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342章 陛下独断

第342章 陛下独断

    严成锦猜测,宁王想要良乡的飞梭。

    新型的飞梭织机,还封闭在良乡,王不岁和谢玉当爹一样供着。

    若是宁王做海外生意,有了这种织机,他一人就能吃掉大半江南的丝绸生意。

    海外的银矿多,对于番商而言,银子的价值反而不如大明的银子值钱。

    他们更需要丝绸。

    丝价虽然涨了,但海外的丝价,远比朝中的丝绸价格高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宁王招兵买马,需要很多银子。

    “不见,今后,良乡也不与此人做生意。”

    王不岁心中疑惑,不过,他立即微笑应是。

    等丝绸卖出去,他就能发一笔大财。

    听闻丝绸涨价后,商会里的那些士绅,大腿都拍烂了。

    尤其是那谢玉,每日以泪洗面,恨不能跳进良乡门前那条河里,死了干净。

    “诶,谁料到丝价会涨啊……”

    ……

    坤宁宫,

    张皇后面露忧愁,看着自家两个兄弟跪在地上,嘴喊着被人坑了银子。

    张鹤龄兄弟俩回府,听说丝价还在涨,生丝竟然涨到了三两银子。

    他们卖给严成锦的时候,才半两不到啊!

    兄弟俩在家痛哭了好一会儿,决定进宫找张皇后,求皇后下旨,将生丝要回来。

    张皇后蹙眉:“本宫说过,无事不许你二人来后宫。”

    张鹤龄抹干眼泪,道:“娘娘,有人坑了我们的银子。”

    “对,要么把生丝送回来,要么把缺的银子补回来。”张延龄算了算,严成锦至少要补回他们十二万两。

    “谁敢坑骗你们的银子?”

    “严成锦!他太坏了,明知道丝价会涨,还故意来买我们的生丝,如今丝价涨了,他赚的银子,应该是我们的……娘娘……他坑我们的银子啊……”张鹤龄哭嚎。

    当初严成锦买生丝的时候,张延龄还笑他是傻子呢。

    谁能想到,丝价不仅涨了,还涨得更高了。

    张皇后听着兄弟两人哭诉,面露不喜,道:“本宫见虽在后宫,却也听闻过严成锦的官声,你二人休要污蔑!”

    “娘……娘……可他真把咱们的生丝买走了!”张延龄苦得欲生欲死,最亲的阿姊也不相信他了……

    坤宁宫外,

    朱厚照来请安,大老远就听到两个舅舅的哭声。

    正要打道回东宫,图个清静。

    却听到老高的名字,他不确定地看向刘瑾:“他刚才,喊了老高?”

    刘瑾堆着笑意:“是啊,严大人的名字,错不了!”

    朱厚照想了想,背负着手,大剌剌地走进殿中。

    张家兄弟听见有人来了,回头看一眼,发现是朱厚照这小祖宗,转身继续哭。

    朱厚照恭敬地道:“儿臣厚照,见过母后。”

    张皇后见了他,露出一丝笑意:“不在詹事府读书,来本宫这里做什么。”

    朱厚照道:“听到他们的哭声,就来进来,你们方才可是在说老高?”

    “他坑了舅舅的银子……”张延龄发现皇后脸色不对,连忙改口:“他坑了我们二人的银子。”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本宫听说,老高花半两银子,买光了你们的生丝,花了银子的买卖,如何能叫坑?

    你们二人又来这里骗母后。”

    狗东西,胳膊肘往外拐。

    张鹤龄暗骂朱厚照不是东西,竟帮着外人对付舅舅。

    张皇后厉喝一声:“滚出宫去!”

    张家兄弟也不哭了,相互搀扶着站起来,还装着踉跄几步,快要摔倒的样子。

    可张皇后始终没有多看一眼。

    华盖殿,

    萧敬把奴婢全都遣散出去,空旷大殿的中,只留弘治皇帝和韩文两人。

    弘治皇帝问道:“调查清楚了吗?”

