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晋皇族 > 第四十二章 虞氏父子

第四十二章 虞氏父子

    临近年关,太原下雪了,不仅下在地面上,还下进了不少人心里,哇凉哇凉的。

    大理寺和刑部联手抓人抓疯了,不仅太原在抓,其他郡县的涉案官吏也没有放过,加上御史台那些战斗力彪悍的宅男,几乎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席卷礼部、吏部、户部的集体性严打风潮。

    百姓们一边购置年货,一边笑呵呵的跟友人们谈着这些事情。

    虞庆则身为内史侍郎,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多少关系,他的工作本质上属于昭王的心腹记事参军,掌管紫微堂文书,只对昭王负责。这些事情是六部和御史台的事情,他没有掺和。

    因此,年关将近,他也闲了下来。

    太原城门口,虞庆则一身貂裘,脑袋缩在宽大的‘毛帽’中,帽子的样式和‘帷帽’还有着挺大的差别,乃是王上在辽东的时候独创的帽子,称呼‘锦皮帽’。

    实际上就是狗皮大帽,辽东是真冷,为了保护好自己,姜承枭也不得不搞点小发明保护一下。

    “爹爹,祖父什么时候到啊,我好想回家吃蜜饯和阿月浑子。”一个被冬衣裹成粽子的小孩牵着虞庆则的手,胖乎乎的小脸快挤成了一团。

    他是虞庆则的长子,小名叫珲哥儿。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你迟早变成肥彘!”虞庆则没好气拧了拧儿子嘴巴,有些恨铁不成刚道:“你告诉我,宫里面赏赐的点心是不是你偷吃的。”

    珲哥儿闪了闪了眯成缝的小眼睛,摇了摇头,“不是我,是阿娘和姨娘们啦。”

    “胡说八道,珲哥儿,为娘怎么教导你的!”一旁的马车中传来一声女声呵斥。

    “你还敢骗我!”虞庆则一巴掌招呼在儿子头上,抽的珲哥儿愣是咬着嘴,直淌泪水,硬是不敢哭出来。

    便在此时,不远处来了一辆马车。虞庆则伸长脖子,仔细瞧着,待到近处,脸色一喜,朝着那边挥手,大声道:“七伯,这儿!”

    马车缓缓在虞庆则面前停下,一名老者在七伯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不孝儿拜见父亲!”

    虞庆则拉着儿子,下了马车的夫人谢氏跪拜在雪地中。

    来人正是从江南而来的虞世南,自从虞庆则追随姜承枭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

    “天寒地冻,快快起来。”虞世南扶起儿子。

    自从先帝倒行逆施,他苦劝无果,远离朝堂之后,虞世南便隐居在江南祖宅,一直不问世事。虽已上了年纪,但是身子骨却是依然健壮。

    “不错,不错。”虞世南拍了拍儿子肩膀,连道两声‘不错’。

    一家人上了马车,虞世南和虞庆则同乘一辆,夫人谢氏和孩子珲哥儿乘一辆。

    马车缓缓而行,向着城内而去。

    “父亲,您终于肯来了。”虞庆则笑着说道。

    虞世南捂了捂冰凉的手掌,感慨道:“萧梁与南陈互相征伐,南国无安生之所,陈国君主终日不理朝政,耽于女色,朝野内外,黎庶生民苦不堪言。素闻北晋清明安乐之地,为父也想来看看。”

    “父亲所言甚是,王上贤明允达,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正是父亲该来的地方。”顿了顿,虞庆则补充道:“王上私下里多次提及父亲,若是知道父亲来此,必定会十分高兴。”

    闻言,虞世南垂了垂眼眸,低声道:“庆则,青雀如今已贵为君上,你记住了,日后切不可在青雀面前提及往日之事。君臣有别,君可念旧情,但臣不可,你要切记,万不能以往日之交侍奉君主,此乃大忌!”

