环,特权阶层可以利用先天优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资源不断集中的结果,便是越来越多的人沦为吃不上饭的流民,最终只能造反。

    更是人口的循环,人口的增加远远超过粮食的增产,越来越多的人吃不饱饭,便会爆发持久的动乱,直至死的人太多,重又变成地多人少为止。

    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率”。

    后人不比前人更聪明,后人能够想到的招数,前人早就想到过,甚至都用烂了。

    比如移民垦边。

    勇于探索的华夏先民从走出黄土高原的轩辕部落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扩张和垦边,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用过移民垦边这一招。

    不说瘴疫流行,必须拿人命去填的海东和其他化外之地,只说便于开拓,也更利于生产的西域。

    汉、唐都曾开过西域,就算对外开拓相对无力的大宋,也曾设置过陇右都护府。

    结果,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耸立在塔里木盆地的汉代疏勒古址可以作证,遗落在极西之地的唐代碎叶城遗迹可以作证。

    封建王朝的管理有极限,开拓边地最终还是要靠相应的生产力做支撑。

    交通、通信和管理手段达不到条件时,盲目移民,收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旦王朝势弱,这些新拓之地的移民也大多会“落入胡尘里”。

    而且,每片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终究是有限度的,移民还有与原住民的矛盾问题。

    对原住民种族灭绝么?

    有着存亡继绝传统的华夏人,做不出这等恶行。

    就算不顾身后名,真要这么做,也没那么容易,持续了千年的汉夷之争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眼见冷了场,赵遹适时站了出来,缓解气氛。

    “社首,真的没有办法?”

    “没有!”

    徐泽再次环视台下,字字撞击众人的心脏。

    “至少现在的同舟社,还担不起这份沉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