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明1361凿城本来还很兴奋的关宁军被这一轮炮机炸的尸横遍野之后,也没了庆祝的心思,在军官的带领下玩命的跑下城头躲了起来。
这随后的时间里,刘佩再次发动了三次进攻。每次进攻都比上一次更熟练,更顺畅。由于主攻的大顺军俘虏,所以其他军队虽然有损伤,但是非常轻微。这让刘佩对今天的战果还是很满意的。
可以确认的是,在今天的进攻中,关宁军的损失绝对超过两千!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在炮火之下!尤其是开花弹立下大功!而刘佩这里损失的大顺军俘虏差不多也有这个数字。至于刘佩真正手下损失接近于零,受伤的只是几个倒霉蛋而已。
在晚饭后,刘佩调动部队,更换了一批部队上来连夜进攻。在刘佩的计划里,夜间才是真的消耗关宁军的好时间。
因为夜间没有充足的光线,城头上的人为了防止敌方偷袭,就只好打起火把,灯笼。还得时不常的把身体探出去,向城外投掷火把,看看有没有人摸到城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火铳兵的活靶子!
最关键的一点,现在炮兵们已经完全摸清楚城头的情况,就连马道的宽度,长度,具体的位置都了然于胸。他们在白天的时候只能估摸着射击,所以杀伤有限。
但是夜间敌人一定会举着火把照明,所以炮兵只要向着有火光的地方射击就可以了!那里绝对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只要重型开花弹落在人群当中,死伤肯定就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刘佩真正的杀招并不是消耗掉对方的士兵,因为那需要太长的时间。刘佩真正的杀招还是老办法,就是炸城墙!
白天的时候,如果攻城的时候派出冲车凿墙的话,一定会被对方发现并重点攻击。但是在夜间的话,几辆冲车在黑暗之中悄悄的摸过去,关宁军一时半刻是很难发现的。
果然,随着夜间战斗的开始,刘佩试探性的派出了
三冲车,在黑暗之中跟随着大队人马悄悄地靠近了城墙。这三辆冲车特意游走在黑暗之中,根本没有被呈上的人发现。
他们一靠近城墙,开始“叮叮当当”的凿起城墙来。凿墙的声音相对于枪炮齐鸣的战场来说,简直是微不可查,城头上也跟就没发现!
刘佩接到报告后大喜,立刻命令军队降低攻击力度,努力拖延时间,尽可能的掩护凿城的部队。
但是一次火铳再拖延时间也是有限制的。毕竟在干挨打的情况下,进攻方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随着这次攻击结束,三辆冲车也悄悄地撤了回来。这些冲车回来之后,刘佩就没有派他们上阵。毕竟他们的目标还是太大了,如果城头上的人在他们的位置扔一根火把,就会发现他们的意图。
所以等第二次攻击发起的时候,刘佩干脆将凿城的小队直接悄悄派了上去,没有派冲车。并在战斗结束之后冒着风险留在原地,等到下一次战斗打响的时候继续凿城。
凿城的士兵忠实地执行了刘佩的命令。在战斗间隙的时候,他们就简单伪装一下开凿出来的豁口,人则躺在城下装成死尸的样子。等到攻城战斗再次打响的时候,他们再起身继续凿城。
等到天亮时分的时候。几个凿城的队伍已经各自开凿下来一小片城墙。他们匆匆伪装好造成的痕迹后,就随着队伍撤了回来。第一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等到天亮的时候,刘佩听取完各个进攻军官的汇报,然后就打着哈欠去补觉了。而另一批士兵接替了阵前的人手再次发起进攻。炮兵也分成了两班倒,并且给他们配备了大量的民夫,帮助他们搬运子药。
但实际上刘佩心疼的是,恐怕这场仗打完,所有的火炮差不多就都要回炉了!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至少在打下山海关之前,火炮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现在刘佩唯一想感激的
就是那条京杭大运河了。借助运河,源源不断的船只给他运来了充足的炮弹,让他的炮兵能肆无忌惮的打下去!
刘佩不准备指挥白天的战斗了。在他看来,要想破城只可能是在夜间。刘佩休息后,杨景发接替了他的指挥位置,指挥的军队持续发起进攻。现在刘佩手头有充足的人手,可以不停歇的进攻。
在重型臼炮的支援下,每一次攻城都会给关宁军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一名参谋军官提出用佯攻吸引敌人上城,再用炮火轰击的办法之后。他连续发动了两次佯攻,效果非常成功!
反复覆盖城头的开花弹炸死了大批的守军不说,在连续迷惑敌人后,第三次真实进攻的时候,刀盾兵一度冲上了城墙!但是依旧给打退了下来!
即便如此,这次进攻也极为成功!因为关宁军几乎是不计代价的在增援城头!而关宁军在开花弹的轰击之下死伤惨重!前线军官汇报说,排水口里流出的鲜血如同一场暴雨之后的效果!可见城头上肯定底死伤了非常多的人!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刘佩从新接受了指挥权。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在天黑下来后,在臼炮炮位前拉上了两道铁丝网封锁线。一切工作都是在夜幕之中完成的,城头上的关宁军没有发觉。
杨景发打着哈欠问道:“大帅,你让人拉上铁丝网是觉得关宁军会来夜袭吗?”
刘佩笑眯眯的说道:“他们是一定会来夜袭的。现在对他们造成杀伤最大的就是臼炮!如果我是吴三桂,那无论死伤多少人,我都愿意把臼炮阵地拔掉!”
杨景发一听来了精神,说道:“大帅,那我也等着,看他们会派什么部队出来?好大杀一场!他们躲在这个乌龟壳里不出来,实在是太讨厌了!”
刘佩说道:“你还是睡觉去吧!他们就算派人出来也不过是千把人而已!而且也是在凌晨时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