    韩文微微躬身:“回禀陛下,调查清楚了,王守仁回京后,有私商走船下海,将丝绸卖到琉球,甚至更远的地方。

    所以,丝绸价格才会涨。”

    原来是有人大肆收购生丝,卖到海外。

    可严成锦怎么就笃定,丝价会涨呢?

    弘治皇帝觉得奇怪。

    “也就是说,开丝路的话,商贩公然买卖丝绸,丝价还会再涨?”

    韩文点头道:“还会再涨,据臣所知,番商收丝绸的价钱极高。

    寻常一匹丝绸卖十两已经是贵了,他们二十两,甚至五十两收。

    好像……有花不完的银子。”

    弘治皇帝登基后,一直费心九边,没有时间顾及经济。

    如今九边安定了,他清闲不少,能抽出时间来研究研究。

    听到韩文的禀报,不由心中一惊。

    一大早,午门,

    刘瑾看见严成锦,连忙凑上来道:“奴婢见过严大人,

    有几件事想告诉大人,弹劾大人的杨一清,是李梦阳的恩师。

    昨日在坤宁宫,张家两位爵爷向娘娘告状,说大人买了他们的生丝,坑了银子。”

    严成锦道:“做得不错,观察期加一天。”

    刘瑾如蒙大赦般,感动得痛哭流涕,连连感激,差点给他跪下了。

    严成锦心中了然,杨一清原来是李梦阳的老师呀。

    早朝,百官走进大殿,刚站定住。

    弘治皇帝开口便把所有人震慑住了。

    “朕决意,要重开丝路!”

    大殿一下就寂静下来。

    李东阳愕然抬头,看见弘治皇帝面色不变。

    刘健微微张着嘴巴,陛下目光坚定,此时,再喊祖制已经无用了。

    韩文倒是不惊讶,昨日从华盖殿出来,他便知道,陛下心意已定。

    严成锦有点方了,被弘治皇帝这句,打得措手不及。

    陛下这么快就想通了?

    他还准备了一份朝廷开丝后的年收入预统计表。

    正等过几日,呈给陛下,谁知全白算了……

    弘治皇帝面不改色:“要新修多少驿站和钞关,兵部命人统计,户部拨银子。

    朕要像汉唐时一般,商贩延绵十里不绝。”

    秦紘心中微微大惊,朝旁边的韩文看去。

    只见,韩文对他点点头。

    “臣遵旨!”

    二人一同齐声道。

    刘健站出来道:“陛下,西北盘踞的贼匪众多,此时开丝路,无异于送羊入户口啊。”

    弘治皇帝早已想过:“那便增设分巡道和兵备道。”

    “陛下,新修驿站和钞关时,不如先派人将贼匪剿灭。”严成锦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马文升颔首点头:“若陛下执意要开丝路,先剿清官道,倒是个办法。”

    弘治皇帝看向秦紘:“兵部可有人举荐?”

    “臣倒是有一人举荐。”

    严成锦话音刚落,秦紘冷哼道:“你又要举荐王守仁了吧!”

    “这次,臣举荐杨一清!”

    大臣们一听,便明白怎么回事了。

    杨一清刚弹劾完此子,果然,落得跟李梦阳一样的下场。

    这是报复啊。

    听说,杨一清一心想调回京城,在京城四处奔走。

    如今,怕是遥遥无期了。

    西北辽阔,贼匪是永远剿不完的。

    李东阳皱眉,急道:“杨一清对马政知之甚少,恐怕不能胜任。”

    “杨大人在陕西一年,常年提防马匪偷马,少不了跟马匪打交道,谁敢说,比他更熟悉西北的草场?

    若陛下不放心,不妨派左大人一同前往。”

    严成锦记得,左宗彝举报过他造大船来着,小本上都有。

    这一回,秦紘倒是没有反驳,他想派的人,也正是左宗彝。

    不过,杨一清似乎也合情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