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靖长风录 > 第九十八章 战与非战

第九十八章 战与非战

    大靖长风录第一卷京华风云第九十八章战与非战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伴随着冰面不断裂开的声音,从这数丈高的天台山悬崖冰瀑之下,重重传来。

    那皎洁如月、光滑如镜的蓥河冰面上,一抹鲜红正慢慢铺陈开来,将那晶莹剔透的洁白冰雪,都染上一层妖异的红妆。

    被她的血肉之躯所撞击开的冰面,正在慢慢的撕裂开来,就像是一面巨大的明镜被人砸出了一道舔血的伤口。

    那伤口还在一点一点的逐渐扩散开来,带着周围的冰雪,正一丝一缕地往下面那张血盆大口里掉落下去。

    那袭玄色的早已血肉模糊的身影,也跟着渐渐的往下坠落、沉浸,直至完全消失不见。

    路乘风的手里,仍是紧紧握着那一颗硬邦邦、黑乎乎的灶糖,不知何时,早已是点点滴滴、涕下沾襟、泪满衫袖。

    抬头一看,吴京墨也是同样的两行清泪划过脸颊,默默垂泪,相顾无言。

    此情此景太过壮烈,今日所闻往事又太过凄惨!他们不由地都跟着雪舞共情了。

    想想一朵倾城名花自此香消玉殒!一个刚强忠烈的女子就在他们的眼前,这般肝脑涂地!怎能让人不唏嘘,不动容?

    哪怕她是一个灭人满门的女杀手,她杀的却是罪不可赦无节不义的小人!

    虽说确实不该波及无辜,手段也太过残忍,但在她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后,他们却也不禁跟着感同身受了。

    就连田子方这个铁打一般的硬汉竟然也是动情不已,有泪花在眼眶中不住的打转。

    路乘风、吴京墨和田子方三人,亲历亲为以后,竟然都对她多出了几分理解,几分同情,几分惋惜来!

    这样一个传奇的烈女子,应该也能算得上是他们南离人的女英雄了吧!

    但是,她却也是一个以复仇为生命之星火动源的残忍的嗜血女魔头!

    究竟,孰是孰非?是黑是白?是圣是魔?

    在她身死之后,自交给众人去评说。

    “小殿下,我想小圆了!我想我的妹妹了!呜呜呜呜……”

    田子方忽然放下自持,触景生情,难以抑制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那哭声,也如同他的笑声和大喝之声一样,响彻云霄!却又不同的是,哀恸之极!直贯九天!

    路乘风脸上那些纵横交错而下的泪水,也已将手中那颗经年已久的灶糖打湿浸透。

    他用袖角轻轻的揩拭干净,却是更加的悲上心来!

    也不知道雪舞像他现在这样,紧紧地握着这颗灶糖,来来回回的端详了多少次!

    这颗灶糖又被她的泪水打湿了多少回?方才变成如此这般无法辨清的模样?

    路乘风小心翼翼的将这颗特殊的老灶糖揣入了自己怀中。

    今日所见所闻,他必定是此生难忘了!

    路乘风心里不断回旋着今日雪舞冲他们吼出的仇恨来!

    他不曾料想,南离与大靖之间,竟有如此深如天堑的血海孽仇!

    然而,仇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只怕,仇恨的种子早已在每一个南离人的心中扎了根。

    雪舞,其实只是其中发了芽、开了花的小小一枝而已。

    而他,路乘风,作为大靖皇孙,又是出生在守阳城的南离人,以后若是面临大靖与南离再起纠葛战事的两难境地,他又该如此自处?何去何从呐?

    路乘风一想到未来的种种无可回避的可能性,心中便升起了无尽的怅然和迷惘。

    他忽然忆起了,初来京华城时,那日在天启金銮殿之上,靖帝问他的那三问。

    第一问就是:“言乎大国,战,与非战,子择其何?”

    当时自己年少轻狂,不假思索的就回答靖帝,道:

    “人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故二者兼而有之,方为大国之道!”

    今日再看,这道理天下人都懂,所有人都是义正言辞,言之凿凿!

    但是,现实中,这四海之内,却是连绵不绝的征战不止!

    前有西南之隅的南离灭国归顺,后有北境关山云州炮火连天、僵持不下!

    他大靖国,虽有主动进攻,也有被动受伐,却都逃不过一个战事连连,血光冲天,尸横遍野!

    那战事前线,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正在悄然消逝,变成一尊尊血淋淋的尸首!

    他又从雪舞想到了他一入京华就夜闯添香楼救下的那个女子,身世飘零雨打萍的钱姑娘。还有她口中凄凄惨惨哼唱的云州小曲《关山月》!

    “鲜衣怒马少年郎,岁岁年年入关山。关山边月今何在?恐将白骨作红妆。云州十郡良家子,泪诉前缘枉断肠。一朝香帏风花动,芳草年年与恨长……”

    边境之地十户九空,男子充军战死,女子流离失所卖身堕于青楼!

    这,就是他泱泱大靖眼下的现状!

    虽然这京华城中,仍然日夜歌舞升平,却早已是浮华在外,空有其表罢了!

    为此,祭出的第二问,现在看来,则更是意味深长:

    “眼下吾国与北端,战与非战,孰可?”

    路乘风的回答是:

    “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与万,寡必数与千。丧师多不可胜数,流民尽不可胜计。民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然则,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故止戈避战,求和安民,方为明君之上策!”

    现在想来,他当时只是临时借用了古人的名言金句,纸上谈兵而已,虽然博得一时满堂彩,但却并未理解其中深意,并未领会古来圣贤的思想核心。

    经由今日此事,他才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战争的可怕!这才深刻领悟到了,为何要止戈避战,求和安民!

    那么,第三问,问他是否愿意前往北端议和,化干止戈?

    答案就更加坚定不移了!

    去!他路乘风必须去!

    当时,在殿前,更多是出于少年意气,当仁不让!

    现在,他则,更多是出于对民间的悲悯,对世事的怆然,对肩上重责的大义担当!

    当时他还在御前表态说哪怕粉身碎骨浑不怕!

    确实啊,跟千万个军人和百姓的性命比起来,跟天下这辽阔壮丽的大好河山比起来,跟这四海之内的和平安宁比起来,他区区一个路乘风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是蜉蝣之于天地,一粟之于沧海!

    深入狼窝、粉身碎骨又有何惧!

    只要能真正做到定边止戈!

    他一定要以一己之力,最大限度的定边止戈!

    他不由地开始期待,何日才能完成册封大礼,以便速速前往那北端国,一会那北方莽原上的豺狼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