    “父亲说的,孩儿省得。”

    “好,你与我说说,朝中之事。”

    “是。”

    当下,虞庆则便将朝中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虞世南,一路上也说不完这些事情,直到回了家,俩人在书房落座之后,才堪堪说完一部分。

    书房中烧着火炭,虞世南听完之后,缓缓吐出一股浊气,松了松逐渐恢复热度的手掌。

    “昭王之姿,酷似武帝啊。”

    虞世南顿了顿,接着道:“朝中迄今所发生之事,无外乎‘平衡’二字,这一点,昭王做得很好。此番釜底抽薪,各部蝇营狗苟之辈遭到剔除,昭王亲治少许年,北晋必将国泰民安,国力骤增,假以时日,挥兵南下,许国、陈国、梁国难以阻挡。”

    “父亲说的是。”应了一声,旋即虞庆则又带着些许埋怨说道:“我先前就想让父亲过来,可父亲偏偏不肯。”

    虞世南摇了摇头,“你呀,还是太年轻了。天下之争瞬息万变,我江南虞氏虽非大族,可也是一郡之望,南国士族之一。我若来了太原,一旦朝夕有变,江南虞氏当以何自处?”

    闻言,虞庆则微微沉默,“父亲此前不来,原来是在观望。”

    “庆则,这就是我们世家啊。你可以失败,但是江南虞氏不能随意失败,族中有不少子弟效命梁国、陈国,我都没有阻止,这就是我们的处世之道。一只灶不行,我们还能去找另外的灶,无非就是花费的功夫要长些。”虞世南敦敦教诲道。

    “父亲来此,可是觉得孩儿烧的灶可行?”

    虞世南呵呵一笑,言道:“其实原本为父就没有觉得你们会失败,自从河北被拿下,第一次中原大战北晋取胜,我就知道昭王已经稳坐大河以北,只要不犯下大错,割据一方重立社稷不成问题。”

    “今年又闻关中平定,为父便知道,北晋势成。据此,再无观望之理。”

    虞庆则道:“父亲来此是支持王上的?”

    “呵呵。”虞世南笑了笑,言道:“昭王已得山东士族、关中贵族支持,你觉得昭王需不需要我们江南士族?”

    “父亲,你可能不知道,此番关中贵族受创严重,仅剩下三成,早已不复昔日之盛。独孤家和窦家的家主,王上也仅仅赐了散官之衔,并未给予实职,如此情况,只怕难为王上大业提供帮助。”虞庆则分析道。

    “愚蠢!”虞世南骂了一声,“你怎能如此浅薄,关中此番虽然因为李源、魏弘之乱受创严重,可是他们在关中依旧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威望。不然,你以为王上为什么要让关中家主尽迁太原。一来是为了防止他们作乱,二来也是想用关中贵族对付山东士族。”

    “越弱小,越容易控制。相反的,现在山东士族风头正盛,他们才最应该警惕。”

    “我们能做什么?”虞庆则不解的问。

    “我们?”虞世南呵呵一笑,“我们能支持昭王!”

    见虞庆则依旧满脸不解,虞世南开解道:“你以后就会明白的。”

    “父亲,我不明白,山东士族难道看不出来王上的打算吗?”

    “他们当然能看出来,但是你要知道,局外人看见的,局内人却看不见。局外人觉得能放下的,但是局内人却不会放弃。历来朝堂权柄之争,其血腥不下于刀光剑影的战场。”

    顿了一下,虞世南叹道:“或许裴矩等人能明白,可是他们却无法阻止关中贵族进入朝堂。因为这是昭王的要求,北晋要统一天下,必须要接纳关中贵族。如果他们违逆了昭王的意思,企图将昭王当作东魏的那些儿皇帝,那么渭河的事情,或许会发生在汾河。”

    “我们都明白,昭王乃是一位极有主见之人。其麾下兵马,数十万大军,数十名良帅悍将,皆效忠昭王一人。朝中军政大权,百姓声望,皆在昭王之手,他决定的事情,谁敢反驳?”

    “所以,王上一定会接纳江南士族。”虞庆则总结道。

    虞世南点头道:“不错,因为王上志在天下。”

    至此,他也是有些恍惚。当年的那个身体不好的小郎,一转眼,已经深谙权谋平衡之道,即将成为一代君主。

    世事变迁,莫过于此。

    “父亲打算何时去见王上?”

    “这个不急,为父自有打算。”

    虞世南抚须笑了笑。